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
      
          1841  年5 月29  日上午,从广州城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此人浓眉大眼,
      膀阔腰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叫韦绍光,家住三元里村,靠种菜为生。他自幼
      习武,练得一身功夫,又为人正派,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村里谁家受人欺负,
      有了委屈,总爱向他倾诉,他眼里掺不得砂子,便挺身而出,所以深受村民们的信
      任和敬重。
      
          此时,韦绍光挑着一副空竹筐向村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望着竹筐里的一块
      黑布,打心里称赞妻子的贤惠,清晨卖菜出门时,妻子李喜对他说:
      
          “隔壁马大婶今天做六十岁大寿,你卖完菜买件衣料,给她做件衣裳,也好表
      示我们一点心意。”韦绍光正想着,只见村上的小五子迎面飞奔而来,未等靠近,
      就气喘吁吁他说:“韦大哥,你快去吧,十几个‘番鬼佬,在河边欺负大嫂她们,
      现在正打着呢!”韦绍光一听,怒从心头起,扔下竹筐,抄起扁担,飞快地向村头
      河边跑去。
      
          原来,鸦片战争开始以后,清朝政府实行投降主义路线,靖逆将军奕山率1 .
      7 万名绿营兵在广州作战,居然被只有名官兵的英国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英军占领广州城郊重要据点泥城、四方炮台以后,奕山便在广州城头竖起白旗,派
      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国驻华领事义律和英军司令官卧乌古乞降,并签订了可耻的《
      广州和约》,约定一周内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奕山率清军退驻广州城外六十
      里的地方。
      
          《广州和约》签订后,英军肆无忌惮,带着武器在附近农村横冲直撞。
      
          这些侵略者到处奸淫虏掠,系人放火,抢粮食,宰牛羊,甚至盗掘坟墓,从棺
      材里枪陪葬品。三元里是一个几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位于广州城北五里,贴近英
      军驻地四方炮台,所以受害最厉害。
      
          这天上午,在村头的小河边,李喜与村里的几个妇女一边淘米洗菜洗衣裳,一
      边说说笑笑拉家常,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英国军队身上。马大婶说她娘家的村子
      遭到英军的袭击,房子被烧了十几间,几个没来得及跑走的女人被“番鬼佬”们轮
      奸,惨不忍睹。跑走的人回到村子,个个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马大婶说得有声
      有色,女人们听得聚精会神,突然听到马大婶的女儿水秀一声惊叫,众人吃了一惊,
      抬头一看,这才发觉十几个英军正向她们猛扑过来。
      
          这十几个英军本来是到三元里村去抢东西的,他们过了桥,发现河边有一群女
      人,便喜不自胜,悄悄地向河边包抄过来。李喜感到跑是跑不成了,她本能地张开
      双臂,护着女人们,叫大家稳住,伺机而动。英军如狼一般跑了过来,一个英军盯
      上了水秀,猛地扑过来,紧紧抱住她,水秀受到惊吓,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
      浑身发软。英军把水秀抱到一边,淫笑着伸手要撕水秀的衣襟。马大婶见心爱的女
      儿要被糟蹋,便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抱住那个英军,英军没有转身,只用胳膊向后一
      捣,马大婶只感到腹部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跌倒在地。但她什么也不顾了,立即
      爬起来,又扑上去,双手紧紧地勒住那个英军的颈子,并咬住他的耳朵,竟把那个
      英军的耳朵咬掉了半个。英军痛得哇哇怪叫,急忙放开水秀,挣开马大婶,端起来
      福枪,连放两枪。随着“砰砰”的枪声,马大婶倒在血泊中枪声惊动村民,村民们
      纷纷赶来。
      
          韦绍光赶到河边时,河边已经乱成一团。韦绍光抡起扁担,上挥下扫,左砍右
      劈,英军应声倒地。几个英军见势不妙,丢下七、八条同伴的尸体,如丧家之犬,
      仓皇而逃。
      
          水秀姑娘伏在马大婶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乡亲们眼睛血红,满腔悲愤。
      
          韦绍所把他买来的那块黑布盖在马大婶遗体上,然后默默地站着,紧握拳头。
      
          私塾黄先生走到韦绍光眼前,对他说:“洋鬼子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先到古
      庙里会计议,商讨对策。”
      
          在村北三元古庙前,聚集着全村的男女老幼,他们愤怒声讨英国侵略者的罪行,
      请求韦绍光担任首领,率领他们自卫反抗。韦绍光、黄先生等人从古庙里出来,站
      在庙门口的台阶上。韦纷光望着愤怒的乡亲们,脸色严峻他说:“乡亲们,我们打
      死了七、八个‘番鬼佬’,英国侵略者一定要来报复的,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
      要组织起来,自卫反抗,把‘番鬼佬,赶出去!
      
