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企业家
      
          一个城市的兴起,需要两类人:第一是政治家,他们“划地为城”,是“城”
      的规矩的制定  者和维护者;第二是企业家,城以“市”为基础,而“市”是企业
      家的事情。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家,需要一支企业家集团
      军,否则,就是一句空  话。 
      
          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
      
          写下这个题目的诱因主要源于几个看似偶然的小事:一是作为云南红塔创始人
      的褚时健,因  为贪污几百万而锒铛入狱;另一则是中关村两个企业的哗变,先是
      方正的主要股东闹逼宫,  让王选退位,后是联想解雇了它的总工程师和公司创始
      人之一的倪光南。表面上这几件事没  有什么关联,但其核心本质则是一样的:即
      企业是谁的企业?是企业家的?政府的? 
      
          几年前的一个无形资产评估报告,把云南红塔称做是中国第一品牌,价值  一
      千多亿。红塔集  团在亚洲烟草行业中排行第一,世界第五,被誉为“中国民族工
      业的一面旗帜”。集团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147 亿元,净值116 亿元,共有在职职
      工22200 人。1998年完成工商销售收入760 亿元( 其中工业销售收入275 亿元,商
      业销售收入485 亿元) ,实现工商税利283 亿元( 其中  工业税利224 亿元,商业
      税利59亿元) 。“玉溪”、“红塔山”、“阿诗玛”在中国烟民中  一直是高档的
      象征。按道理讲,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企业办到一个如此辉煌的企业王国  ,
      功劳可谓大矣。我  无意于对褚个案的是非曲直说三道四,我也不知道身为企业的
      总裁什么叫贪污,但区区几百  万就把一个企业王国的创始人拖进了监狱,直到今
      天我都一直无法理解。没有褚时健,  也可  能就没有今天的云南红塔,但企业家
      却被他的王国送到地狱。这样的事在中国还在一直上演  着。  另一个事件的主角
      王选教授却成了中国最幸运的企业家,制度的公正和北大的做主使王选得  以在他
      的位置上继续工作下去。 
      
          还有一个事件是有关联想的。联想的总工程师倪光南被联想的总裁柳传志剥夺
      了工作权利之  后,媒体的反应空前的激烈,“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不是科学家的
      企业”、“重技术还是重  市场”、“总裁与总工谁说了算”等等问题被争来争去。
      公司总裁解雇其门下的科学家,这  在中国国门之外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是很正
      常的事,但却因为中国缺乏一种正常的企业制  度和透明的手续,再加上错综复杂
      的企业所有关系,使这个简单的问题越争论越给人带来一  头雾水。 
      
          我们一直在呼唤企业家,但如果没有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企业家永远都不会出
      现。企业  家不  是呼之即出,招之即来的,没有合理的制度,企业家很难真正产
      生,因为企业是企业家生存  的土壤,企业家只能与企业制度一起成长。 
      
          呼唤和建立企业家队伍和企业家精神,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 一) 企业家是国家富强的一种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讲,企业家也是一种资源,
      而且是一种稀缺资源。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有  三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
      力。现代经济学把生产力三要素的概念推广为四要素了,把企  业家算为生产力中
      的第四个要素。这种新概念不无道理。在古代,由于生产自给自足的  性质,生产
      与消费有着简单而又直接的关系,小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也主要是为满足附近地区  
      的市场需求。因此“生产什么产品”、“该产品产量为多少”等问题对生产者来说
      有显而易  见的  答案。而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是大规模的、标准化的、专业化的,
      其产品供给对象是在更大  的区域里,产品市场也有更广泛的意义了。与此同时,
      生产者( 企业) 之间的竞争也到达了白  热化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什么
      产品”和“该产品产量为多少”的问题就变得复杂  化了  。随着教育和出版业的
      发展,许多产品的生产技术成为公众共有的常识,这些产品的出产相  对来讲并不
      难,难的是如何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如果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该  
      产品就成了废品。这个问题不是每一个普通劳动者所能解决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人被称为  生  意人,能够把生产和销售都管理好的人被称为企业家。在现代市场
      经济中,企业家在生产和  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正是因为企业家在市场经
      济中的这种特殊地位,现代经济学家  们把  企业家列为生产力的第四个要素。 
      
          ( 二) 企业家产生需要制度和文化的氛围产生企业家,需要一种制度,更需要
      一种文化氛围。
      
          为什么美国制造成为世界经济主题?因为美国的企业家是全球最幸运的人。
      
      
      
