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的来历
      
          西服顾名思义,是西方人穿的服装,它是有别于东方人民的服装。它是怎么发
      明的呢?
      
          大家知道,古代西方人的服装也和东方人一样,是一种比较粗糙简陋的长袍。
      
          至于今天风行世界的西服,据说是法国一个叫菲利普的贵族从渔民和马车夫那
      里学来的。
      
          有一年秋天,天高气爽,碧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几朵白云,满山的红叶像红地毯
      那样与湛蓝与天空比美相映。这天,年轻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们结伴而行,踏上了
      秋游的路途。
      
          他们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逆流而上,再在卢瓦尔河里顺流而下,品尝了南特
      葡萄酒后来到了奎纳绎尔。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成为西服的发祥地了。
      
          奎纳泽尔是座海滨城市,这里居住着大批出海捕鱼的渔民。由于风光秀丽,这
      里还吸引了大批王公贵族前来度假,旅游业特别兴旺。来这里的人最醉心的一项娱
      乐是随渔民出海钓鱼。菲利普一行也乐于此道,来奎纳泽尔不久,他们便请渔夫驾
      船出港,到海上钓鱼取乐去了。
      
          鱼一旦上钓,要将钓竿往后一拉,这里的鱼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紧领多
      扣子的贵族服装很不方便,有时拉力过猛,甚至把扣子也挣脱了。可他看到渔民却
      行动自如,于是,他仔细观察渔民穿的衣服,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
      这种样式的衣服,在进行海上捕鱼作业时十分便利。就是说,敞领对用力的人是十
      分舒服的,也便于大口地喘气;扣子少更便于用力,在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可以
      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
      
          菲利普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对于穿着打扮,倒有些才能。他从渔夫衣服那里
      得到了启发,回到巴黎后,马上找来一班裁缝共同研究,力图设计出一种既方便生
      活而又美观的服装来。
      
          不久,一种时新的服装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
      夫的衣服挺括,既便于用力,又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新服装很快传遍了巴黎和
      整个法国,以后又流行到整个西方世界。它的样式与今天的西装基本上相似。
      
          西服探源
      
          菲利普及其助手发明了西服,但西服后来还进行了好几次较大的改进。
      
          大家知道,现在的西服后襟往往是开叉的,这是一个名叫约翰的英国马车夫发
      明的。
      
          约翰是伦敦一家贵族的马车夫。他性格开朗,常喜欢开点玩笑,大家都很喜欢
      他。
      
          当时,贵族们为了炫耀他们的门庭,表示贵族的派头,马车夫都得有一定的打
      扮,衣服是纯羊毛呢料缝制的西装,烫得笔挺,袖口还要缀上几道金丝边。更有趣
      的是,当时马车夫的西装都是前襟短,后襟长大约40  厘米的,而且赶马车时要挺
      直腰板,两眼正视前方,表现出一种威严来。
      
          从当马车夫的第一天起,约翰就讨厌马车夫的西装。这倒不是什么别的原因,
      而是后襟长的西服,在上马下马时感到十分不方便,出门一次就得洗烫一次,为此
      常常在到家时遇到老婆的唠叨。
      
          有一次,约翰在动手洗衣服时偶然想起,如果设法改进一下衣服式样,上下马
      时,也许会好一些。于是,他根据马背这种“特殊地形”,想到若能让后襟分开,
      那不就能不再坐绉西装了吗?这可真是个好主意。
      
          说干就干,约翰立即把妻子叫到跟前,让她把自己衣服的后襟剪开,形成一叉。
      改好后穿上一试,果然合适。
      
          当时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骑马时后襟分开在马背两侧,这种设计是合理
      的。因此不久,西服后襟开叉就成为常例,不开叉反倒是不合规范的了。
      
          这是西装后襟的改进。
      
          再说说西装袖口的纽扣的来历。
      
          200 多年前,在今天的德国土地上有过一个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出了一位
      名叫腓德烈二世的国王。他野心勃勃,接位不久就兵锋四指,入侵西里西亚,征服
      弗里西亚,瓜分了波兰??腓德烈二世的赫赫战功靠的是他那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他十分注意军队的平时训练,这支部队严整的军容风纪闻名欧洲。为此,这位国王
      常常津津乐道自己是个军事“天才”。
      
          有一天,腓德烈二世在打了一次大胜仗后,下令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式。
      
          在金色阳光的沐浴下,普鲁士的士兵们穿着呢制军服,皮鞋擦得锃亮,他们排
      得整整齐齐,个个精神抖擞地挺着胸脯。接受皇帝陛下的检阅。
      
          在大臣们陪同下,腓德烈二世走过了一排又一排队伍。士兵们“皇帝万岁”的
      欢呼声让他心满意足,他高兴地点头招手。
      
          忽然,他在一个士兵面前停了下来,让他把袖子伸出来。他发现士兵的袖子口
      上很脏,油迹闪闪,简直是“光可鉴人”。他又检查了几个士兵,发现情况也差不
      多。于是,他十分生气地训斥他们,责问士兵们为什么如此不注意卫生,影响军威?
      
      
      
          一个军官连忙向前报告:“皇帝陛下,士兵们很辛苦,他们要行军,要打仗,
      就必然要出汗。额角流下的汗会挡住视线,这时往往来不及取手帕,只好用衣袖去
      擦汗。所以,请陛下原谅他们。”腓德烈二世听了报告觉得很有道理,便捺住火气。
      回到皇宫,他沉思着,士兵用袖子擦汗固然很有道理,便捺住火气。回到皇宫,他
      沉思着,士兵用袖子擦汗固然情有可原,但普鲁士军队是全世界最勇敢善战的军队,
      也应该是最讲文明卫生的军队,要想个办法不让士兵用袖子擦汗。
      
          经过一番研究,他想出一个防止士兵用袖子擦汗的好办法:在军服袖子口上缝
      上几颗金属纽扣,这样如果再用袖子擦汗就会划破脸,至少也会很难受的。
      
          皇帝一声令下,普鲁士士兵军装的袖子口很快都钉上了金属纽扣,袖口再也不
      脏了。这个办法很快在欧洲各国军队服装中推广开了。
      
          后来,老百姓看到军人袖口有扣子,显得美观大方,便纷纷仿效。因此,西装
      的袖口也开始钉上一排扣子了。
      
          经过两次改革,西装的样式更加完美了。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