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子弟兵”(2)
      
          1979年,吴文昶参加了《故事会》复刊之后在上海举办的首次故事座谈会,就
      《故事会》的未来和前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共同为这本故事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
      接着他又以自己雄厚的创作实力,在这本他所喜爱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故事作品,
      成为这本刊物的主要骨干作者之一,他创作的许多故事不但获得了全国故事评选和
      《故事会》优秀作品的大奖,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为了更好地培养作者,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故事,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
      《故事会》始终将建立一支优秀的作者队伍,作为自己的一个战略目标来实施。对
      于像吴文昶这样家在农村而又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作者,《故事会》在每期举办笔
      会时,都担负了他们全部的费用。为了解决吴文昶的困难,《故事会》又每期让他
      帮着初审来稿,并给以适当的报酬,以补贴家中的生活费用。
      
          1991年9 月,《故事会》为吴文昶出版了个人故事专集,收录了他从上个世纪
      以来在《故事会》上发表的五十一篇故事作品和两篇理论研究文章。
      
          吴文昶成名之后,没有忘记《故事会》,没有忘记这本刊物在他困难的时候对
      他的支持和给予的各种方便。他始终将自己最好的故事作品交给这本他所信任的刊
      物发表,无论有的刊物给他多么优惠的酬劳,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二十
      多年来一直始终如一。
      
          正是由于有了吴文昶这样的一批实力派作者支撑,刊物的许多构想才能够得以
      实现,质量才得以提高。
      
          吴文昶是一位故事家,对于《故事会》这本刊物来说又是一位常年合作的故事
      作者。他讲的故事大小有两千多场,听众达百万人次,而他在《故事会》上所发表
      的作品,几乎是篇篇都受到欢迎。原因在于他的稿子不是靠伏案写出来的,而都是
      靠在群众中面对面地讲出来的,是经过成千上万的人“过滤”了的。他的作品都是
      在群众中得到一定的反映后,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而成,群众读了就能记住。
      
          有着无数这样的好稿垫底,《故事会》的质量怎么能不越办越好呢!
      
          吴文昶生病之初,躺在自己家里——那个富春江畔名叫深畈的小山村,丰国需、
      方赛群两名学生前来看他,他一边不停地咳嗽,一边说:“我真想早点好啊,《故
      事会》还有几篇稿子等着我改呢!”
      
          一个已病入膏肓的人了,竟还念念不忘为一本刊物改稿,这是何等深厚的感情,
      有多少刊物能够做到这样与作者生死相依呢!
      
          因为这本刊物曾托起过他,后来又被他和所有故事作者托起。
      
          到了半夜,吴文昶突然要见这两个在他退休后收下的学生,他惊奇地问道:
      “你们怎么很久不写故事了?”
      
          多么铭心刻骨的爱啊!
      
          今天,在这弥留之际,在桐庐县医院那间静静的病房里,已经昏迷数日的吴文
      昶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事会》的编辑们,这时他表现出来的“清醒”,使大
      家都感到吃惊。
      
          “唉——”当吴伦在耳边与他告别时,吴文昶紧握着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松开,
      不觉发出了令人永生难忘的一声长叹。
      
          这位“故事大王”是多么迷恋编辑部的朋友们,多么迷恋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啊!
      
          吴文昶生前曾有一个愿望,希望将自己创作的觉得最有意义、最有艺术情趣的
      故事进行录音,然后将带子用一只小木箱封好,交给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在自己
      “升天”时放一下,那便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句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做善始
      善终。
      
          为着《故事会》的发展,吴文昶一直努力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2年3 月17日上午,在与吴文昶的遗体告别时,人们从电视台找来了他讲故
      事的录音。当他那纯厚、沉缓的声音在悼念大厅里响起的时候,他与他的故事便从
      此获得了永生……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何承伟、陈中朝、吴伦三个人一同来到江阴。
      
          听说《故事会》的编辑来了,陈桂娣就来到他们的住地,将自己创作的一个故
      事讲给他们听。编辑们听后觉得不错,但在一些地方把握还不够准确,得作进一步
      的修改。
      
          陈桂娣便根据编辑们提的意见,对这篇名叫《扭曲的灵魂》的故事作了修改。
      
          这篇故事内容和题材都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作者初次写作故事,修改后仍存
      在着一些问题,于是,编辑们便决定下功夫来“救活”这个故事。
      
          吴伦伦对这篇两万多字的作品重新进行了修改,然后又交给陈中朝。陈中朝手
      握毛笔,对这篇作品一字一句地再次进行加工润色。那红色蝇头小楷,布满了稿纸,
      上面简直就成了“一片红”。
      
          就这样,陈桂娣的这篇作品在编辑们的帮助下,终于发表在1987年第十二期的
      《故事会》上。
      
          手捧着崭新的杂志,陈桂娣在兴奋、感激的同时,也为编辑们崇高的敬业精神
      所深深感动。她决心拿起笔来,为这本值得信赖的刊物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一年年底,读者在对全年的优秀作品投票时,这篇渗透着编辑心血和汗水的
      作品,特别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竟以遥遥领先的十七万多张的选票,获得了这年度
      的优秀作品奖。
      
          当陈桂娣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过奖品和奖金时,她的眼睛里蒙满着泪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