          在美国,企业家被冠之以“新美国英雄”称号,美国人真切热烈地崇拜企业家,
      甚至到了狂  热的  地  步。正是这种顶礼膜拜使美国的企业家一直占据了社会的
      中心舞台,成为年轻一代追寻的“  美国梦”。更让人神奇的是,这个国家似乎像
      一架永动机,在二百多年时间中,制造出了一  批  又一批让人叹为观止的工商业
      巨匠。在美国,改写历史和控制国家运转的不是政治家,而是  掌  管商业帝国的
      企业明星。超凡企业家以其狂热的气质、伟大的人格、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  光
      和超常的思维,聚集一流的人才,不断筹划宏大的事业,从而造就了伟大的公司。 
      
          美国人普遍认为,20世纪初的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对美国的贡献大于该世纪中
      任何一届总  统,银行大师J? P? 摩根对美国的贡献大于该世纪中任何一届财政
      部长和央行行长  。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并不比政治家的低,而政治家必须有企业家
      的支持。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漂亮的上层建筑也不
      会稳定。
      
          在以价值生产为目的的商品经济世界中,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事关宏旨的基本因
      子——市场经  济  和企业家阶层。企业家建构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同时也培育
      了企业家,也就是说,市场经  济是整个企业家阶层创造社会财富的宏伟方程式。 
      
          只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阶层,才能最终造就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自主制度,进而
      造就市场经济  体系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是一种个别的、局部的现
      象,而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  这一宏伟系统中的整体制决定,仅仅有个别的优
      秀企业家不行,仅仅有局部的经济区中的部  分优秀企业家的存在也不够,它必须
      有赖于一个企业家阶层的存在。 
      
          我始终认为,当前,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应该比企业家的素质更为重要。因为成
      长环境无时无  刻不在提出特定社会对企业家的要求,而企业家具备的素质就是社
      会要求的综合反映。 (三) 企业家不是“圣人” 
      
          企业家,顾名思义是企业的专家。我们应该爱护企业家,而不能把企业家看成
      是一个圣人  、一个政治家、一个道德的楷模。我以为可能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
      人绝不是企业家。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不是“圣人”,大多还很“另类”,
      而他们成为了时代的赢家。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能接触到一些企业的领导,实际上,他们的日子并不好
      过。社会上对  企  业家的要求是“能人+圣人”,这个要求太高、太苛刻了,这
      使他们常常感到是在刀尖上过  日子,压力特别大。 
      
          首先,他必须是个能人,不仅要能把企业搞好,还要处好与“上面”的关系,
      要能向银行贷  得  上款,要有本事拒绝一系列的摊派,能够搞好与地方的各种关
      系……总之,企业家不仅仅  要搞好企业,还要搞好企业之外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其次,企业家还必须是个全才,不仅要懂管理,更要懂技术、懂市场、懂公关
      ;不仅要搞好  企业经营,还要为下岗职工找到就业门路,甚至还要帮助职工家属
      和子女就业。 
      
          第三,企业家不能犯错误,不能只懂业务,不懂处理人际关系。不创新当然不
      行,但创新不  能有失败,否则难免被人抓住把柄,难免搞得灰头土脸。 
      
          一个企业家如果负担太重,是不可能搞好企业的。就说企业体制创新吧,不改
      革创新,企  业断不会有发展;而改革创新,就要准备“撞南墙”,当铺路石。改
      革是利益的调整,肯定  会  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难免会遭到人身攻击,甚至有生命危  险。如果有人反对,就会被上级认为不稳重、
      不踏实,甚至被认为犯了错误;哪怕把企业搞  得再好,但如果有些企业之外的事
      情没处理好,就会被认为不成熟、不全面。如此,即使坚  持搞改革创新,也是畏
      首畏尾。 
      
          这样的环境,产生不了真正的企业家。
      
          而在国外,企业经营者只需管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其他一应事务,自有社会、
      政府去承担。  此中关键差别,就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并不是职业经理人,
      企业经营者还不是一种职  业,而仍然是一种职务。一个很有成就的企业家,过了
      退休年龄,上级主管部门说,你放心  干吧,只要不犯错误,我们不会让你下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老总还想继续当老总,就得  小心翼翼,尽量“不犯错误”。
      如此,他如何能够“放心干”? 
      
