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韩勇在思考,分析着慕绥新的一举一动。其实慕绥新所有的举动都没有逃出
      专案组的眼睛,他的一系列销赃举动已经说明他有很大问题。但是,怎么对待慕
      绥新?用什么办法使他开口?突破口又应该选在哪里呢?那些日子,专案组成员
      们几乎茶饭不进,昼夜无觉。猛然间,他顿悟了,那就是“低调、稳妥”,这是
      中纪委副书记,是慕马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同志的指示。
      
          于是,专案组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的战术是不先正面与慕绥新交锋,那
      样弄不好反而会打草惊蛇。现在能做的是兵分两路,一明一暗,双管齐下。明的
      是与刘涌有牵连的素有“沈阳女包公”之称的民主人士、沈阳中级法院副院长焦
      玫瑰;暗的是把贾桂娥秘密控制起来,选择她作为第一突破口,突破贾桂娥。
      
          这时专案组又得到一个十分重要的情况: 政绩市长慕绥新的原配妻子贾桂
      娥失踪了,慕绥新还把女儿、女婿事先都送出国了!
      
          于是,中纪委专案组当机立断:“两规”贾桂娥!可是此时贾桂娥已经消失
      得无踪无影!专案组有些急了,立即责成省纪委认真查找。省纪委动用有关力量,
      把贾桂娥可能去的地方都查遍了,没有贾桂娥的影子。出境的海关也没有贾桂娥
      的记录。最后总算才打听到贾桂娥在北京。于是,11月20日三辆车连夜进京,又
      费了很大劲儿总算找到了她。可是怎么劝说她都不来,直至下了通牒,贾桂娥才
      不得不回来。她一回来,专案组就宣布对她“双规”。
      
          贾桂娥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在这么敏感的关口去北京?是要神不知
      鬼不觉转移证据与赃款?还是水不来先垒坝,求助大领导帮忙?
      
          时光流逝,两个女儿不断长大,慕绥新不断升迁,贾桂娥的职务也不断升腾,
      她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人成为国家干部。当然她当干部的履历也是从慕绥新发迹
      那天开始的,从三冶建筑公司工程科的普通科员一步步成为副科长、科长。当慕
      绥新来到沈阳之后,她摇身一变,又成为三冶驻沈阳办事处办事员、副主任。到
      她1997年退休时,已经成为辽宁省地矿厅人事处处级干部。
      
          她这些年都是借了慕绥新的光,似乎也算“夫唱妇随”了。其实,她除了眼
      界开阔外,别的没有什么提高,或者说提高不大。如果非要说变化,那么最大的
      变化倒不是她的地位水涨船高,而是贪欲越来越膨胀,胃口越来越大。在她心目
      中慕绥新越来越有价值了,越老越值钱。
      
          当然,她的这一点点进步也是在不断地争斗中,在不断地享受权力晋升的好
      处中总结出来的。他们家里的争闹吵斗伴随着国家的变化、慕绥新地位的变化,
      也经历了“三大演变”: 贾桂娥在家里的地位从最初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家
      里的绝对权威逐步到关心慕绥新的前途,在家里“平分秋色”,最后她终于失去
      了控制,却决不肯放弃利用慕绥新的影响充分享受物质文明。
      
          他们刚开始蜗居在那个32平米小房子时,老婆哭孩子叫,话题的内容只
      有一个,争吵的内容非常现实。她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她不爱听慕绥新高谈
      阔论,那些与她不搭界,她作为一个女人,也不想知道什么天下大事,她只关心
      鼻子下那张嘴。
      
          那时慕绥新几乎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了,因为他当成精神支柱、并引以骄傲
      的那些东西被贾桂娥击得粉碎,击得最后连辩论的依据都找不到了。这种痛不是
      热血涌流快意的痛,而是针尖在心包上反复扎着的痛。这种刺激激发了他本能地
      反抗,他挣扎着说: 你,你叫我说你什么好?你到底是少念了几年书,有些事
      你不懂。
      
          她不屑一顾地说,你是多念了几年书,可念到哪里去啦?我看你是陷到书中
      爬不出来了,念书多当饭吃了?当水喝了?你再看看你住的地方,狗窝!你看看
      你的孩子,乞丐!连一个好幼儿园都送不进去,你在家里还有什么权力吹牛?老
      老实实躲到那些靡靡之音里自我陶醉去吧!
      
        --------
        一米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