      
      
          我一定领这个头,以身报答大家!”
      
          乡亲们放心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英军决一死战。这时,水秀走到韦
      绍光跟前,手里捧着一面黑底、镶着三颗圆星的三角旗,她把旗子递到韦绍光面前,
      跪了下来,抽泣着说:“韦大哥,这块黑布是你为我娘做生日买的,现在娘走了,
      我用它做面三星旗,你就用它做令旗,带领乡亲们杀‘番鬼佬’,替我娘报仇,替
      受苦受难的人出气!”韦绍光接过三星旗,挥舞着,领着众乡亲宣誓:“旗进入进,
      旗退人退;吹螺前进,鸣金收兵;脚踏故土,头顶苍天;杀绝英夷,打死无怨!”
      韦绍光讲一句,乡亲们跟着讲一句,群情激奋,誓言震天,三元里沸腾了。这时,
      唐夏乡农民颜浩长赶来了。颜浩长是韦绍光的朋友,他来找韦绍光,是要求与他联
      合起来,共同对付英军,因为唐夏乡日前也遭到英军的洗劫。韦绍光很高兴,说:
      “我们这一带一百零三乡,哪个乡没有受到英国鬼子的害?我们应派人去串联,决
      定今天下午,各乡代表在牛栏冈集会,商讨杀洋鬼子的事。”
      
          当日下午,一百零三乡的农民、渔民、丝织工人、打石工人以及一部分爱国绅
      士的代表,在三元里西北七里的牛栏冈举行会盟。当场决定:以三星旗为总指挥旗,
      各乡为一个作战单位,各大旗一面,推举领队一人,指挥作战;以鸣锣为号,一乡
      鸣锣,众乡皆出,十五至五十岁的男子,一律参战。
      
          韦绍光当即布署作战方案:明天一早,将英军引诱到牛栏冈,一举围歼。
      
          第二天清晨,颜浩长率领一支群众武装,挥动三星旗,冲到四方炮台的前沿。
      此时,英军正在吃早饭,听到惊雷般的呐喊声,吓得扔掉刀叉盘碟。
      
          司令宫卧乌古两腿发抖,慢慢挨到炮眼边,朝外一望,这才舒了一口气:原来
      是一些老百姓,拿的只是大刀长矛。他将大肚子一挺,向那些吓破胆的士兵骂道:
      “看你们一个个像只熊,还不赶快集合!”义律颤抖着走过来,说:
      
          “司令官阁下,中国的老百姓是不好对付的,请阁下慎恩。”卧乌古轻蔑地笑
      着说:“你怎么可以长‘东亚病夫,的威风,灭我‘大英帝国’的志气?
      
          你应该明白,我拥有当今世界上最新式的武器,”他扬扬手中的枪,得意他说
      :“这种来福枪,还有各式大炮,难道打不赢他们原始的武器大刀长矛吗?”
      
          说着便抽出指挥刀,命令部队紧急集合,他亲自率领二千名士兵冲下四方炮台,
      颜浩长见英军冲来了,忙将三星令旗住后一指,群众依计后撤。卧乌古骄狂地一笑,
      将指挥刀往前一挥,英军拔腿就追。颜浩长一边撤退,一边担心卧乌古不追,因为
      过了三元里,越往北,道路就越难走,稻田的田埂很窄,英军只能排成单队前进,
      而且大炮也不能随队运行。然而,颜浩长很快就发现,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卧乌古
      正傲气十足,频频挥舞指挥刀,督促部队前进。那个叫毕霞的少校军官,像是为了
      枪头功似的,率领一队士兵,紧追不舍。颜浩长心中暗喜,说道:好个龟孙子,老
      子今天要叫你们尝尝厉害了!
      
          义律是个中国通,他似乎看出了破绽,便对卧乌古说:“司令官阁下,此中可
      能有诈。你看,这牛栏冈一带,丘陵起伏,树木丛生,易于埋伏,你要谨慎从事。”
      卧乌古不以为然地摇摇脑袋,不无讽刺他说:“领事先生,看来中国的水下养人呀,
      喝了中国的水,变成了胆小鬼。”“不、不,”义律很严肃他说,“司令官阁下,
      你对中国不甚了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熟读《孙子兵法》,而且英勇善战,不可轻
      视,不可轻视……”义律话来落音,只听得一声锣响,不由一怔。卧乌古急忙四面
      环顾,刹那间,只见满山遍野滚动着人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英军席卷而来。
      “冲呀!”“杀呀!”“杀‘番鬼佬’呀!”喊杀之声震撼山谷,惊天动地。卧乌
      古此时方知中计,急忙挥起指挥刀,命令部队撤退,然而已经晚了。
      
