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传说(3)
      
          人们心灵中对她的眷恋可想而知。
      
          上海市五华伞厂的读者谢丽雯来信向编辑提供了两条信息:
      
          一是在教师节,不少学生家长向老师赠送大红花和《故事会》作为礼物;
      
          二是有位同事的外公是一位老工程师,临终的时候儿孙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他用手指着桌子上的那本刊物说:“你们把她摆在我的遗像前,我还没有读完呢…
      …”
      
          儿孙们遵照老人的遗愿,在老人逝世后将那本刊物摆在了他的遗像前。
      
          这本刊物仍然是《故事会》。
      
          经常给《故事会》写稿的故事作者吴祥,家住黑龙江省绥化市,他在给《故事
      会》的来信中谈了这么一件令他感动的事情:
      
          “今年清明节前夕,绥化市殡葬馆新建的骨灰存放处落成。我与妻子前往为已
      故的老岳父迁移骨灰。新建的骨灰存放处庄严肃穆,所有骨灰存放格都用银白闪亮
      的铝合金与通体透明的玻璃砖制成。安放岳父的骨灰之后,我在存放处内游览。蓦
      地,我在第三架第四层的第三十六架位上、一位标名为韩立明老先生的骨灰盒前,
      发现了一本摆放得端端正正的2001年第六期《故事会》,而那本《故事会》里,刚
      好有我的一篇题为《信你不信我》的作品。我被震撼了,无论是感情还是心灵都受
      到无可比拟的震撼。我万没有想到:一个升入天国的灵魂从人间带走的竟然是一本
      《故事会》!我由此想到:《故事会》的艺术不仅是高雅的艺术,也是通俗的艺术
      ;不仅是老百姓的艺术,还是灵魂的艺术;《故事会》的艺术将与天地共存!”
      
          谁能想到,在人间与“天国”之间,《故事会》的一位作者与一位读者竟是这
      样神奇地“相遇”!
      
          《故事会》有一位作者名叫鲁秀,1991年10月应邀到浙江桐庐参加笔会,可是
      在火车上却被一个青年人将身上的钱包骗走。
      
          这件事情过了三年之后,有一天,鲁秀突然收到一张汇单,上面汇的数额正好
      是那年在火车是被骗走的钱数。
      
          鲁秀觉得很奇怪,再看那汇款的地址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北京街。可是
      却没有门牌号码,汇款人的姓名:奎久。
      
          鲁秀一下子感到惊奇了,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呀,他凭什么
      给自己汇钱呢?
      
          第二天,鲁秀收到了一封信,拆开后一看,信的开头竟是:“实在对不起,首
      先向你道歉,万望你能饶恕我的罪过,是你拯救了我,你是我的恩人……”
      
          原来,这个写信的人就是那个汇款人“奎久”。
      
          鲁秀继续往下看时,方才明白。正是这个“奎久”,当年在火车上行骗,并将
      自己的钱包不知怎么给骗走了。谁知道这个当年行骗的青年人,竟然是《故事会》
      的一名忠实读者,不久前他在《故事会》上看到了鲁秀写的一则故事,很受感动,
      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行骗了,决心痛改前非,经过四处打听,终于知道了鲁秀的地
      址,如数退还了三年前行骗的这笔钱。同时在信中一再说明,这笔钱是自己劳动换
      来的,绝对是干净的。并盼望今后能在《故事会》上经常看到鲁秀写的故事。
      
          鲁秀终于明白了,“奎久”就是“愧疚”的意思!
      
          《故事会》的一名作者与一名读者,他们的灵魂就是这样在这本刊物上相互地
      撞击着,滋养着,升华着。
      
          这哪是一笔飞回来的钞票,这是一个人灵魂的回归啊!
      
      
      
          这是一种神秘的《故事会》感应。
      
          为什么一本小小的刊物,竟有如此真实而美丽的传说?
      
          为什么由无数无名人物所支撑起来的这本刊物,会成为中国期刊群中一颗耀眼
      的明星?
      
          那么多的人凭什么喜欢这本刊物?
      
          这本刊物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编辑了这本刊物?
      
          这本刊物究竟走过了一段什么样的道路?
      
          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这本刊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
      
          ……
      
          这是许多期刊界同行和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所期望探寻的秘密。
      
          从开始时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燎原之势”,四十年来,《故事会》的
      发展一直都是一个谜。
      
          许多人都曾想破解这本中国期刊之谜,因为这里有着许多胆略,许多智慧,许
      多超凡的构想,许多同时代人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许多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所闪烁
      出来的奇异火花……她不但可以给中国当代期刊的发展以可资借鉴的东西,同时还
      会给中国期刊史和文化史留下无数耐人寻味的思索。
      
          可是,如何才能真正地解开这个谜呢?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走进了这个书写中国期刊神话的编辑部,打开了那一
      个个封存已久的档案袋,翻阅了那一本本落满历史尘埃的报纸、杂志,走进一个个
      当事人想说或不想说的记忆,走进那些与这本刊物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们心灵…
      …开始了整整一年的探秘之旅。
      
          我希望能解开这个世纪之谜。
      
          让我们来细细地解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