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生长
      
          这个标题其实是心曼无意中说出来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让我决定
      铤而走险般地为她们的书写序。
      
          大约是2005年4 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春曼和心曼寄给我的书稿和一封写给我
      的信,用打印机打出来的,很工整。她们希望被关注,希望有人能帮她们把书稿出
      成书,帮她们保住全家的经济支柱——书报亭。我不认识她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她们的故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她们的了解,是从文字开始的。工作的性质让
      我养成了快速浏览的阅读习惯,但是她们的文字总是强迫我放慢速度,我在不知不
      觉中被她们的泪水和欢笑打动,仿佛合着音乐的节拍,我被同化进她们的世界。书
      稿还没有读完,我就把它交给了栏目主编,希望能够做一期节目,越快越好。主编
      和栏目的一名主力编导同时看了书稿,表情凝重,唏嘘不已。选题没问题,但是在
      具体的电视表现手法上,我们遇到了障碍。《道德观察》是一个以纪实手法为主的
      栏目,就是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统统用画面“还原”出来,再加上主持人在演播室
      的点评,这和《半边天》、《面对面》这样的人物访谈类节目大大不同,而春曼和
      心曼在文章中所讲述的故事我们无法用电视画面去再现。几次公开的、私下的讨论
      下来,结论仍然是:做不了。我忽然有一种问心有愧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向她们交
      待。
      
          当我鼓起勇气给她们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是6 月份了,书稿我已全部读完,眼
      角的泪水还没有干。接电话的是心曼,声音清澈,但有气无力。她告诉我,姐姐春
      曼的病情恶化,现在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惟一能动的就剩下头部了。30岁!这个数
      字突然出现在我脑子里,这是死神给她们下达的最后通牒,刚好是春曼的年龄!
      
          我本来是没有资格给这本书写序的。我比她们大不了几岁,让我给这样一本
      “用痛苦燃烧着爱的书稿”(这是春曼和心曼那封求助的信里的原话)写序,我担
      当不起,因为写不好的话,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本书的亵渎。直到有一天,心曼又
      在电话中跟我说起写序的事,她说她们姐妹俩从不敢轻易求人,因为她们是在夹缝
      中生长起来的人,脆弱而敏感,别人的每一次笑脸、每一句温暖人心的话,都会让
      她们感动;而每一次拒绝、每一次冷眼,都会让她们伤心不已。我没法再拒绝了。
      
      
      
          为了写这篇序,我又和她们通了几次电话,想了解她们的情况。电话大部分是
      心曼接的,因为她还能动。我陆续了解到,她们每天都要接100 个左右的热线电话,
      实在累了就躺着接;她们自己排解情绪的方法是写作,所以有了我们读到的文字;
      她们已经有了100 个以上经常打电话的朋友;她们的书报亭因为是违章建筑就要被
      拆除;她们的弟弟被查出有神经性脊髓炎,也有瘫痪的危险……了解的越多,我越
      是能体会到“在夹缝中生长”这句话的含义。不多说了,相信大家自然会在她们的
      文字里发现:生命真的只给她们留了一条窄窄的缝隙,她们能生长起来,真的是个
      奇迹。
      
          至今,我仍然不知道她们的样子。我甚至不忍心看见,两个自由翱翔的灵魂,
      被牢牢嵌在不能动弹的躯体里。我知道这是现实,可我仍然接受不了。如果世界能
      够分成情感和物质两层的话,显然,她们生长在情感的中心,物质的边缘。
      
          在“超级女生”横行的时代,女生们都不再满足于“正常”,都想让自己变得
      “超级”。但是,每次那些活蹦乱跳的“超级女生”们在电视上出现,我都好像看
      到了这一对渴望获得“正常”生活的姐妹。
      
          路一鸣
      
          2005年7 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