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治理西陲
      
          “澶渊之盟”后,最大的敌人辽国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南下,这使帝国得
      以腾出手来治理西陲。然而仁、神两帝取得的一些胜利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别是夏人自攻陷永乐城后,怙胜气骄,不断侵扰。元祐时期,宣仁太后一味固守,
      许以岁币、和市,司马光等人甚至一度主张放弃熙宁时夺取的熙河之地,这些绥靖
      政策无形中使西夏的气焰复炽。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至七年(公元1092年),
      夏兵往复来寇,蹂践杀掠不一而足,朝廷对此一无良策。章惇执政的绍圣、元符时
      期,在固守的基础上展开了一定的攻势,局面方有所好转。从绍圣四年(公元1097
      年)至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边帅章楶成功地击退夏人的多次进犯,迫使西夏
      遣使求和。徽宗时期,欲建不世之功的蔡京模仿神哲二帝用兵河湟的旧事,又极力
      主张向稍显弱小的吐蕃开战,结果帝国以巨额的财力人力为代价,彻底克灭了河湟
      一带的吐蕃势力,开拓了西过青海,东至兰、熙、岷州,北接西夏,南毗阶、成州
      三千余里的疆域。这场胜利虽然辉煌,但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实质上倒是为帝
      国徒增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外患的减轻并非是本朝国力气势增强的结果,这主要来自于四境夷狄的衰落,
      特别是两个主要的敌国夏、辽。自得于暂时利益的惰性既能使意志销磨而安于现状,
      也会带来政治的衰败和力量的分化,最终使他人得享其利。西夏在败于宋朝后彻底
      归附辽国。而辽国自其道宗皇帝即位后,贵族内部的倾轧日趋严重,政治腐败,民
      不聊生,域内各族纷纷揭竿而起。到了徽宗即位后一年,亦即辽国新君天祚帝即位
      时,原本强大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一个民族无论其祖业是如何的辉煌灿烂,如果
      只会守成而不思进取,最终必将被无情的历史所淘汰。夏、辽两国也许就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
      
          在辽国统御下的遥远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间,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族”。
      女真的起源虽早,但由于居处绝远,与中原交通不便,一直默默无闻。中国人最早
      称其为“肃慎氏”,后来又有“挹娄”、“勿吉”、“靺鞨”之称,五代时始称
      “女真”。很长时间里,女真处在一种相对野蛮的发展程度上,部族之间不相统属,
      互为残杀,故而制度落后,势力不强。辽朝建立后,对尚未归附的所谓“生女真”
      发动战争,基本收服了其绝大部分的部族。女真归顺辽国后,因避辽帝耶律宗真之
      讳,改称“女直”。
      
          到十一世纪中叶,女直内部的融合开始完成,其中的一个部落“完颜部”逐渐
      强盛,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广泛的部落联盟,其酋长乌古迺被辽帝封为“生女直部节
      度使”。乌古迺与其子劾里钵、颇剌淑在辽的支持下,不断内联外战,逐渐变弱为
      强。十二世纪初也就是中原宋朝进入徽宗时期,乌古迺次子盈歌出任联盟长,一个
      新生的女直联盟业已巩固壮大,盈歌统一号令,加强权力,使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
      盟开始具有对抗辽国的实力。宋徽宗崇宁二年、辽天祚帝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
      盈歌死,劾里钵长子乌雅束继任,又向西面发展,攻克泓忒城,扫清了后方。宋政
      和三年、辽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乌雅束死,弟阿骨打成为新的联盟首领,称
      “都勃极烈”。完颜阿骨打的出现是女直联盟走向强盛的最终反映。一个相对落后
      的民族总是免不了要走向世界,掠夺和扩张不仅能获得土地、物产,同时也能发展
      和壮大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无形中吸收新的东西,提高自身的文化。历史的潮
      流不会因为其过程的残酷而止步不前。
      
          阿骨打早就是女直部落中一位深孚众望的军事统帅,在南征北战中立下汗马功
      劳,具有勇敢的斗志和叛逆精神。这是与新生女直部落的民族性格紧密相关的,奴
      役和压迫必然带来反抗,女直已经被辽国统治了一百多年,摆脱奴隶地位自是它必
      然的要求,阿骨打顺应了人心所向,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内部的问题一解决,
      女直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阿骨打即位后,便向辽国表示出强硬的态度,开始为彻
      底推翻这个压迫者做准备。
      
          但我们的宋帝国对这一切并不清楚。朝廷上下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北方的盟
      国辽国内部似乎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内乱,但说起来这毕竟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
      与其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倒不如隔岸观火逍遥自在。
      
          当然也有人另有想法,时为枢密院长官的童贯就是其中之一。
      
          童贯是个宦官,因善迎人主而被宠信。徽宗任用宵小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重用
      阉竖,童贯就是其中一例。也许是兴趣上的臭味相投,他与蔡京是莫逆之交,蔡京
      入相,荐他为西北监军,从此操纵天下兵柄近二十年,位比宰相,权势熏天。人称
      蔡京为“公相”,称其则为“媪相”。童贯与蔡京主宰着徽宗政治的文武两端,是
      人们心目中倾覆天下的罪魁祸首。虽然如此,天子却属意有加,命他主持西北战事,
      因此对西夏、吐蕃的胜利,便归在了童贯的名下。政和初年时的童贯十分得意,竟
      打起了图辽的主意,向天子请求出使辽国以探听虚实。徽宗同意,遂以祝贺辽帝生
      辰的名义,命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童贯为副使出访辽国。即使出任副职,以
      宦官为国使也是有悖大朝风范的事情,可徽宗出于觇伺敌国的考虑,并未顾忌朝野
      的非议。
      
