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这是多么可怕的比例数字呀!
      
          而在中国这些贪官的露馅,大都像慕绥新一样,具有很大偶然性。从技术层
      面上分析,大多都是他们的垮台后“引爆”的。这就无法不叫老百姓浮想联翩,
      也为我们反腐败提出了更加严肃的课题。
      
          按照当今社会的普遍规律,腐败现象不是我国的“特色与专利”,这通常与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紧密联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
      历史转型期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我国正处于“前腐后继”的高发期。根据世
      界“透明国际”公布的印象指数分析,大多数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也是腐败最
      严重的国家。而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根据“透
      明国际”对各国廉洁度所作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国家除了新加坡外,还有: 
      丹麦、芬兰、瑞典、新西兰、冰岛、加拿大、荷兰、挪威、瑞士、澳大利亚、英
      国等。
      
          而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在1000美元和3000美元之间时,
      对于社会治安来说属于“最低谷时期”,换句话说是案件的“高发期”。再引申
      一步对于高官腐败来说,也是“前腐后继”的高发期。因为在1000美元与3000美
      元之间时,它属于人们的一个生存带。一旦超过3000美元,它才可以有足够的能
      力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上的一些公益事业,也可以体现各个部门甚至每个劳动
      者的价值。所以说在3000美元以下、1000美元以上时,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期里,因为各项政策与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许多漏洞,就难免不成为案件的“高发期”,高官腐败的“前腐后继”期。
      
          从“透明国际”的调查中我们还不难看出,腐败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准
      问题,更是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落后国家,由于权力高
      度集中,社会财富极不均衡,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社会动荡不安。国外学者指出
      腐败现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同时,还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状
      况发生巨变的阶段,也是官场容易滋生腐败的阶段。换句话说每个国家和地区在
      迈进富裕门坎的同时,也迈进了难以逾越的腐败高发期。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阶
      段,谁也无法逃脱掉这种恶运。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中叶的新
      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无一例外地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要跨过这道门坎,出
      路只有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打击腐败。事实上我们党领导着一个13
      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能够在建国50年中,把法制建设以及整个社会治安指数,
      控制到相对稳定的程度;能够在改革开放短短的20几年,把国民人均收入上升到
      1000美元,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当然,面对着中国忙于在世界大餐中,增加经济份额;忙于社会领域的文明
      不断完善;忙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现代化,创造经济奇迹,而把社会公正挤到
      了次要边缘的地位,如果发展下去非常可怕,因为腐败很可能使国家公正的天平
      倾斜,那么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个巨大的真空。这个真空极易造就个性膨胀,权
      力的膨胀。低微的腐败成本巨大的利益空间,无疑是高官腐败的重要原因。因为
      任何的权力产生都是公共管理的需要,为公共谋利益是权力的本性。而权力只能
      被称为官员的少数人行使,换句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从而形成了内在矛盾,
      如果官员把权力看成是公众的,就会运用权力造福社会;如果官员把权力看成是
      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享受的工具,就会危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考察官场,
      考察想当官的人很难证明他们当官都是出于为社会服务的目的。而稍稍有点理性
      的学者更愿意把职业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当作人生方式来考察。既然当官也是一种
      投资,每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会考虑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现在的官员就其经济收入而言,并不是社会最高的,却是最稳定的。而且住
      房、医疗等福利待遇也是高于一般民众的,职务越高待遇越好。但是商品经济的
      冲击,使一直享受最好待遇的一些官员,不满足现状了。
      
        --------
        一米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