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飞机(2)
      
          但凯利·约翰逊想把此技术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他需要的不止是在65 000英尺
      持续8 ~10个小时维持飞行员的生命,他还想找到一种办法,以保证在此高度的飞
      行员们在不得不紧急跳伞时,也能够生还。航空医学专家威廉姆·伦道夫·拉夫瑞
      斯和研究高空救援的医师唐纳德·D.弗里金基上校,建议中情局委派麻省伍斯特市
      的大卫·克拉克公司研制新式增压服。 1955 年的大卫·克拉克公司看上去还不像
      是绝密技术工程的供应商。这家成立于30年代的公司主要生产腰带和胸罩。伍斯特
      市中心公园大道360 号,那个红色的木结构工厂里,工作人员大多是女裁缝。但战
      时,当公司生产的女用内衣的关键成分橡胶被宣布为战略材料,仅限于军用时,它
      就渐渐转向军需品的生产了。没有了橡胶,公司转而制造帐篷和降落伞。公司创始
      人大卫·克拉克也开始设计和制造重力服,或叫重力衣,帮助飞行员限制急剧加速
      所产生的身体扩张力。到40年代末,公司已开始为国家高级军事试飞员制造部分增
      压服了。
      
          1947年,查克·耶格尔冲破音障后不久,约瑟夫·A.鲁塞克斯加入公司,协助
      开发更先进的增压服。1955年,中情局和克拉克公司签约,委派他为CL-282飞行员
      制造新式增压服时,他成了该任务中的尖兵。虽然,那时候没人告诉他这些服装是
      为中情局做的。确实,鲁塞克斯不知道这些量身定做的部分增压服会被谁穿在身上,
      也不知道他们将要驾驶的是哪种飞机,执行哪种任务。只有在赖特-帕特森空军基
      地亲眼目睹了一系列压力舱实验之后,鲁塞克斯才意识到,他的增压服可能会被指
      定用于苏联的侦察飞行。他之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该实验的时间之长——飞
      行员必须待在舱里长达四个多小时,舱内条件与在65 000英尺发生爆炸性减压后相
      似。这暗示着鲁塞克斯,这些被测验的飞行员和增压服都是模拟在敌领空,在随时
      可能被击毁的飞机里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 
      
          S-2 号模型服的关键是缝进衣服的一组绞盘,或叫充气管。当外界气压突然下
      降时,绞盘就会膨胀,更紧密地包裹住飞行员。鲁塞克斯在克拉克的第一年,海军
      是主要顾客,他的主要任务是为试飞员制造服装。1955年,当弗里金基上校访问伍
      斯特,并代表中情局定购时,克拉克公司的新主顾出现了。公司主管只告诉鲁塞克
      斯,他将会看到好几个洛克希德公司的试飞员,他们需要最好最合身的增压服,而
      没有听到与新式侦察机有关的只语片言。
      
          当鲁塞克斯越来越清楚飞行员们将应对的极限条件时,在一个同事的建议下,
      他给增压服胸部加上了一个可扩大的气囊。如果舱内气压减少,头盔内气压增强,
      气囊会在飞行员呼气时膨胀起来,以帮助呼吸。该气囊会一直膨胀,直到盖住整个
      身体。
      
          即使有了改良的S-4 增压服,飞行员们仍然面临着危险,气压锐减仍将危及生
      命,这是由于血液内氮气泡的排列造成的。为避免这种危险,如果舱内气压下降或
      飞行员不得不紧急跳伞,他们要在起飞前呼吸90分钟氧气,这叫做“前呼吸”。在
      执行冷战时期最危险的空中侦察任务之前,飞行员得戴上氧气面罩,坐在舒服的摇
      椅里或是闲逛着,呼吸90分钟纯氧气。
      
          当CL-282的各个部分终于组装成一体时,比塞尔和约翰逊开始致力于解决试验
      基地的问题。保密性要求无论是在陆地还是空中,都要远离公众视野,保证不被擅
      自闯入。同时,离洛克希德公司位于伯班克的综合建筑的距离也不能太远。洛杉矶
      以北约90英里,莫哈维沙漠西部边缘地带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在航空史上已记下了
      辉煌的一笔。那是在1947年,耶格尔以此为基地,驾驶着一架“贝尔”X-1 飞机,
      冲破了音障。但爱德华空军基地被认为离居民点太近。出于同样的考虑,离爱德华
      空军基地不远,加州帕尔姆代尔洛克希德公司装配厂的飞机跑道也被排除了。
      