          ( 四) 尊重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尊重,这种尊重既包括制度的也包括社会心理的。
      
          作为一个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阶层,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
      军,企业家的  作  用越来越重要了。但我们这个国度的企业家资源的家底却没有
      多厚,企业家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面临着短缺。其实,我们中国人不乏创造财富的
      智慧和先天素质,但是,我们这个多灾多  难的民族,在历史上却没有几段让企业
      家健康成长的时期,中国企业家的素质从来没有得到  真正的锻炼机会。我们没有
      完成培育企业家的历史使命,没有弘扬出中华民族的企业家精神  ,更没有把它张
      扬为一种社会的主流文化,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于得到增加和提高。  我们
      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家的数量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需求量来说,实在是太
      少了  ,而能够走向世界,到世界上去比拼的有质量的企业家就更少了。我们现在
      正面临一个企业  家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绝
      不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人力资  本丰富的国家。与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相仿,
      中国存在着企业家资源的短缺。虽然人  力资本短缺是世界性的现象,企业家是所
      有生产要素中最为稀缺的要素,但这种短缺现象  似乎在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近代以来,企业家群体的短缺与传承几千年的“环境场”有关。中国近代历史
      上曾经有  过企业家,但并没有被我们民族进行很好的塑造、歌颂,或者包装。中
      国的企业家在历史上  被冷落了,这一点在西方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张小泉剪刀,
      这是一个带有国粹主义的知名品  牌。  名牌的定义,远不只是功能和品质,而是
      蕴育着一种民族精神。在这个名品牌的诞生之前,  首先诞生了张小泉和他的创业
      精神,他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非常可贵的品质和精神。正是  由于中华民族这种
      创业、敬业、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塑造、打造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品牌  ,这个品
      牌又支撑起了一个企业。然而,对这个老字号的企业,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已经根 
      本  不在意它了,而且漠视了它在历史上的辉煌。实际上是凝聚在张小泉剪刀上的
      可贵的民族精  神和可贵的企业家精神流失了!张小泉,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被
      遗忘了。遗憾的是我们  没有把珍珠拿到阳光中来。 
      
          类似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中国曾经有很多,后来都被历史给湮没了。比如中
      国近代化工的  鼻祖、创造了三角牌烧碱的侯德榜。这个名品牌背后是一种民族精
      神,是一种中国要有自己  民  族工业的拼搏和自强精神。可悲的是,这种精神并
      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侯德榜的公  司也没有成为中国的“杜邦公司”。我
      觉得,对于企业家的短缺和流失,我们在列举主观原  因外,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
      “环境场”。英雄是需要塑造的,而我们从来没把企业家当英雄  来  塑造。历史
      进入现代,中国一些企业,比如长虹,曾经提出“要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  
      口  号,使得许多人,尤其是消费者为之振奋,企业的股票也居高不下。还有“海
      尔,中国造”  的企  业精神也曾激励过股民,从国人的种种冲动和热情可以看得
      出来,我国民族需要企业家的振  兴。一个人人都想当官的社会,注定不是一个好
      的社会;一个人人都想当企业家的社会,注  定是个富足的社会。我们对企业家的
      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我们  爱我们的文化,我们也要
      正视我们的文化。举个例子来说吧,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至少有  两项发明可能
      工业化。蔡伦的造纸、毕昇的活字印刷,绝不仅仅是实  验室的东西,应该利用这
      些先进技术发展成为一种行业,但事实上我们都没有将其产业化。  像火药、  指
      南针,是否可以做成一个产业?也不能说就不行,但确确实实没有成为一种产业。
      在我们  的文化中,没有将发明变成产业的动力,这是需要改正的。企业家不仅要
      从传统中学习到  强身健体的本领,而且要学会把我们的文化变成商品,赚取利润,
      这样的学习才真正到位。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掌握并弘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
      是学习的第二个层次。 
      
          我们要让别人来  学习和欣赏我们的文化,并让欣赏者付费。长期以来,我一
      直在想,美国企业在世界上的霸  主地位是怎么得以保持的?后来,有了一个结论
      :美国企业背后的支撑是独特而先进的美国  文化,企业文化与国家精神、民族文
      化融为了一体。美国的精神在好莱坞的电影里表现得淋  漓  尽致——个人主义、
      英雄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使美国人崇尚巨头,富有竞争精神;理  性主义使
      美国人崇尚周密的计划。而这些恰恰又都是美国企业的特点,又恰恰是美国宪法  
      所支持的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美国的成功之处,实际上就在于民族精神与企业文
      化是黏合  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是,它的文化被包装成了商品,从商品
      到企业,从企业到企  业家,要想了解美国文化只要循着这样的路径去探讨即可。
      而不像我们的文化,有时像是被  人拿来拿去的  古玩  。研究美国的企业家艾柯
      卡、杰克? 韦尔奇、比尔? 盖茨等这些英雄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  的  精神素质
      仿佛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些人对美国文化了如指掌,知道怎样把美国精神 
      灌输到企业中去。 
      
          企业家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要培植大树,得先培
      育适合大树生  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精神建设其背后,需要坚实强大的制度环境
      支撑。 
      
          如果有这样的环境,我们何愁没有自己的企业领袖?
      
          组织的领袖是保证组织统一的象征,组织可以没有这个象征,但没有了这个象
      征,组织将是  一盘散沙。这样的组织还能生存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