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外部势力悄然登场(1)
      
          【石油故事】关于本·拉登,许多人是从“9 ·11”事件后才得知其人的。其
      实本·拉登扶持参与恐怖主义早就恶名远扬,美国对其的追捕也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只是一直不得其踪。《长沙晚报》早在2000年2 月19日就曾报道过美国煞费苦心地
      利用火柴盒发布通缉本·拉登的广告,旁边用当地语言写着:“悬赏捉拿本·拉登。”
      美国领事馆承诺为提供线索者保守机密。但火柴盒上竟然把悬赏金额错写为50万美
      元,实际上,美国政府承诺的金额是500 万美元。但是,4 年过去了,美国虽然可
      以推翻塔利班政权,但却难以找到本·拉登的蛛丝马迹,这与中亚复杂的政治和地
      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最令人艳羡的则是它丰
      富的石油资源。
      
          冷战后,美、英等国纷纷卷入“中亚石油之争”。其实,早在19世纪,沙俄和
      英国就在中亚展开过激烈的角逐。二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就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
      的战略物资及战争的润滑剂——石油,并挺进波斯湾以获得更多的石油供应。冷战
      结束后,人们终于走近中亚石油,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尽管目前里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3%,里海地区的石油日产量
      还不到200 万桶(年产1 亿吨),到2010年,才可达到320 万桶至490 万桶,即年
      产2 亿吨左右,但能源专家仍对里海石油做出了极为乐观的估计。首先,专家预计,
      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
      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2001年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
      局(EIA) 公布的有关里海石油资源信息显示:里海石油储量一般估计在1500亿至2000
      亿桶,约占世界储量的18.25%,还有的估计在6000亿桶左右,可能成为“第二个波
      斯湾”。其中,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0 亿至176 亿桶,总储量超过1000
      亿桶;土库曼斯坦已探明储量和总储量分别为5 亿桶和810 亿桶;阿塞拜疆为36亿
      桶和360 亿桶;伊朗和俄罗斯的总储量分别为150 亿桶和170 亿桶。另外,里海天
      然气丰富,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计算,足够欧洲消费400 年之久。其中,仅土库曼斯
      坦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就为2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据估计,到2010年,世界
      天然气市场1/3 的供货将来自土库曼斯坦,届时,其年产量将高达1200亿立方米。
      其次,中亚石油具有分布广、品位高、杂质少的特点。再次,中亚人口稀少,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石油出口潜力巨大。其中,哈萨
      克斯坦生产的90% 石油、土库曼斯坦油气生产的3/4 都可供出口。
      
          中亚石油资源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垂涎的美餐。中亚横亘在东西方之间,也
      有着巨大的地缘价值。但是在苏联解体前,这里一直是其势力范围和囊中之物。1990
      年,苏联解体,当时,刚刚独立的中亚五国有意与俄保持距离,而美国的石油公司
      则以帮助这些国家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为名,谋求建设不经由俄罗斯的新输油管道,
      将里海的石油推向国际市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关照下,美国大型石油公司加利
      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计划兴建经过阿富汗输送土库曼斯坦原油的管道,并向塔利班
      投入了数千万美元,但这一计划最终因局势变化而不了了之。
      
          “9 ·11”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也为美国长驱直入中亚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
      的理由。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在中亚很多国家驻扎了军队,不但获得了飞越
      权和基地使用权,而且投入巨资在吉尔吉斯修建了永久性军事基地,美国和乌兹别
      克斯坦发表了有关美国“保卫”乌领土的联合声明,已经类似一份暧昧的“共同防
      御条约”了。在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美国也派去了特种部队“反恐”。为了援
      助阿塞拜疆“反恐”,美国甚至打算废除其《自由支援法案》的第907 条款。
      
      
      
          美国借反恐怖热浪实现其地缘战略目标的动向越发明显。美国凭借其技术和资
      金上的优势,利用这些新独立国家急于依靠石油资源致富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心理,
      一方面鼓励美国和西方大石油公司大举向这些国家投资,希望从经济上控制这些国
      家,进一步使这些国家不得不在政治上依赖西方。在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的双重利
      诱下,中亚国家“纷纷倒向美国的怀抱”。
      
          哈萨克斯坦政治学家耶兰·卡林说:“9 ·11”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现实已
      经发生了变化,美国变成了中亚的第三邻国,所有各方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这
      一变化”。日本舆论则认为,驻中亚美军基地表面上是防范塔利班卷土重来,而更
      长远的目标是在资源丰富的该地区实现战略利益。日本《中央公论》月刊2002年1 
      月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从反恐怖合作看欧盟各国的国家利益之争》的署名文章指
      出:“美国正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在里海和中亚地区建立美国主导的稳定结
      构的契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地区是涉及能源的地缘政治战略地带”,英国《卫报
      》的一篇文章也指出,美军长期驻扎的动向与美国以中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目标
      的中亚战略密切相关。在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中,外交和军事举措已经成为保护其
      能源供应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美国继续围剿已在中亚扎根的‘基地’组织,美
      军在中亚驻扎就不可避免。”在美国的主导下,中亚的石油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发生
      着变化。一是一条北连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接伊朗和阿富汗的新铁路线
      正在铺建,二是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的新天然气管道和从
      阿塞拜疆的巴库、经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至土耳其杰伊汉港口的输油管线的建设。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