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的象征(1)
      
          1956年夏天,极想与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沙利文剧场”相对抗的
      “史蒂夫·艾伦剧场”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决定让埃尔维斯在其中露面。艾伦
      极想提高节目收视率,又怕重蹈以前让埃尔维斯露面的那些节目的覆辙,便想出了
      一则“妙计”,即将埃尔维斯“炸弹”的导火线取掉。他让埃尔维斯在一出滑稽短
      剧中出现,在舞台上冲着一只猎犬大唱《猎狗》,而且手中无吉他,身体也不再
      “摇滚”;他穿的是一套燕尾服,打着工整的领结。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为安静同
      时也是最为别扭的一次演出。电视评论人杰克·古德大声喝彩,认为这是“一个更
      为安详的普莱斯利”,艾伦也兴奋异常,因为他的节目收视率破天荒地击败了“沙
      利文剧场”。
      
          在此之前,“沙利文剧场”的主持人沙利文曾经明确拒绝埃尔维斯在自己的节
      目中露面,他说自己“不会让普莱斯利出现在大家庭的屏幕之上”。但此事之后,
      他很快改变了主意并立即让埃尔维斯上了三次节目。他为了自圆其说,总想证明他
      以前的说法是建立在道听途的基础上的,说他真看到录像带时奇怪人们为何一直大
      惊小怪,言下之意是埃尔维斯并不可怕。但是,当埃尔维斯第一次于9 月9 日露面
      时,摄像机只对准他的腰部以上,他那著名的骨盆被排除于镜头之外。即便如此,
      该节目仍吸引了82%的观众。
      
          然而,库尔德依然抨击埃尔维斯“吐弹舌头并沉溺于无词的、低品味的调子”。
      
          对埃尔维斯的反应绝不止于言语批评本身。有两名耶鲁大学学生发起了一场运
      动。他们对小孩们戴“我喜欢埃尔维斯”的徽章深感不安,便以贝多芬的名义发起
      了反击,制作了一千枚“我爱路德维希”的徽章。在曼哈顿的一家音乐商店中所贴
      的招贴画上写着“向威胁开战,亮出你的路德维希徽章”。他们只花了一小时左右
      便出售完毕。据称在几星期内便形成了一个有20000 人参加的全国俱乐部,支持这
      一徽章运动的包括著名音乐家艾萨克·斯特恩(著名小提琴家)、尤金·奥曼迪
      (著名指挥家)和卡萨尔斯(著名指挥家、大提琴家)。
      
          似乎是什么人都加入了这类行动。在辛辛那提,一个二手车推销员刊出广告,
      他将在任何一个买他汽车的人面前销毁50张埃尔维斯的唱片,一天之内,他卖出了
      好几辆车。在加拿大多伦多,一个牧师通过《多伦多传真》发起成立了一个“不喜
      欢埃尔维斯者”的俱乐部,名为“禁止埃尔维斯俱乐部”;在加拿大的西海岸,杰
      克·沃瑟曼牧师发起了一场比赛,这场比赛是要求参加者用50个或更少的词来完成
      以下句子:“我讨厌埃尔维斯,因为……”获胜者的奖品是一张弗·辛那特拉的唱
      片;在魁北克的埃尔默城,自动点唱机的老板们将埃尔维斯的歌从唱机中抹去,因
      为当选市长认为那些歌淫猥而下令禁止播放。在奥塔瓦一家私人学校,八个女学生
      因违背校规参加埃尔维斯演唱会而被开除。而得克萨斯州一所中学的校长则宣布,
      “我们绝不能容忍埃尔维斯的唱片出现在我们的舞会上,不能容忍蓝牛仔裤或鸭屁
      股式发型”。《音乐杂志》的编辑指责埃尔维斯的“斜瞅、哀诉与呻吟”和他“淫
      秽”的演出。旧金山一所中学的两名女学生因在“我为何喜欢埃尔维斯”比赛中得
      胜而飞往好莱坞博得埃尔维斯香吻,校长宣布开除她们,并宣称“我们绝不想出这
      种名”。
      
          纳什维尔一位以“大斯科特”闻名的DJ(在电台或娱乐场所播放唱片或主持
      节目者)在一个公园中销毁了500 张埃尔维斯的唱片。在新泽西州的威尔德伍德,
      一个DJ宣称他无法在道德上为埃尔维斯的歌辩护,并表示愿意成立一个组织“以
      阻止其对艺术的破坏和毁灭”。但当明尼阿波利斯的WSPT电台禁播埃尔维斯的
      歌之后,却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怒火,几个DJ接到了恐吓电话,号称“播放埃尔维
      斯,否则……”一块石头从前窗玻璃中扔进来,上面系的纸条上写着“我是个少年
      郎……播放埃尔维斯,否则我们将扯碎这个城市”,但禁播依然维持。
      
          埃尔维斯引发最大狂怒的唱片是1957年11月发行的《埃尔维斯圣诞专辑》,这
      张专辑包括了所有与圣诞相关的歌,如经典的《圣诞老人来了》、《白色圣诞》,
      也包括圣诞颂歌如《平安夜》、《噢,伯利恒小镇》,KMPC电台(洛杉矶)的
      DJ狄克·威汀希尔说,他接到了要求播放该唱片中曲子的要求,但他拒绝了,因
      为那“无异于把大风暴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孩子们”,波特兰的KEX电台因该唱片
      “品味极低”而禁播之。当夜晚节目DJ艾尔·普赖德播了其中一曲之后,他立即
      被解雇。
      
