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3)
      
          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彻底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以铁人王进喜
      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主
      义气概,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创造下了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宏伟业绩。
      
          铁人的美名传遍全国。铁人精神是一种征服困难而不被困难吓倒的勇气和气慨。
      这种拼搏精神,代表着石油工业为国争光,勇挑重担的豪迈和气概。正如原石油部
      部长余秋里将军所说:“和平建设中不用拼刺刀,但不能没有拼刺刀的那种精神、
      那股劲。”靠着这种精神、这股劲,中国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自力更生、独
      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1971年12月19日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雷布在
      《王进喜式人物正在使中国前进》里所写:“当尼克松总统于明年2 月21日到北京
      去寻求同大陆中国达成某种和解的时候,王进喜躺在坟墓中已是一年多点时间了。
      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这样的其他中国人……”铁
      人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巨人之一,与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并列,
      足见铁人精神的魅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党和国家给他巨大荣誉、将从科技界引退之时,记
      者问他是否因此而激动,90高龄的钱老回答,他一生中真正激动只有三次:一次是
      青年时代在美国,他的论文发表并得到物理学界的承认,他感到自己的学识超过了
      老师;第二次是从国外远涉重洋归来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第三次是最近有人写
      文章说他是科技界的铁人!他说,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成为铁人那样的中国人!
      铁人精神,不仅石油人需要,科研工作者、农民、企业家、在奥运会场上勇夺金牌
      的运动员,都需要。
      
          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石油工业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以2002年为例,我
      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实现利润超过2500亿元。其中,石化行业的贡献占了三分
      之一。即使是在动荡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稳定因素。曾
      经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苦苦支撑而没有崩溃,石油
      工业功不可没。
      
      
      
          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地下的石油采出一点就少一点。近几年,国内原
      油生产增长缓慢,连续高产稳产5000万吨27年的大庆油田,已将其产量调减到5000
      万吨以下,国内许多大型油田在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后,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衰竭期,
      处于高含水采出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稳产的难度加大。
      
          与此相反,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石油消费量开始迅速增加。
      1978年,我国石油年消费总量达到9000万吨,出现第一个消费高峰,之后,石油消
      费量略有回落。从1983年开始石油消费量又开始增长,随后十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
      年平均增长率为3.8%。到1993年石油消费总量达到1.53亿吨,超过了当年我国原油
      产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
      到了4.6%,2003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2.67亿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意味着全国各行各业对能源特
      别是油气的需求将有一个大的增长。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直逼7000万吨大关。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
      到8500万吨,2004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 亿吨大关……中国已是世界第五
      大产油国,然而,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石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