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堂掠影
      
          旅游书上介绍,到拿撒勒观光,最理想的起点是卡萨·诺瓦街。我们便照着书
      上的指点“按图索骥”了。
      
          果然,站在卡萨·诺瓦街的最高处,拿撒勒几乎所有的教堂和清真寺,都可以
      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无论睛晨雨暮,酷暑寒冬,拿撒勒基督教堂神圣的十字架,
      清真寺尖尖的宣礼塔,都庄严肃穆地高高耸立着,向人们昭示着这座城市浓郁的宗
      教氛围。在所有的基督教堂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当首推报喜堂了。
      
          报喜堂又译为“圣母领报大教堂”,就位于狭窄的卡萨·诺瓦街上。这座庞大
      的建筑正面与其他几个侧面造型各异,白色的方形底座与黑色的锥形圆顶又形成鲜
      明的对比,展示出明显的动感和现代意识。报喜堂曾经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
      堂而煊赫一时,即便现在,它依然是以色列最为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近年来建成
      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教堂,它那121 英尺高耸入云的圆顶,已成为拿撒勒城最有代表
      性的景观。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3世纪,基督教徒便参照当时犹太会堂的样子,在
      “报喜岩洞”(即天使加百列向玛利亚报知她圣灵感孕喜讯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
      中等规模的教堂。基督教早期,“报喜岩洞”成为一处基督徒的朝觐地。此后,在
      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人们在“报喜岩洞”上先后建起了5 座教堂。现今的报喜堂,
      是在“报喜岩洞”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基奥瓦尼·穆齐奥设计,
      1969年竣工。
      
          据说,穆齐奥当初设计报喜堂主要基于两个原则。首先,他试图通过视觉的形
      式展现拿撒勒古往今来的历史,其次,他希望这座教堂能充分体现出罗马教堂的天
      主教特性。可喜的是,通过诸多现代手段的合理利用,穆齐奥成功而令人信服地实
      现了他的构想初衷。
      
          报喜堂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显得较为古朴,报喜洞及早期教堂的遗址均汇
      集于此。教堂四周的墙也建在原有的旧墙上,新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此处
      历史的连续性。教堂的上面一层,则华美壮观,富丽堂皇。其中最为惹人注目的,
      是四周墙壁上,镶嵌着由世界各国教会捐赠的许多幅圣母像,有来自澳大利亚、英
      国、喀麦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和墨西哥的马赛克画
      ;有来自加拿大、波兰、葡萄牙的陶瓷作品;有来自阿根廷的壁画,有来自北美的
      钢银工艺;还有来自委内瑞拉的木雕等等。
      
          众多的画像有的风格写实,有的寓意抽象,一幅幅都显得色彩斑斓,美仑美奂,
      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细细玩味。每幅艺术作品虽是表现同一主题,但各自富有不
      同国家的浓郁乡土气息,代表了对神学思想的不同诠释。设计师期望通过众多艺术
      家的精心合作,表示基督教精神的广泛和普遍性。教堂的祭坛下面,还写有“道在
      此处成为肉身”的拉丁文金字,笔锋朴雅,苍劲有力,其深含的哲意更令人费尽琢
      磨。
      
          在教堂中央抬头仰望,报喜堂的顶部极为高大、华美和明亮,其外形酷似一朵
      头朝下盛开着的百合花,而百合又始终被视为圣母玛利亚的标志。眼前的“百合花”
      共有16片花瓣,每片花瓣又分成两个表面。在这32个表面上镌刻着醒目的英文
      字母M,象征着圣母玛利亚。根据犹太数法,数字32代表22个希伯莱字母以及
      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发布的10条禁戒。
      
          从教堂上层的北门出来,迎面是一个颇为雅致的庭院,穿过小院,便来到了圣
      约瑟教堂。
      
          圣约瑟教堂始建于1914年左右。从外观看,似乎没有独特之处,值得一看
      的是它的内部。进入教堂,就见有台阶向下通往狭窄的过道,沿着过道在幽幽暗暗
      中前行,拐过一个180度的大弯,便来到一处7英尺高的地下洞穴。
      
          洞里,有一个年代极为久远的蓄水池和一些储藏坑,据称,这就是圣母玛利亚
      和约瑟的居所,以及他们的作坊所在地。这洞穴还是耶稣度过童年的地方,在这里,
      耶稣曾帮助他的父亲约瑟干木工活。洞中还有一块扁平的石头,样子很是一般,没
      有一点新奇之处,但传说这是圣家族就餐时用过的桌子。
      
          出圣约瑟教堂向西步行,一座犹太教堂扑入眼帘。据说耶稣曾来过此处,但事
      实上,考古学家考证,这里的遗迹历史可能仅能追溯到公元6世纪。
      
          从古代犹太教堂再往西行,即是蒙莎·克里斯蒂教堂。该教堂建于1861年,
      内有一块石板,长12英尺、宽10英尺。蒙莎·克里斯蒂意为“基督之桌”,顾
      名思义,这是基督教徒们吃饭的场所,据闻,升天的耶稣就是在这张桌边坐下,同
      他的门徒们食用了最后一顿晚餐。
      
          此外,相传玛利亚常去汲水的“童贞女井”以及离井不远处建起的加百利教堂
      亦久享盛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