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网民都是隐私窥探狂
      
          你去过英文Yahoo 的聊天室吗?如果你在Yahoo 的聊天室里待一会儿,就会发
      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每一个过来给你打招呼的人一般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A/S/L ?”,很少会有例外。对于第一次去英文Yahoo 聊天室的人,遇到这个问
      题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去过几次的人才会明白,原来“A/S/L ”是英
      文单词“Age/Sex/Location”的缩写,这三个英文单词分别对应的中文意思是“年
      龄/ 性别/ 地点”。“Age/Sex/Location”就是问“你多大了/ 你的性别是什么/ 
      你现在在哪个城市”,和中国人的含蓄委婉相比,老外直接得很。而  且他们似乎
      也很不耐烦,如果你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回答,他们会马上去询问别人,再也不
      理你了;如果你因为不理解这三个缩写字母,问他什么意思,他往往也会以为你故
      意不想回答,掉头而去不理你了。  对网民来说,年龄、性别、来自哪个城市,是
      非常隐秘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向一个陌生人询问这样的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
      尤其西方人更认为这是比较严重的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会这
      样做的。但是到了网络世界,老外就完全变了个样,成了赤裸裸的隐私窥探狂。不
      仅是在聊天室里,在BBS ,ICQ 等一切网友交流的地方,老外们一般都比较直接和
      开放,这些地方的交流往往都是以“Age/Sex/Location”开始的。
      
          与老外的露骨相比,中国人在网上要含蓄得多。如果一个网友想问你的年龄,
      他会问“你毕业几年了”或者“你工作几年了”,知道了你毕业或参加工作的年龄,
      就可大致算出来你的真实年龄,前后不会相差3 年。最起码分辨一位40多岁的大妈
      和一位20几岁的美眉是没有问题的。关于性别,虽然从一开始聊天就不停地从你的
      语气、语调里琢磨,但还是往往会自以为高明地在不经意间问你一句,“你不是MM
      吧。”不管你回答是男的还是女的,或者根本就拒绝回答,对方还是会结合原先的
      琢磨和刚刚的答案,确定一个他自认为正确的你的性别。至于你来自哪个城市,一
      般的问法是,“你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然后会问到“你爱吃什么菜”、“你个
      子高吗”等问题,一步一步地把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点从北方还是南方,缩小到北
      京还是四川,再缩小到重庆还是成都,如果这次交流进行的比较顺利,对方甚至会
      确认出你在重庆的哪个区,甚至获悉你做什么工作、婚否或婚姻是否幸福等敏感信
      息。
      
          东西方网民在网上窥探网友隐私方式的差别是挺有意思的,但更发人深省的是
      为什么东西方网民都对别人的隐私有如此大的兴趣?为什么东西方网民对打探别人
      的隐私有如此不屈不挠的劲头和勇气?随便到网民在互联网上交流的场所待一会儿,
      不管是在BBS ,还是在聊天室;不管是在OICQ头像的闪动中,还是在电子邮件的传
      送里,哪一个地方不是充斥着隐私的偷窥和被偷窥呢?
      
          每一个网民都是天生的隐私偷窥狂!
      
          这来自于人类好奇的天性,人的天性中本身就存在着好奇心和偷窥欲,东西方
      人概莫能外。在这种天性驱动下,人们会采用一切手段、费尽心机地打探与别人有
      关的一切信息,并以获得、谈论、欣赏甚至传播别人的隐私为乐。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直接和公开的,各种社会规范对打探别人
      隐私的行为是有约束的,越过这个约束的限度,这些规范就会施加各种压力来加以
      阻止,而且这种压力的施加是迅速和直接的,会让隐私偷窥者付出很大的社会和名
      誉代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探听别人隐私的好奇心和偷窥欲就表现的不那
      么明显和直接,而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普通人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到了互联网上,这些约束就完全消失了。在虚拟的网名下,每个人都暴露出
      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再加上网络世界里那种“谁也找不到我”的虚幻感觉,那种打
      探别人隐私的好奇心和偷窥欲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彻底冲破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道
      德规范的束缚,肆无忌惮地横行起来。所以,正是每一个网民自己构成了互联网上
      为数最多的隐私偷窥群体。可能有的网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可能有的网民
      在得到别人的隐私信息后,并不会利用它来做危及对方的事情,但这依然改变不了
      他们偷窥别人隐私的强烈欲望和事实。
      
          我们不是经常在办公室里、在班车上或在酒吧里听到这样的闲谈吗——“我在
      网上认识一个人,那个人是IT公司做市场的,好傻”,“我的网友是个美眉,她说
      自己的腿比较短”,等等。在无意之间,他们就把别人的隐私作为开玩笑的谈资了。
      很显然,这对那些被别人偷窥了隐私的人当然是一种伤害,没有人喜欢被别人,甚
      至是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当做讽刺、挖苦和打趣的目标。
      
      
      
          更危险的是,网上交流不会永远是有趣和快乐的,所以,那些在网上虚拟世界
      里为加深友谊而主动奉献出去的隐私信息,一旦双方交恶后就成了对方攻击自己的
      强大武器,会带来让人终生难忘的伤害。网上经常出现的互相公开对方的电子邮件、
      QQ聊天记录等行为,就是普通网民隐私被泄露的例证。
      
          在互联网上,无论你自以为多么了解的网友,也不管你们在互联网上交往了多
      少时间,只要没有经历过网下的交往,那对方就永远只是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陌生
      人,而向一个陌生人泄露任何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都是危险的,这样的教训太多
      太多了。
      
          因此,不但每一个网民都是隐私偷窥狂,而且每一个网民还都是危险的隐私偷
      窥狂的对象。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