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常中体悟生活的智慧
      
          我身于北京, 但离开繁躁的城市已近两年了。有人说, 大隐于市。我既不是大
      隐, 也没有在闹市中。如何来描述自己的生活, 也只有用“平常”两字言之。
      
          事实上, 近两年来的生活, 除了平常, 还是平常。因为, 除平常之外, 就最没
      有什么了。看书、上网、小区散步、菜场购物、一星期上一次班, 除此之外, 就没
      有更多的事情了。而这些事情都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日日如此, 年年如此, 以
      此来关照一般民众的生活, 同样是那样平常。我想也正是这种平常, 才是人们生活
      的真实。
      
          但是, 对于平常的生活, 小说家能够构思出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经济
      学家能够计算出一串又一串的数据、道德家可以描绘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理想、政治
      家则能够激起一股又一股民众的热情等等, 对于一介平民来说, 既没有故事, 也没
      有理想, 但是生于斯、处于斯、临于斯, 既可以体悟、细观, 又可以知著见微, 寻
      找智慧, 丰富与成长人生。
      
          因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举手、一投足, 发生得那样平常, 那样微不足
      道, 但是只要我们一戴上专业知识的眼镜, 立即映现出有趣的纷繁。比如, 北京路
      上堵塞是那样严重, 交通事故又是那样频繁。这些都是开车外行者经常所见所闻所
      感的东西。面对这样一些平常的事情, 我常会问学生, “开车行驶, 就得面对交通
      事故的风险, 严重时危及人的生命。为了减少民众在路上开车所发生的事故风险, 
      好心的政府决定在所有的路上都放上一个‘禁止入内’的牌子, 以‘保护民众的生
      命与财产安全’, 你们感觉如何?”学生们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提得莫名其妙, 没
      有意义, 更不需要回答。
      
          学生们一定会觉得“政府为了怕出事故, 就禁止人民开车上路”的想法是匪夷
      所思的, 但是, 这种“大家都不要做, 就不会出事”的想法, 其实正是不少政府管
      制措施的出发点。实际上, 对于开车行驶中的事故风险, 政府除了采取完全禁止的
      方式外, 也不是安全不可作为的。如考驾照, 要求驾驶员谨慎驾驶; 制定严格的交
      通规则, 对违规者严格处罚。同时, 只要我们愿意花钱降低事故风险, 市场也会发
      展出种种完全措施, 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但是, 这些都不代表我们可以从此不
      再有行车的事故风险。只要我们保留开车的自由, 我们就必须面对可能的事故风险
      ,就得承担保护自己安全的责任。
      
          在此, 政府管制、自由选择、风险等一系列的经济学专门概念都展现在我们的
      眼前, 并从这些专门的知识中, 看到问题所在。在平常的生活中, 我们细心地观察、
      仔细地思考, 并戴上专门的眼镜, 不仅能够从这种观察中学习许多知识, 发现许多
      有趣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寻求与体悟到不少生活的智慧。正如本书中许多
      篇章所描写与分析的那样, 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的行为都是如此。
      
          婚纱照的经营、菜市场的购物、购房的选择等等, 人们的哪一个行为不能够从
      中体悟或分析点什么呢?为什么一些人能够从生活的种种中体悟到许多东西并以此
      来促进个人的成长, 而另一些又做不到这点呢?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这样去思考、
      去观察的点或角度, 如果本书能够抛砖引玉, 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一个视角或一
      种方法, 来观察体悟身边的生活, 这就让我欣慰了。
      
          还有, 任何人的生活都是有限与独特的。因为, 个人的生活不仅要受到时间与
      空间的限制, 而且还要受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知识水平、教育与习俗等方面的
      限制。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个人的生活体验都是有限而独特的。因此, 他人的
      成长经验、他人的成功之路, 同样是我们了解社会、体悟人生的重要一环。
      
          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那样, 人们的知识结构包括科学知识和有关特定时间与地
      点的知识。而后一种知识就是“有场景知识”, 或博兰尼所称的“默示知识”。由
      于这种知识处于亲临其境或“此在”之中, 因此, 它完全分散于第一单个的个体之
      中, 也就是说, 对于单个的个体而言, 他总是会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他人所不知道
      的知识及信息。而且它总是处于亲临其境之中, 这也就决定了“有场景知识”是不
      可传教给他人的。也就是说, 在他人的经历与生活中, 总是有不少东西只能是个人
      体悟而不可传承的。
      
      
      
          但是, 人们的知识结构中同样包括一般性的规则, 而这种“一般性规则”并非
      人为刻意创建的, 而是在人们生活的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 如韦伯所称的“工具理
      性”, 福山所言的“社会资本”。这些一般性的规则不仅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成
      本, 简化了我们行为中的决策过程, 也为我们与他人的互惠合作创造了种种条件。
      而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的智慧, 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从他人那里学习、撷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等,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惊人成绩。尽管他
      们生活之路的种种条件不可能重现, 但我们同样能够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习与体
      悟许多东西, 同样能寻求经济生活的知识与智慧, 寻求他们的魅力与人格, 从而能
      够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
      
          生活永远是平常的, 但它又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永远是平淡的, 但它又充满着
      理想与智慧。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观、去察、去思、去想、去体悟, 但愿我这一
      点点文字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可观、可察、可思、可想、可体悟的信息、角度与方
      法。如果这样, 我就足矣。
      
          是为序。
      
          于2004年3 月28日
      
          北京北七家王府温馨公寓11号楼1 门502 室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