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超级杀手(2)
      
          油轮沉没,无一例外地给所在海域无辜的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一旦油轮发
      生泄油事故,大量的燃油泄漏在海上,一时难以挥发和溶解,再被大风吹到岸边,
      便可以形成半米甚至是一米厚的油膜。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影响海区
      的海空物质交换,从而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有些油膜还会在风浪的作用下与水形成
      油水。1 升这样的水氧化要耗掉40万升水中的氧。许多海洋生物因此多被窒息而死。
      同时,油膜对周边海洋渔业,特别是贝类及养殖业是毁灭性的打击。燃油一旦粘附
      在海鸟等生物的体表、羽毛和鳃上,其保暖、游泳、潜水、飞翔等能力便会丧失,
      最后只能冻饿交加悲惨死去。燃油溶解后的分散状态和乳化状态所造成有毒化学物
      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被污染海域内的鱼、虾等生物体内的致癌
      物浓度明显增高。这一方面毒害海洋生物本身,另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
      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即使是最后剩下的残余物,虽然在短期内
      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它却破坏了海洋环境的自然景观。海上旅游业、
      海上矿业和海上交通业等,都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随着我国石油进出口量的增加,海洋发生的污染事故也在飞速上升。虽然我国
      未发生世界性的船舶泄油事故,但从1976年到2000年的25年间,我国沿海发生的大
      大小小的溢油事故累计2353起,平均每三天半发生一起。北方海区和珠江口已成为
      溢油事故的多发地,加之其他污染因素影响,我国沿海海域已受到严重污染。比如
      渤海,专家预言,如不治理,它很快会变成“死海”。1998年11月14日,建设51号
      和津油6 号在深圳海域碰撞,形成油带长达6000米;两年后的同一天,挪威籍货船
      宝赛斯与中国籍油轮德航298 在东莞虎门大桥附近发生碰撞,溢出重油200 吨,造
      成珠江口水域大面积污染。
      
          石油开发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与前两类事故相比,石油开采过
      程中发生的事故虽然较小,但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979年6 月3 日,在墨西哥湾尤卡坦兰岛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发生井喷事故。
      在这次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喷油事故中,估计有80万吨以上的油被喷到了海里。在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东南海岸上,曾悬浮着一条长达640 千米的黏稠原油膜,就是这
      次井喷的见证。
      
          1983年,伊朗海岸外的瑙鲁滋油田接连发生事故。2 月,一座油田钻井平台被
      一艘轮船撞击,发生井喷。3 月2 日,与伊朗作战的伊拉克又有一口油井发生井喷。
      两伊战争共造成了8 座钻井平台受损。这些平台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人们只能眼睁
      睁地看着每天1000吨原油白白地流入海里,将波斯湾沿岸盖上一层厚厚的黏稠黑油。
      严重的污染迫使两国政府关闭了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净水工厂,出现了严重的缺
      水情况。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声称,波斯湾水域恢复正常需要30年。
      
          2001年,引人注目的巴西石油平台沉没事件同样惊动了世界。3 月15日凌晨,
      巴西石油公司在里约热内卢州坎普斯湾海上油田作业的P -36号平台发生爆炸,20
      日凌晨沉没。这艘平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平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浮动式海洋石
      油平台之一。这座平台长112 米,高119 米,相当于一栋40层高的大楼,耗资达3.56
      亿美元建造。平台于1999年1 月建成,2000年3 月投入使用。根据设计方案,使用
      寿命为19年,能开采1360米深的海底石油。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石油2.5 万吨,天
      然气7500万立方米。钻井平台的沉没,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00 多吨平台
      上用作燃料的柴油和300 吨原油外溢,也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派珀·阿尔法油井事故是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发事故。这
      次事故直接催生了石油工业开发中HSE (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诞生。西
      方石油公司的派珀·阿尔法油井钻塔,建在距离苏格兰威克市工业区193 千米的北
      海中。1988年7 月6 日,有227 名工人在钻塔上工作。大约半夜时,钻塔被风暴所
      震撼。10分钟后,爆炸发生。散出的气体形成一个火球,喷过操作平台,其火焰蹿
      到空中150 米。许多员工从60米高的平台上跳入海中,但这时海水本身也已经着火。
      第二天,派珀·阿尔法钻塔仅留下了一堆杂乱的残骸,157 名员工在这次事故中死
      亡。
      
      
      
          同样,我国的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也曾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1979年11月25日
      凌晨,渤海二号钻井船在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遭遇风暴袭击翻沉,死亡72人,直
      接经济损失达3700万美元。这是当时比较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
      历史上少见的。
      
          由于国内对石油开采制定了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之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已
      经很少发生难以控制的井喷事故。但重庆开县“12·23”事故再次警示人们:潜伏
      于地下的“油龙”、“气龙”,绝不是温顺的绵羊,需要人们不断去认识它、了解
      它,大意不得。
      
          正是因为石油开采本身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重大事故,石油开采常常
      遭到环保组织的抗议和反对。1995年初,壳牌公司想偷偷地将废弃的布伦特斯巴尔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丢进海里就算完事,从而可以节省巨额的拆除处理经费。后来,
      欧洲环保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结果逼得壳牌公司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
      算,忍痛拿出巨额经费才算处理了这个废弃的石油钻井平台;1995年底,壳牌公司
      好不容易相中了尼日利亚奥戈尼兰德油田,正准备钻探采油的时候,世界环保组织
      闻风而至,指责壳牌公司采油的行为破坏了当地的环境,重压之下的壳牌最终不得
      不忍痛割爱,放弃了开采计划,白白丢了一大笔眼看就要赚到手的银子。1997年7 
      月,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占领了BP公司谢特兰德海上钻井平台,试图阻止该公司在
      大西洋进行的新一轮的石油开采。2000年,第十六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加拿大召开期
      间,BP公司就因在北极圈开采石油而不断受到环保组织的抗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