          童贯使辽并未打探到有用的信息,但他回国途中道次辽南京析津府卢沟一地时,
      却有了一个重大的收获:遇到了一位奇士。
      
          此人名叫马植,本是辽之大族,官至光禄卿,但在辽朝的名声不太好。也许是
      这个原因使他产生了报复心理,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一月份的一个黑夜,
      马植秘密地来到童贯下榻的馆驿,自称有平燕之策,请求童贯接见。童贯与其一谈,
      大为惊喜。
      
          马植此时已俨然是宋国臣子的口吻,他的计策是:女直对辽人恨之入骨,而辽
      天祚帝又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莱一带涉海而渡,即可联络女直相约攻辽。此计
      得到童贯的极力赞成,遂易其名为李良嗣,载与俱归,荐于朝廷。
      
      
      
          从海路上溯径至幽燕之北,这条路线一直就有人走过,并非新鲜之举。建隆年
      间,就有女直人取此道泛槎而下,至登州卖马,只是在后来渐渐中辍。百余年来,
      因为该地接壤诸蕃,帝国政府一直严禁商贾舟船取此道北上。因此朝廷讨论下来,
      都认为轻开此路对中国不利。但徽宗不死心,又单召马植详细询问。马植坚持己见,
      认为辽国必亡,他对皇上道:
      
          “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
      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事不侔矣。”
      
          马植的话从理论上当然不错,他的慷慨陈词也足以打动好大喜功的天子,于是
      又赐其姓赵氏,正式改其名为赵良嗣。徽宗虽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但无疑却把马
      植的主意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灾祸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从军事上说,这确实是一条妙策,内外夹攻,出其不意,没有比这再好的战略
      ;从原则上讲,收复故疆,吊民伐罪,更是王道的要求。行此大业,不仅能尽雪前
      耻,尚能建不世之勋,也是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若冷静思之,事情却并非这么
      简单。
      
          第一是本朝在西边的胜利并不能表明帝国有能力重开战争。财政上的困难不论,
      军队的实力也并非如天子想象中那么强大。特别是北边一线,百余年来没有大战的
      考验,其战斗力实在是要打上一个问号。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不仅需要清明的政治和
      仁德天子的感召力,更需要时间和具体策略,以本朝目前的政治军事现状,委实是
      不能轻举妄动。
      
          其次是臣民的心中已彻底放弃了武力强国的幻想而趋向于务实。正如熙宁开边
      引起激烈非议一样,赵良嗣的建议之所以在一开始就遭到反对,正是这种心理在作
      怪。若非蔡京的擅权使朝政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还会遭到更加强烈的反对意见。
      人心厌战,这是最最主要的抵触力量。
      
          另外就是一个道义上的因素。本朝虽然曾经蒙耻于辽国,但自澶渊之盟后,长
      期的和好已使双方成为实际上的盟国,尽管每年的岁币在心理上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可辽人不再刻意为敌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传统是讲究信义,本朝则更是一个泱
      泱礼义之邦,如何又能撕毁盟约而做出这等禽兽不齿之举?!从另一方面考虑,谁
      又能保证女直得志后不生虎狼之心?唇亡齿寒、假道灭虢是立即就能想到的教训,
      后来不少人坚决否定夹攻之议就有这方面的理由。
      
          徽宗显然没有对此事深思熟虑,同童贯一样,天子一开始就为赵良嗣的这条计
      策兴奋不已。朝议提出的不利因素只是暂时打消了他的想法,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
      重视。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阿骨打率各部兵共二千五百余人向辽进攻,
      拔寨掠地,俘获甚众。十一月,辽师反击,在出河店被女直打败,阿骨打乘胜进兵
      占据辽东。翌年,阿骨打即皇帝位,国号“大金”,建年号曰“收国”。建国伊始,
      阿骨打即亲自领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九月,辽天祚帝统领举国主力共十数万来
      伐,又被金军击溃,天祚帝狼狈而逃。此后的两年中,金军又攻占了辽之东京等地
      的大片领土,锋芒直逼中京大定府和上京临潢府,辽祚气数已奄奄将尽。宋政和七
      年(公元1117年)七月左右,辽国东京府苏州地区(今辽宁金县一带)的一些汉人
      约二百余人为避战乱,乘坐一条大船欲往高丽,不巧遇风,被吹到宋界驼基岛。这
      些人的到来,使金军攻伐辽国且已打过辽河的消息传到了朝廷。
      
          徽宗闻之大喜,急召蔡京、童贯商量,两人建议朝廷派人以买马为名前去访闻
      虚实。但第一次派去的人因为怕事,到了金人攻下的辽国苏州地界后不敢上岸,转
      回青州,却谎报女直不纳。经过青州安抚使崔躬直的调查,朝廷发现了他们的渎职
      欺骗行为,徽宗下令严惩之余,于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八月又派马政、呼延庆
      两人再往。这时,天子“联金攻辽”的想法已经形成,尽管这个决策遭到了很多人
      的非议,但在蔡京、童贯的坚持下,徽宗终于未能拒绝这个强烈的诱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