          约翰逊指派洛克希德公司的高级试飞员托尼·利瓦伊尔和“臭鼬工厂”的后勤
      学专家道尔西·凯莫若寻找合适的地点。他们驾着一架比奇产的单引擎飞机“波纳
      扎”,考察了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内陆沙漠里所有可能的基地。1955年4 月12日,比
      塞尔和空军高级军官里特兰德将军加入利瓦伊尔和约翰逊一行,一起到拉斯维加斯
      北部,在离政府核试验区不远一个干涸的湖床进行视察飞行。里特兰德非常熟悉这
      个地方:他早年在B-29试飞中队服役时,常在这个地区投掷核武器。里特兰德回想
      起,在格卢姆湖附近有一个废弃的二战时的机场。坚硬的湖床看上去宽阔而结实,
      足以建造CL-282所要求的长长的起落跑道。
      
      
      
          比塞尔在回忆录中描述道:“从空中看,格卢姆湖附近的区域方圆大约为4 英
      里,平坦得像桌球台。在约翰逊看来,应该适合建造U-2 要求的长长的起落跑道了。
      下降一点看得更仔细些,我们发现一条临时跑道的遗迹,它和二战期间训练飞行员
      紧急降落的遍布美国的任何一处跑道别无两样。下到地面后,我们走上跑道,看是
      否可以使用。越往里走,覆盖着山艾树的泥土就越来越松软——若是在这里着陆,
      很有可能机毁人亡。于是,在旧跑道和湖床之间,利瓦伊尔选择了湖床。”
      
          这片荒凉、空旷的基地距伯班克有两小时的飞行里程。它隐藏在光秃秃的大山
      和西南高地辽阔的空地之中,似乎是理想之所了。约翰逊开玩笑地建议把此蛮荒之
      地叫做“天堂农场”。此地还得到其他好几个名字,包括“第51区”和“水城跑道”,
      后者是谐纽约水城的名字,那是艾伦·杜勒斯的出生地。但大多数与新式侦察机相
      关的人员都跟着约翰逊简称其为“农场”。比塞尔返回华盛顿后,获得了艾森豪威
      尔总统的批准,在原子能委员会的核试验基地(内华达州境内一片秘密狭长地带)
      附近,增设起落跑道和配套设施。整个核试验基地的领空都被划为禁区,这就避免
      了民用甚至军用飞机发现中情局的秘密空军基地。
      
          由于核试验基地的神秘气息,加上时不时能在周围高空看到的不明飞行物,这
      块政府保留地成了被纷纷猜测的话题。此后数年,被机场和周边核试验基地环绕的
      第51号区,因与外星人宇宙飞船有关的报道而名声大噪。大多数观测到UFO 的说法
      都是受了洛克希德公司的新型飞机,及政府在冷战时期秘密研制的其他高端飞机试
      飞情况的误导。这样的景观多在日落时分,低空已经被夜幕笼罩,但太阳光依然能
      照亮在平流层飞行的飞机,于是,人们就可以发现一个疾驶过天际的不明飞行物。
      在那个时期,由于无人知晓美国正在制造能飞到如此之高的飞机,很多商业航空公
      司的飞行员对他们飞越西南时看到的景象迷惑不解,发出无数警报。
      
          比塞尔和约翰逊在视察后不久,中情局审查过的一家建筑公司开始修筑一条通
      往基地的道路和一个小型空军基地,包括一条新跑道,一个控制塔,三个飞机库和
      一个食堂,还钻了一些供水井。夏季,湖床里的气温常常飙升到120 华氏度。一个
      签约商在实地考察了约翰逊为隐瞒该项目而捏造的公司后,简直不敢来此地工作。
      “我们通过邓百氏咨询公司找到这里,它们竟然连信用评价都没有。”到7 月时,
      不过花了80万美元的基地已经交付使用。它的偏远位置给洛克希德公司的工作人员
      招来了几位不同寻常的邻居,包括在一间办公室下筑巢而居的山猫和一条出现在飞
      机轮舱里的响尾蛇。
      
          约翰逊为兑现在夏季造出第一架飞机的承诺而紧赶工期。到3 月中旬,一架样
      机的风管试验已经完成,这架飞机在空气动力方面是合理可靠的,足以应对可能出
      现的飞行条件的变化。为了保密,机身的主要部分都是夜间在洛克希德主制造厂制
      造的,公司的普通员工早晨上班前再转移到“臭鼬工厂”进行组装。5 月底,第一
      个机身终于拆去了组装中用以固定各种零件的夹具。约翰逊在5 月21日的日志中记
      下了这一标志性事件:“第一个机舱下了夹具。机翼最费劲,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
      
          正在约翰逊匆忙完成第一架样机时,又一架美国侦察机被苏军战斗机击落。6 
      月22日,这架侦察机在白令海峡8 000 英尺的上空被击落,三名机组成员受伤,飞
      机最终坠毁在阿拉斯加。莫斯科对此次攻击表示了遗憾,并提出赔偿一半的损失。
      当然,苏联提出赔偿很可能是因为7 月底将要在日内瓦召开的四国裁军会议的影响,
      那将是冷战以来,苏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第一次高峰会议。 
      
