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早求得精确的圆周率
      
          科学家们都十分注意古代数学家为了获得圆周与直径之比(圆周率π)的近似
      值所作的努力,大约这是由于圆周率的精确程度足以衡量各个民族在各个时期数学
      的水平。
      
          各文明古国在圆周率精确程度的研究上都作过重要的贡献,表现了他们的聪明
      才智。
      
          4000  年前,埃及人已经能应用不少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就用到圆周
      率π。因为在进行有关圆形和球形的器皿以及建筑物的计算需要用到它。人们从后
      来发现的埃及古代数学文献“纸草”中得知,当时取π=3.16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圆周率。现在看来,π的这个近似值误差较大,但当时能算到这样的数值,已经很
      不容易了。
      
          公元前250 年左右,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  边形求得圆
      周率π的值必定在与之间,即22371227310713173.1428227 稍好一点。
      
          以后刘徽继续争取具有更高精密度的结果,他演算到圆内接正3072  边形。验
      证了前面的结果,并且得到他的最佳值π  ≈  。这个数=12503.141593927字比托
      勒玫在公元150 年前后所采用的值好。刘徽还知道,如果有必要,他还可以继续演
      算下去。
      
          刘徽取3.14  为圆周率(这在当时使用已经足够了),他还指出这个数还较真
      值小些,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人称3.14  这个值为“徽率”。
      
          刘徽的割圆术,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在世界数学
      史上应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得到的结果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十分先进的。但
      是,常有人猜想这是从西方传到东方来的。这是没有充分根据的。刘徽的方法和西
      方并不相像。这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第一,希腊人用的方法除去一个内接正多边
      形以外,还有一个外切正多边形;第二,希腊人并不是通过计算圆面积来得到圆周
      率的。刘徽的计算方法具有中国人独特的优点。
      
          南北朝时,祖冲之发展了刘徽的方法,在对π的研究中又出现了新的跃进。多
      数学者推测他从圆内接正6 边形算起,一直算到圆内接正24576 边形。
      
          每求一值,要把同一运算程序反复进行,而每一次运算程序中,又包括对九位
      数字的大数目进行12  次加减乘除及开方等11  个步骤,最后求出了3.1415926 <
      π<3.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
      
          祖冲之是突破刘徽以后研究π值的杰出人物,是世界上第一个定圆周率到第7 
      位小数的人。他的方法记载在他的数学著作《缀术》一书里。
      
          祖冲之还曾推出两个近似于π的分数值。一个是,这个227= 3.142857 数称为
      “约率”,或称“疏率”,它比π的真值大。另一个是0.0012355113=3.1415929? ,
      这个数称为“密率”,它比π约大0.0000002 。用这样一个接近于π的简单分数来
      表示π,的确是祖冲之的惊人发现。在祖冲之发现“密率”后1000  多年,欧洲人
      安托尼兹才重新发现了这个值。
      
          公元1300  年前后,元代赵友钦重复了这个问题的研究。他从圆内接正4 边形
      开始,陆续增加到16384 边形,证实了祖冲之的数值是十分精确的。他的方法被记
      载在他的著作《革象新书》上。
      
          祖冲之的伟大贡献,使中国对π值的计算领先了1000  年,它标志着中国古代
      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十分遗憾的是,“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缀术》一书后来竟在11  世纪失传。宋代(13  世纪)以前的早期数学著作也都无
      可挽回地散失了。因此当耶稣令传教士走上历史舞台时,甚至没有人能够把中国过
      去数学上的光辉成就告诉他们。直至18  世纪,人们从公元656 年修的《隋书·律
      历志》中,得知了《缀术》这部书及其祖冲之取得的结论。人们进一步得知,在《
      律历志》校刘歆“斛铭”及校北周武帝保定元年(  公元561 年)“  玉斗”  时, 
      均已使用祖冲之的圆周率π=3.14159265 ……。在宋代沈括也对它发生了兴趣,并
      且他在《梦溪笔谈》中讨论过它。从此“赤水遗珍”重新发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
      历史的迷雾完全解开,中国人在求圆周率π方面的工作才得到人们的应有重视。
      
          自从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公认之后,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
      建议把“密率”(  )称为“祖率”,以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
      
          这种叫法在解放后已通行于全国。
      
          在此,还要提一下,在世界各地圆周率π的值研究发展情况。
      
          17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工作仍限于利用圆的外切和内接正多
      边形来进行。
      
          1427  年,伊朗数学家阿尔·卡西,计算π到16  位小数准确,从而打破了祖
      冲之保持了近千年的纪录。
      
          1596  年,德国数学家鲁道夫准确计算π的值到35  位小数,标志着研究π的
      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为求π的更精确的值需另辟途径。
      
          17  世纪以后,随着微积分和解析几何的出现,数学家开始用反正切函数值来
      表示π。人们还利用无穷级数来求π值。瑞士数学家欧拉就用比较简单的无穷级数
      来表示π2 、π3 。他利用微分学的知识证明了p 811 31 51 712 1 2 2 2 2 = + 
      + + + +-+ L L( ) np33 3 313 3211 31 51 712 1= - + + + +--+-L L( )( )nn应
      用上述公式可以算出π的值。
      
          1874  年,英国数学家贤可士利用级数算到小数707 位。
      
      
      
          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1949  年,美国有人用电子计算机算到小数2036位,用
      时70  小时。而现在计算π值到小数万位,已仅是几小时的事了。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历史在前进,古代科学的发展是几乎无法同现代科
      学取得丰富而有效的进步相比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现代数学的尺度去衡量中国古
      代圆周率π计算方面的贡献。应当把自己置身于迈出最初几步的那些人的地位,努
      力了解这对于他们在当时是何等的困难,对于现代所取得的进展又是何等的重要。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