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慕绥新就是“沈阳老大”,他在沈阳无所不能,他需要沈阳每位市民的敬仰,
      他需要沈阳每位官员的忠心。他需要这种虚荣心,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大的
      愉悦与满足。
      
          在辽沈大地上还有一个康平县,是个有名的贫困县,他们被划入沈阳之后,
      就像一个穷亲家,沾上了富亲属,岂能不主动拜慕绥新的山门?岂能不找他寻求
      致富之路?这些县领导都很精明,不知是穷惯了,还是故意装穷,连迈进慕家大
      门时,也显得很土气。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是要钱要物的?还是来要政策的?
      
          这种到家里谈工作的办法,也是干部们创造的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到
      办公室谈工作吧,显得太正规;到家里来既显得亲切,又好随意开口,况且到家
      里总应该有点内容,总不能玩“空手道”吧,这大概是问题的实质。
      
          这样公事私办还增进了感情,两者都兼顾了。况且,这种加深与上级领导感
      情的办法,屡试屡爽非常流行。他们是专门找慕市长商量如何快点脱贫致富。慕
      绥新对来办正事的下级比较欢迎,也非常理解基层干部的困难,过去他也在基层
      干过,在县里干过,他还在海城县当过县太爷嘛。所以,他与康平县那几个“县
      太爷”谈得非常投入。开始那几个年轻领导还很拘谨,他们尽管在下面都是呼风
      唤雨,一跺地三颤的“青天大老爷”,但他们在慕市长面前必须是小学生,这不
      仅仅是官大一品压死人,还因为他们尊重慕市长。不过,他们谈着谈着就放开了,
      因为慕市长对县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谈的都是实情。
      
          慕市长说:“我们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我们创造的‘吃文化’,以及我们创
      造的传统节日春节,说穿了就是平时吃不到好饭菜,穿不上好衣服,过节时把各
      种各样的菜与肉都包到一起,似乎就吃到了,就穿上了。实际上这都是给外人看
      的,而我们几千年来始终靠天吃饭,没有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时代都发展到今天
      了,你们还靠种粮食,那永远脱不了贫。今年天气好丰收了,你们就脱贫了;明
      年天气不好,旱了一点,你们又返贫了。就这样反反复复,你们怕是折腾四五个
      来回了吧?”
      
          他们连连点头,不住地说是是。慕市长一看他的话把对方镇住了。既然开场
      白有高深的理论开路,下边就应该仙人指路,谈点具体的办法了,这也是慕绥新
      一贯的谈话方式。
      
          “我在海城县里工作过,县与县大同小异,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慕市长情
      绪上来了,非常认真地说:“别贪大求洋,别异想天开。搞庭院经济!市里面可
      以帮助你们,你们多养点鹅,现在市里到处都是烧鹅店嘛!你们养鹅,我给你们
      开绿灯,不让他们收别人的,让他们都收你康平的鹅仔,保证你的鹅都有卖处,
      你能养多少鹅呀!这是不是能保证家家都有收入呀?你们还可以养猪,我保证我
      们屠宰场,绝对收你们康平的猪。这样行不行呢?”他们赶紧随声附和,连连说
      行行行,我们听市长的。
      
          慕绥新那天感觉非常美好。因为他开的药方“对症下药”,他可以开一个
      “包治百病”的医药公司了。但他是市长,市长就应该是“包治百病”的专家,
      市长就得给他的老百姓解决困难,这是理所当然的。况且沈阳市区已经很现代化
      了,但还有康平这样的贫困县,两极分化很严重。他平时都忙市里的事,对县里
      的事关心不够,今天终于做成了一件事。这无疑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见面礼。
      他借着高兴劲儿,督促他们回去尽快抓紧落实。
      
          但是他们磨磨蹭蹭地坐着,没有走的意思,那无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还
      没有讨到具体关照的说法,二是他们来的“另一番意思”还没有留下。
      
          慕绥新来了干脆劲儿说:“我说我的县长大人们,你们还有什么困难要解决
      吗?我还有很多事要办,不能老陪你们坐冷板凳呀。有困难就说啊,如果没有什
      么事情了,今天是不是先谈到这里。”他下“逐客令”了。
      
          他这么一下“逐客令”,那些县太爷更局促不安了。慕市长忽然明白了,说
      放心吧,市里肯定支持你们。如果需要资金,由财政给你们拨一点款,帮助买猪
      仔、鹅仔。
      
        --------
        一米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