          7 月中旬,第一架CL-282正等待交货。在“臭鼬工厂”,它被亲切地称做“凯
      利的天使”,但官方标识为“351 ”。“飞机基本完成”,约翰逊7 月15日写道,
      “拖得非常之久,每个人都快被折磨死了。”六天后,一切就绪,飞机已等着运往
      格卢姆湖了。约翰逊没有食言,在准备工作就绪后的八个月内,终于造出了一架可
      驾驶的飞机。
      
          这架飞机现在需要一个官方命名,也就是说,按军事惯例它需要一个空军命名,
      因为它并非轰炸机、战斗机,或运输机,那些名称对它来说都不适合。为了保密,
      它也不能叫侦察机。经过一番讨论,空军决定将其归为实用机型,飞机命名手册上
      已经列了两架实用机,分别为U-1 和U-3 ,因此,凯利·约翰逊的新式侦察机就被
      叫做U-2 了。
      
          正当艾森豪威尔总统准备向苏联提出开放领空的建议时(这可能会淡化笼罩着
      U-2 侦察机的极端保密的色彩,在克里姆林宫的默许下将此机送入苏联境内),第
      一架飞机完工了。7 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苏、英、法、美四国领导人会议上,
      艾森豪威尔出其不意地提出了“开放领空”建议,呼吁华盛顿和莫斯科允许两国在
      对方军事设施上空进行空中侦察飞行。艾森豪威尔的想法与U-2 侦察机直接相连,
      尽管在与俄领导人的谈话中他从未提及这架飞机。“我给苏联一次机会,”当这个
      项目尚在草拟阶段时,总统就曾告诉助手,“倘若他们拒绝,我们就派U-2 。”
      
          对于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这样一个看似理想主义却工于心计的建议的动机,历
      史学家们至今仍有争议。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提议,如果能达成一致,那
      么,轻轻一笔就可以缓解两国的紧张对峙,减少突袭的危险,并提供一种落实协议
      的方法。为期六天的日内瓦会议在豪华的联合国大厦举行,各国领导人公开讨论了
      裁军问题。艾森豪威尔的提议完全符合他想要与莫斯科搞好关系、减少潜在战争和
      军事估计错误而导致的危险的愿望。当他向尼古拉·A.布尔加宁总理和尼基塔·赫
      鲁晓夫主席率领的苏联代表团讲话时,句句似乎都是发自肺腑。“我发自内心的希
      望在此能说服大家相信美国在裁军问题上的极大诚意。”当艾森豪威尔总统结束讲
      话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会议室突然间停电了。
      
          很难假设是苏联领导人接受提议比较好,还是拒绝提议比较好。尽管,在来电
      后,轮到布尔加宁发言时,他作出了肯定答复,但美国的提议很快被当时的苏联最
      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否决了。当天正式会议休会期间,二人谈起该提议时,赫鲁晓夫
      明确地向艾森豪威尔表现了他的不屑(美国专家们尚未弄清他在莫斯科的至高地位),
      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说,他不赞同布尔加宁的意见,并且认为飞越领空的提议是赤裸
      裸的间谍阴谋。后来,他对儿子谢尔盖说,他相信华盛顿将利用这些飞行完善它的
      目标确定计划,以便对苏联进行核攻击。
      
          尽管苏联如此反应,艾森豪威尔仍认为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正如他在
      回忆录里写的:“起码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现在所有人都能看清前苏联外交策略
      和对抗自由世界的本质了。美国给人们提供了一幅充满希望的闪闪发光的画图,虽
      然被苏联人玷污得一塌糊涂,但至少画图的轮廓还是清晰的。”
      
          虽然外界不得而知,但事实上,在苏联对“开放领空”提议的拒绝不足一年后,
      U-2 侦察机就已经开始了在苏联的飞行。
      
          7 月24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到华盛顿那一天,凯利·约翰逊把第一架U-2 侦
      察机装上运输机,送往格卢姆湖。运送这架飞机去进行首次试飞并非易事,因为必
      须掩人耳目。而且它的航空价值尚未在飞行中得到证实,所以不能从洛克希德公司
      的跑道上飞出去。因此,这架飞机又被拆卸开,主体部分用防水布盖着,装上两辆
      长车,然后,两辆车又在夜半时分被装上一架C-124 运输机飞往内华达。新基地刚
      上任的司令官莱格霍恩告诉约翰逊说,满载的C-124 太重,新铺设的薄薄的停机坪
      承载不了。约翰逊乘一架稍小的飞机提前到达格卢姆湖,视察过停机坪后,宣布说
      如果飞机轮胎降低气压,那样一来,飞机着陆时,接触的跑道面积会增大,压强会
      减小,降落就没问题了。结果照此方法,C-124 平安降落了。第一架U-2 侦察机就
      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准备开始其处女航。
      
      ——转自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