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神游华盛顿3
      
          我们只知道目的地是国家广场(The National Mall ),实在不知道如何翻译
      是好,mall在这里是“大面积的草地”的意思。我喜欢和我朋友戏称之为“大草坪”),
      因为大部分纪念园和建筑都在这周围。换句话说,华盛顿上镜率最高的东西都在这
      边了。这片草地的位置是夹在“宪法大道(Constitution Avenue )”和“独立大
      道(Independence Avenue )”之间。从地铁站出来时候有点小插曲,上扶梯的时
      候我很自觉地站在了右侧,而山姆和詹梅斯则是若无其事地站了左边。后面上来的
      人略微生气地扒开他们,他们似乎还很不理解是为什么。我当时的感觉似乎比较意
      外,但是后来仔细想想也就没什么了。虽然是在美国,但是生长在大城市的我远比
      他们要来的适应。我后来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和声细气地和他们谈起了他们不熟悉
      的大城市中生活的种种,当然也提醒了他们再坐扶梯时要“右站左让”。二位对我
      们“城市怪物”的生活方式很不理解,可是身在城市还是接受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虽然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城市和非城市生活也有着相当的差
      异。在美国,即使是非城市的地区,现代化程度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重要问题体
      现在心态这一不常被人察觉的方面。城市的生活节奏甚至习惯都较非城市地区有着
      很大的不同,这一现象在国内也得到了逐步体现。城市急促的脚步和催人的节奏让
      人们很不舒服,可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们,包括我,早已适应了这一切。当我们
      这些“城市里的怪物”来到市郊甚至乡下,会被当地人一眼认出,只因为我们的城
      市化作风。非城市人的心态比我们这些城市人要平和很多,凡事都比我们耐心很多。
      在大城市以外可以看到较城市中更多的谦让,更多的淳朴,更多的乐于助人。而才
      说到的发生在扶梯上的事情也就是城市人和非城市人的一个区别,在山姆和詹梅斯
      的脑海里,似乎就没有在扶梯上谦让的概念,似乎更没有这个必要。而我,作为习
      惯于大城市的城市人,每每上扶梯都是自觉的站在右侧。  这并不能怪山姆和詹梅
      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这种作为。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他们有着相对少
      的机会来抢时间,他们可以不紧不慢,比较悠闲的走在街上,站在扶梯上。可是对
      于我们城市人,什么事情都是风风火火,赶时间的场景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才会意
      识到将扶梯左侧让与有需要的人是如何重要。
      
          蛰伏在南加利福尼亚一隅的生活,让我意识到“我是个城市人”这个属性,也
      认识到这个属性似乎已经烙印在了我身上,不能被简单更改。我习惯了紧凑的城市
      设置,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等等都市生活的特性。而在南加州,
      没车就像没腿的日子让我感觉到难以适应。我得承认,逃脱大都会的感觉应该是新
      鲜的,重回到大城市让人不适应。城市外面的生活更能让人自己来掌握,自己更容
      易感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的可爱。城市外面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城
      市人要更谦卑,更简单,我更承认他们于我们城市人的不屑。可是多年的城市生活
      已经让我难以脱离都市这个环境。不同的人自然对不同的生活有着青睐,无论是城
      市生活或者都市外的生活都有着它吸引人的亮点,而不同的生活环境刻画了不同的
      性格。我还想说,国内一些什么白领小资,还有那些盲目追赶潮流的人,动不动就
      要讥笑异己“老土”。我想,如果“右侧站立,左侧让行”的概念在国内得到普遍
      认同的时候出来一个不了解这个规则的乡下人是一定会被讥笑为“老土”,甚至
      “没素质”、“农民”和“民工”等。骂人家“农民”?没农民你吃什么?民工怎
      么了,劳动致富,哪错了?没了民工,国家经济要受多大损失?我还想问问那些人,
      如果你到了一个不同的环境,不知道如何点菜,不知道如何衣着,不知道如何遵守
      你根本闹不清楚的规则,你是不是也是什么“老土”?在我眼里,根本没有“老土”
      这样的人。因为一个人没有义务更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事情,环境是可以适应的。没
      有人在进入一个环境时就对周围了如指掌。在人身上,有很多比这些更重要,更可
      靠的参数来评定一个人。   
      
          华盛顿的阳光应该是珍贵的,在天气多变的华盛顿,每一缕阳光都是可爱的,
      似乎比我在加利福尼亚见到的阳光还要可爱。可是就连不喜欢阴天的我都对华盛顿
      的阴霾没有任何反感,因为不晴朗的天并不让人抑郁。天空虽然没有阳光的晾晒,
      可是依然显着透亮。   
      
          走出地铁站,我们是迷茫的,因为眼前的一切似乎没在任何地方看过,而阳光
      下的华盛顿更让我们有些不太适应。我们三个都是像没见过高楼一样面对那不雄伟
      却颇具震撼力的建筑转了好几圈,转到最后,依然没有弄明白眼前的是什么。华盛
      顿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华盛顿,甚至我在怀疑,我来过这个城市吗?现在的我其实
      并不太准确地记得我当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更没有任何的细节,所有的记忆
      都是一副油画般的模糊印象和那依然生动的感触。我只记得当时我们胡乱地在聊些
      什么,一起走向了我从没有任何印象的路那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园   
      
          我们下车的那个地铁站、后来看到的建筑,一直到出口处的建筑都是同一建筑
      群,叫作罗纳德·里根大楼及国际贸易中心(Ronald Reagan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坦率地讲,我至今不知道这建筑和里根总统有怎样的渊源,但是
      在里根先生去世不久的当时,整个楼上当然不会少了里根先生的印记。楼北侧街边
      的门脸上数条黑幅异常庄重,里根总统生前黑白的照片更是惹眼。尤其在当时的情
      景,更是吸引眼球。我只顾对着楼照相,到了后来才记起,门前的那条街其实就是
      宾夕法尼亚大道(Pennsylvania Avenue ),承载着无数政府部门的大道。记得出
      站的时候山姆就一口咬定对面那个绿树掩映的不中看建筑是白宫,进过白宫的我玩
      命儿摇头,大笑着否定他的猜测。因为当时的我,四处张望,怎么也无法激起对四
      年前记忆的涟漪。可是后来看到白宫访客中心(White House Visitor Center)的
      我才意识到白宫应该不远,后来走到白宫南草坪外。回头望望,原来我们出站的里
      根大楼和这里的直线距离还不到一公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