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那我该怎么办?”
      
          “你自己应该有危机感,时不我待,历史只露出一个尾巴给你们这一代人,
      你如果抓不住,就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你选择逃避现实吗?逃避是没有出路的。
      陶渊明逃避了,竹林七贤逃避了,社会因为他们逃避变化了吗?就连跌进众香国
      万花丛中的贾宝玉逃避到深山古刹中当和尚都当不下去了,你往哪里逃?再说了,
      就算你是千里马,在中国千里马多了,最后还不得伯乐相马么?伯乐只有一个,
      他不了解你,你怎么能上去?其实你要伯乐赏识并不难,只要顺应潮流去看看领
      导,在领导面前会办事,这也不算低气了什么。领导倒不在乎你看不看他,而在
      乎你眼中有没有他?尊不尊重他?”
      
          慕绥新是何等聪明的人,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慕绥新飞
      黄腾达之后,每次回鞍山只要时间允许,他总要去看看那位在他人生中起到关键
      作用的老领导,泡上一壶龙井,谈天谈地谈人生,说上几个时辰。
      
          大概从那一刻起,慕绥新坚定地选择了仕途。尽管对于慕绥新这样性格的人
      而言很难很难,因为那也需要勇气,需要他所不具备的另一种充满俗气的勇气。
      
          他记得第一次上领导家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本来去看看领导是一件光明正大
      的好事。但是不知为什么,大概因为觉得空手不好,怀里便揣着瓶花7 元钱买的
      五粮液(那是他同学们来看他那回,在北京特供高级干部的招待所买的,他一直
      不舍得喝。),决定送给领导。
      
          那天晚上,天上飘着小清雪,他一出来就感到了一股冷气的包围。当他来到
      那片日本人留下的灰色的小独楼前,才发现那一个个独门独院仿佛都是一个模子
      刻的,都闪烁着迷离的光,给人一种虚飘之感。他根本无法分清那位领导是哪一
      家?
      
          街上除了风声,几乎没有行人,即使偶尔有人路过,他也不好意思去问,他
      只得站在风雪中等着。隔了好一会儿,他突然看见他的同学提着东西走到一座小
      楼前敲开了门。紧接着他看到灯光一亮,那身子一闪就进去了。一看开门的果然
      是那位领导,他急忙溜到一边。他不知道那位同学要谈到多久,只得灰心丧气地
      往家走。但是,他还是暗暗地庆幸,如果冒冒失失地闯进去被那个同学看见,那
      该多尴尬多不好意思。再说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侦察到领导的住处,这也是
      最大的收获呀!
      
          他走到家门前,不知为什么,不愿意进去。在风雪中坐了很久很久,整个脸
      都被刀子似的小北风吹麻木了。他在寒风中颤抖了一下又一下,不知道是心冷还
      是身上冷?他第一次感到了孤独。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家里还是拥挤不堪的“贫
      民窑”,孩子还是进不了好幼儿园,妻子还是无止无休地埋怨他没有能耐,后来
      同学来看他的时候,他还是囊中羞涩,他深深地知道再这么呆上几年,一辈子就
      彻底完了!
      
          他当时的年龄并不算大,可是他的人生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三次重大的变革。他的思想深处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每个时代的烙印。尤
      其是他从天之骄子到穷工人,这种巨大的落差与生活煎熬使他在发誓重新做人、
      把过去的自己杀死的那天起就带有一股强烈的个人出人头地的色彩,夹杂着鲜明
      的时代特色。说穿了,他有了这种“天之骄子+ 工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具备了
      “知识分子+ 无产者”的两手能力,也使他抛弃了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那些很基
      本很优秀的东西。他艰难地走出了不要“面子”这一步之后,连他自己都没有想
      到就像吸大烟吸了第一口、赌博赌了第一次,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第二次、第三
      次……他有了这一手,又逢改革开放需要大批知识分子,于是他在官场上自然如
      鱼得水,很快受到了领导的赏识。
      
          历史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当时各级领导出于政治需要,当发现他是清华大学
      的高才生,发现他身上富有创造性,就像发现了被历史灰尘掩盖了的宝贝,只注
      意了他有知识、有能力的一面,而忽视了他这些年沾染的各种坏毛病,例如他的
      出言不逊、自私自利、极强的虚荣心和贪婪的眼神。
      
        --------
        一米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