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
      
          犹太人的智慧法典《塔木德》中说:“如果上帝的伊甸园在以色列,那么,它
      的大门即是贝特谢安。”由此可以看出贝特谢安的重要地位,也不难想见古时贝特
      谢安的民康物阜。尽管如今的贝特谢安只不过是一个安宁、静谧的中等城市,但在
      古城遗址上漫步,人们还是能够依稀感受到昔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一幕幕惊心动
      魄的故事,感受到旧时这里的奢华和喧闹。走进古城,一幅繁浩的历史画卷便一页
      页地在面前慢慢展开。
      
          悠久的历史
      
          贝特谢安位于加利利湖以南26公里处的以兹列平原上,周围土壤丰腴,水源
      充沛,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因此这里很早就辟设城邑,告别了蛮荒。
      
          贝特谢安的历史极为悠久。1921--192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
      古学家在此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贝特谢安有18层不同历史时
      期人类居住的遗迹,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可以说,贝特
      谢安是古代近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以色列境内最重要的古居住点之一,自新
      石器时代末期至今的数千年中,这里几乎一直不间断地有人类居住。
      
          关于贝特谢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公元前19世纪的古埃及文献中。公元
      前15世纪,古埃及法老吐特摩西斯三世征服迦南后,在贝特谢安修筑了坚固的防
      御工事,将它扩建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上世纪20--30年代,接踵来此进行
      考古活动的西方学者,发掘出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古埃及对迦南地区
      统治时期的重要遗迹。
      
          《圣经》记载,公元前1010年,腓力斯人同以色列第一任国王扫罗率领的
      军队在贝特谢安附近的基利波山展开鏖战,最后打败以色列人,杀了扫罗的3个儿
      子。扫罗被弓箭手追上,伤势严重。他吩咐给他拿兵器的手下说:“你拔出刀来,
      将我刺死,免得我受敌人的凌辱。”但手下人惧怕扫罗,不肯刺他。扫罗不得已自
      刎身亡。次日,腓力斯人来剥那些被杀之人的衣服,看见扫罗和他的3个儿子扑倒
      在基列波山,就将他们的尸身钉在伯珊(即贝特谢安)的城墙上示众。
      
          基列雅比的以色列居民得知消息后,他们中间所有的勇士便动身,走了一夜,
      将扫罗和他儿子的尸身从伯珊城墙上取下来,送到雅比那里用火焚烧,然后又将他
      们的骸骨葬在雅比的垂柳下。
      
          扫罗死后,犹大部落推举大卫作为其继承人,并在希伯伦将他加冕为王。大卫
      清除了扫罗之子伊施波设的势力后,成为整个以色列的国王。大卫晚年,从腓力斯
      人手中收复了以兹列平原,夺回贝特谢安,并通过一次次战争不断扩张王国的版图。
      大卫之子所罗门统治时期,这里成了王国的一个行政中心。
      
          古希腊统治时期,贝特谢安被称为“西索波里”,又名“尼萨”,因为据说酒
      神狄翁尼索斯一个名叫尼萨的侍女,死后即被安葬在这个城市。
      
          古罗马统治期间,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由于这里农业发达,同时又
      是纺织工业的中心,贝特谢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罗马人在这里修建的剧
      场、浴池等建筑,至今仍以其非凡的气势,向世人们展示和炫耀着一代帝国的雄风。
      
          公元4--6世纪的拜占庭统治时期,贝特谢安有4万多人口,大多数是基督教
      徒,同时还有一个犹太社团。公元639年,  贝特谢安落入阿拉伯人之手。  公
      元749年,一场强烈的地震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 
      
          此后,贝特谢安虽屡被重建,但昔日风采已再难寻觅。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
      和英国委任统治期间,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区行政中心。1948年以色列建国
      后,贝特谢安逐步得到发展并再度繁荣起来,人口达到15000人。以色列政府
      将重见天日的古城遗址辟为国家公园,向游人们开放,并逐步完善各种旅游设施,
      使考古学家们更加便于科学考察,也使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得以在对古城文
      化遗迹的流连踟蹰中,抚今追昔,遐思翩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