      
      
          加拿大的反应更加剧烈,卡尔加里的CKKL电台完全禁播此唱片,该台发言
      人指出,他们完全料到了埃尔维斯将会如此演唱这些歌曲,“这是我们所听到的最
      为堕落的事情之一”,他竟然在唱颂歌时从头至尾“大喘气”。至少有十家电台禁
      播此唱片。
      
          1958年至1960年,埃尔维斯在德国服役期间引起了同样的轰动,德国的一个D
      J沃纳·戈茨在将埃尔维斯说成“悲嚎者”之后,向听众直播了他砸毁其唱片的声
      音(但听众的反应却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播放其唱片)。一个名叫费迪南德·安
      东的德国建筑师从空军电台中听到埃尔维斯的歌之后说埃尔维斯是“向石器时代的
      退化”。
      
          许多攻击是来自东德的,东柏林的共产党机关报《德国新闻》称埃尔维斯为西
      部地区的北约宣传品和“冷战武器”,另一家东德报纸《青年世界》也以同样的眼
      光看埃尔维斯,称“那些策划原子战争的人大肆吹捧埃尔维斯,因为他们懂得年轻
      人一旦缄默至成为普莱斯利迷,便是缄默到可以参战的水平”。当莱比锡警察逮捕
      了一个青年黑帮之后,该黑帮被认为是受“北约意识形态”影响的,因其名为“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猎犬”。东德甚至提出了证据表明,一个少年帮派的头儿正是
      在买到了几张埃尔维斯的唱片之后,才变得那么坏的。
      
          埃尔维斯迷们几乎都没注意到退伍后的埃尔维斯在形象上的变化,这是其经纪
      人汤姆·帕克的主意,他以职业指导为名把持着埃尔维斯。本来埃尔维斯是作为演
      艺人员和名人进入军队的特勤部服役的,其他演艺人员皆如此。但帕克拒绝了,他
      公开宣称埃尔维斯本人不愿意轻松服役,他应当作为普通一兵服役。埃尔维斯当了
      一名吉普车驾驶员,并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帕克知道如此一来可使“成人们对
      埃尔维斯的接受力变得更加多重和广大”。军队一次又一次地以种种理由要求埃尔
      维斯演出,但帕克总是拒绝,他想让他的歌星为成人所接受,在成人中更有名。事
      实上,正是1956年以来对埃尔维斯的大量攻击使帕克作了如此决定,帕克似乎担心
      他的“肉票”在经济上的生存能力,如果埃尔维斯不向反摇滚的压力屈服,不顺应
      成年人对其形象的要求,他也许就会门可罗雀。
      
          因此,他第一步要让埃尔维斯作为普通一兵服役;第二步要拒绝所有现场演出,
      从入伍后到1967年,几乎十年间,埃尔维斯从未作过任何现场演出,因为正是现场
      演出给他带来了最大的麻烦和最猛烈的攻击;第三步则是外部形象……在离开军队
      后,埃尔维斯再未以油头粉面的阿飞形象出现过。
      
          埃尔维斯继续上电视,但却是以更为驯服的形象出现。他退伍后第一次上电视
      是在一次弗·辛那特拉的特别节目中任嘉宾。这真是最有讽刺意味的搭配,仅仅几
      年之前,辛那特拉还在大肆攻击摇滚。然而正如他之前的许多人一样,辛那特拉当
      时已经穷途末路,这一特辑是一个四辑系列的最后一辑,前三辑收视率很不怎么的,
      辛那特拉竭尽全力想证明他还可以重振雄风。他为埃尔维斯约六分钟的露面付出了
      125000美元,这是一个激怒伤害了所有老歌手自尊心的价格。双方商定,埃尔维斯
      将穿小夜礼服并一直站着演唱,他们相互演唱彼此的名曲,甚至唱起了二重唱,简
      直令人感慨万端。
      
          退伍后的埃尔维斯的主要工作是唱歌和演电影,在其唱片中,埃尔维斯变成了
      一个民谣歌手,一个中间派的大众感伤歌手。其电影形象同样是一副奶油小生的模
      样,以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观赏。这一形象的改变是帕克和埃尔维斯的经纪处(威
      廉·莫里森事务所)及电影制片人哈尔·华莱士一手操办的,这是他们的计划的一
      部分,该计划之所以实行,部分原因是担心埃尔维斯的拥戴者涉及面太过狭窄,其
      姿态太易引起争议;部分则是因为他们认为由埃尔维斯服役带来了一次机会,它可
      以用来“塑造一个新鲜的、干净而健康的新形象”。
      
          一个叫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强健的、豪放的、生气勃勃的摇滚歌手,曾经因
      在摇滚的诞生期摇旗呐喊而招来前所未有的抗议之声,却在1958年进入美军之后永
      远消失了。1960年,一个也叫同样名字的人从军队退役,但他不再是从前那个人,
      拥有这一名字的是一个整洁的、穿戴齐整的流行歌手,他与辛那特拉和平·克劳斯
      贝难以区别,无非是还要年轻一些,仅此而已。而反摇滚势力则已在致力于让摇滚
      作出另一次让步。
      
          如果说埃尔维斯是“摇滚之王”,艾伦·弗雷德则是当之无愧的“摇滚之父”
      ;没有埃尔维斯,当年的摇滚会是另一番模样,没有艾伦·弗雷德,则“摇滚”的
      名字也不会出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