永恒的魅力(2)
      
          《故事会》在不断发掘着这口民间文学深“井”的同时,又很注意结合现实,
      对其进行很好的熔铸,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中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核
      反应”,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引起震撼,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与这一特点相联系,《故事会》发表的作品中,有着不少与之相似的主题。何
      承伟在一次创作笔会上给学员们所讲的两个例子,很能够说明《故事会》在确定作
      品的主题思想时,对于传统与现实所作的继承、探索与嫁接。
      
          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中的《咬娘奶头》的故事,说的是父母对儿子教育不严,以
      至使自己的儿子最后犯罪,被判死刑。临刑前,法官问她的儿子还有什么要求,她
      的儿子说,还想吃母亲一口奶。这位母亲答应了儿子的要求,没料到儿子在吃奶的
      时候,把母亲的奶头给咬了下来。
      
          在《故事会》上曾发表过一篇名叫《赖婚记》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木匠,生
      有两个女儿。有一天,木匠在干活时不幸被砸伤。送到医院治好后,家中无钱付医
      疗费,只好向村长借钱。村长满口答应,但要木匠嫁一个女儿给他的儿子。村长的
      儿子很傻,但为了交医疗费,木匠的小女儿答应嫁给村长的儿子。村长连忙办了订
      婚酒,但小女儿说,现在年龄还小,得三年以后,再嫁过去。三年后,村长来找到
      木匠,木匠本不愿这门亲事,但想到自己说出的话,也就同意了。小女儿说:“你
      们不放心,干脆到乡政府去登个记。”结果,乡政府要他们去医院作婚前检查。医
      生检查后坚决不同意他们结婚,因为村长的儿子有精神病。可这一切,却是木匠的
      小女儿原先就想到的。
      
          由此不难看出,《故事会》上所发表的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民间故事是多
      么的相同。但这些作品所选择的事件和塑造的人物却不同,尤其是作品中反映的生
      活,都有各自的时代气息,采用的艺术形式也各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一种对于传
      统、继承与发展的很好结合。
      
          《故事会》对于所发作品在主题思想上所出现的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只要我们认真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
      故事的主题是不朽的。也正是由于这些故事表达的主题思想,都集中地阐明着一个
      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确立的思想观念和遵守的做人准则,因此具有
      传承性。这种永恒的主题,适应面很广,几乎是每一代人都必须懂得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一旦故事作者在现实的生活中,对于自己了解的生活提
      炼出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题材,不管它所反映的主题,与以往的民间故事有何相似
      之处,由于它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是全新的,采用的艺术手法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
      习惯,因此这类故事便能够在人民大众中具有永恒的魅力。
      
          立足现实,继承传统,展望未来,是《故事会》在确立内容题材时一个十分重
      要的方面。
      
          立足现实,即作品所写的事件,一定要是现代人的生活,是广大读者看得见,
      摸得着的事情,是他们身边所熟悉的人和事。即使作品中有的人所从事的工作,读
      者也许还不了解,但这种做人的标准,却也会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样,读者在翻阅
      这本杂志时,就会有一种亲近感。那种需要读者花大力气去研究、探讨的畏惧情绪,
      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读者手捧着这本杂志之时,所得到的就是一种难得的亲情和
      理解。
      
          而继承传统,就是我在前面写到的,必须继承中国民间文学内容的优良传统,
      为最广大的老百姓所接受。但如果说只是一味地“继承”,时间久了读者也会厌倦,
      因此还得在与现实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引导读者展望未来。当然,这种未来不
      是那种乌托邦式看不见的,或者说是看得见而又摸不着的东西。这种展望就是何承
      伟所说的“领先读者半步”,使其一抬头就能看得见,一伸手就能摸得着,跳一跳
      就能摘果子。
      
          有了这三者有机结合的《故事会》,就会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有一种精神享受的陶醉,无论职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一接触到这本刊物,就会
      年年月月地读她,甚至一家一家、一代一代的入迷。
      
      
      
          江西省宜春市有一位名叫曾清财的读者,是一位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他自己读
      这本刊物已经整整的十五年了。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爱看《故事会》。他的儿
      子从小就爱看《故事会》,在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后,也
      仍然在学习之余读这本刊物,并深感受益匪浅。他的女儿更是一个故事迷,从开始
      识字就与《故事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但自己读这本刊物,同时还将上面有趣
      的故事讲给年已八十岁的奶奶听,有时祖孙俩会为一则动人的故事吸引,有时又会
      为一则有趣的故事而大笑。而他的爱人,则经常与他争抢着阅读《故事会》。有这
      本刊物,其家庭整天都乐融融的。
      
          凡是从事过刊物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本刊物有它自己的定位,这种定位就
      是只能就其本身的特点,确定相对适应的读者群。例如校园文学期刊,其定位的读
      者恐怕绝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生;而一本青年文学期刊,他的读者也就相应地扩大
      到整个社会的青年群体,其中当然也包括在校的青年学生。这比起校园文学期刊来,
      读者面相应就有所扩大。但是,这类刊物无论你如何地扩大,由于其办刊内容的原
      因,低幼儿童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一定是很少光顾这类刊物的。因为作品所涉及的
      内容以及审美情趣,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早已形成了一种障碍。只要你所办的刊物,
      在哪一部分的人群中造成了心理障碍,那么你的刊物就会很自然地失去那一部分读
      者。
      
          但是,办刊有办刊的难处。一本小小的刊物,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形形色
      色、林林总总的人群。如果各种人群都要照顾到,都要让他们来读这本刊物,那么
      这本刊物也就会相应地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搞成一种“四不像”的东西了。
      
          纵观中国一百多年的期刊发展史,很少有一本刊物能够做到“老少咸宜”的。
      
          要使一本刊物受到整个社会不同人群的喜欢,这似乎成了办刊人的一个难题。
      
          一百多年来,它不断地被人们提出,又不断地被人们否定。无数中国期刊的先
      行者都曾作过此类的探索,但结果都只能是失望而归。
      
          就是这样一个一百多年来中国办刊人的梦想,却在二十世纪后期,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大好时期,复刊后的《故事
      会》便“春风得意马蹄急”,确定了新的办刊构想,拟定了新的办刊战略,使历史
      的梦想竟一下子变成了现实!
      
          这简直就是中国百年期刊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为什么《故事会》能够走出中国一百多年办刊的老路,赢得如此广泛的读者群
      呢?何承伟对此说得坦率而真诚:“一本刊物说到底除了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内容,便是一本刊物的生命,是一本刊物创造奇迹之源!
      
          何承伟从不允许在《故事会》发表的作品中有下流的字眼,不允许有任何关于
      色情的东西。他要求编辑们必须坚守这块圣洁的阵地,将《故事会》办成一本“让
      妈妈们放心的刊物”。《故事会》对于中国文化和民众精神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就在于她文字干净,同时理直气壮地、不断地讲“做人的基本道理”。令人高兴的
      是,读者都拥戴刊物这些内容,他们一直与这种故事亲密接触,并接受着故事里面
      那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刊物与读者的感情是通过内容来进行传递的。
      
          确定一个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接受,愿意接受并自愿接受的办刊内容,刊
      物也就获得了自生的生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