          毕霞少校原来正追在兴头上,陡然要撤,却被后面的部队挡住了去路,只得硬
      着头皮住前冲杀。原先后撤的颜浩长,早已立住阵脚,冲向英军。颜浩长枪前一步,
      一抖长矛,大喝一声,向毕霞少校搠去,毕霞还未反应过来,便被刺了个透心凉,
      倒地毙命。其他英军见了,魂飞胆丧,急忙向右边逃窜。
      
          右边的树丛里早就埋伏了弓箭手,梭标、投枪、羽箭、石弹,纷纷投来,前面
      的英军应声倒下,后面的见势不妙,又抱头向左边突围。左边的山坡上,冲下一支
      农民军,大刀挥舞,火绳枪射击,英军又倒下一片。卧乌古这下可慌了神,急令部
      队分两路突围,向四方炮台撤退。他的意图,早被站在高坡上的韦绍光所掌握,他
      挥动三星令旗,武装群众已心领神会,当即从两翼包抄过去,断了英军的后路。
      
          一见这阵势,义律不由心惊胆战,忙对卧乌古说:“阁下,快想想办法吧,不
      然我们都会完蛋。”卧乌古强装镇静他说:“我就不信,我们的枪炮是吃干饭的!”
      他命士兵用炮车围成方阵,发炮向山林猛轰。乘着英军盲目轰击的时机,妇女们将
      烧好的饭菜送上阵地,乡亲们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下午一时许,天公真是作美,闪电划破长空,雷声滚落大地,暴雨倾盆而下。
      火药受潮,大炮成了哑巴,枪支变成木棍,英军慌了手脚,一个个担惊受伯,士气
      低落。而乡亲们却兴高采烈,他们披蓑衣、戴斗笠,挥大刀,舞长矛,精神抖擞,
      斗志更旺,又一次向敌军杀去。英军慌作一团,只得用刺刀抵挡,而那刺刀在中国
      人的长矛面前,只不过是小孩子的玩具罢了。韦绍光挥舞大刀,冲进敌群中,左砍
      右杀,那大刀上下飞舞,寒光闪闪,正如切葫芦砍瓢一般,敌人挨上就死,沾到就
      亡,倒下一片。颜浩长抖动长矛,点刺,横挑,如毒蛇吐信,似白龙摇尾,杀得敌
      军鬼哭狼嚎。一些妇女和儿童也挥着锄头、铁耙前来助战,呐喊助威,英军被杀得
      到处乱窜。
      
          义律躲在大炮肚下,身体瑟瑟抖动,他感到绝望了,冲着卧乌古发牢骚:
      
          “你狂妄自大,当初不听我的劝告,现在弄成这样,你要为‘大英帝国’负责!”
      一直拎着指挥刀急得团团转的卧乌古猛地站住,大叫道:“现在埋怨有什么用?”
      他知道现在不是跟义律争辩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他的部队将全军覆没。他命令部
      队抓紧时间撤退,向四方炮台靠近,这是求生的唯一出路。
      
          大雨停了,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英军,长长的军服裹在身上,长统皮靴穿在脚
      上,在泥泞的田埂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又滑又重,寸步难行,有的跌落在水田
      里,陷在烂泥里半天爬不起来。赤着双脚的农民们,敏捷地从水田里杀过来。如在
      稻田里捉王八,不费吹灰之力。负隅顽抗的被杀,举手投降的被俘,乡亲们越战越
      痛快,越战越英勇,英军则垂头丧气,士气全无。
      
          卧乌古和义律带着逃兵总算撤退到三元里以南,道路宽些了,路面也好走了,
      卧乌古命令士兵们一个挨一个,排成方阵,一步一步向后退着走。他为自己的战术
      感到自豪,认为凭着这样的方阵,老百姓们对他们是无可奈何的。韦绍光与颜浩长、
      私塾黄先生等人一合计,让乡亲们用带钧的长矛,从方阵中将敌人钩出来。这一招
      果然灵验,带钩的长矛伸进方阵中,钩子钩住了一个英军的皮腰带,被钩者脸色煞
      白,哇哇乱叫,其他英军眼睁睁看着同伴毙命,却不理不睬,继续向后移动。敌人
      被钩出来了,乡亲们一拥而上,夺下他手中的洋枪,一阵锄敲耙打,登时丧命。
      
          一个被钩出来的英军鬼哭狼嚎,叫着要卧乌古救他,而卧乌古却视而不见,充
      耳不闻,龟缩在方阵中,向四方炮台逃去。这个“大英帝国”的将军,征战多年,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过。今天,他终于领教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
      虽然于下午四时逃进了四方炮台,但他不敢多作停留,于6 月1 日,带领英军悄悄
      离开四方炮台,撤出了虎门,三元里一仗,取得辉煌战果。打死英国侵略军二百多
      名,打伤者更多,还活捉十几名俘虏,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葛国谱)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