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役纪实  绝地孤松
      
        毕竟,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就意味着牺牲生命。尽管在战役打响之前,中共中
      央指示徐向前争取和平解决太原问题,未能取得效果,但是,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
      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政治攻势和心理战术,许多阎军
      将士或逃跑投降,或阵前起义,弃暗投明。在攻击四大要塞战役紧张而残酷的过程
      中,也为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做了大量工作。策动黄樵松率部起义便是太原战役中
      另外一场战争。
      
        黄樵松,河南尉氏县人,早年参加西北军学兵团,由排长任职起,一步一步做
      到师长。抗战军兴,他率部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娘子关保卫战。1945年南阳保卫战,
      他身为军长,身先士卒,抬一口棺材在前线阻击日军,一时声动海内,是抗日战争
      期间有名的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爆发,他拥护张、杨的联共抗日主张,跟中共早有
      接触,也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了解。
      
        1948年,为死守太原,蒋介石电令胡宗南,将黄樵松的国民党中央军三十军空
      降支援阎锡山。三十军到达太原之后,阎锡山非常高兴,三十军在对日作战中屡建
      战功,声震中外,战斗力强,他极力拉拢黄樵松,希图他为守卫太原卖命出力。但
      是黄深知阎的为人做事风格,始终与阎保持一定距离。逢阎锡山母亲寿诞,许多高
      官都送礼敬贺,惟有黄一人称病未往。
      
        黄樵松本来就反对打内战,此次率部北援,早有厌战情绪。他喟然叹息:“厮
      杀半生,如今还要打内战,国家何日得安定,人民何日得更生?”更何况,早在此
      前临汾攻坚战中,三十军一个旅被徐向前歼灭,忧国忧民忧军,他非常痛苦。
      
        抗战胜利之后,他曾作诗:“十年戎马久离家,踏遍关山与水涯。待到功成归
      故里,携儿月下种梅花。”他希望人民能够罢兵息战,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可是,
      国民党燃起的内战战火很快就把他拉了进来。
      
        1948年8 月中旬,蒋介石急电胡宗南令三十军空运太原增援。三十军军直部队
      和戴炳南的二十七师(总计4 个团的兵力)奉命集结西安机场等待空运,黄樵松则
      称病住进渭南西关一家医院,以图躲避。胡宗南先后三次派人催促,最后一次还命
      副官长带着他的手谕亲到渭南促黄北上。黄樵松见实在躲不过去,只好应命。
      
        黄樵松身不由己地到了太原,他面对孤城一座,四面楚歌,内心十分苦闷、彷
      徨。正在这时,他收到了原西北军将领高树勋的一封信。高树勋信中推心置腹地谈
      到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和太原危如覆卵的形势,谈到中国今后的前途,“灸心如
      焚”地关心他这位老友的命运,劝他“当机立断,毅然举起义旗,坚决回到革命方
      面,创造自己的前途”。信后附有注意事项,要求“速派负责人来取联络”。
      
        高树勋此信,是受徐向前之托写的。高在起义之前,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
      长官,也是西北军出身,是黄樵松的老长官。
      
        当天,黄在住处找来二十七师师长戴炳南。戴炳南,山东即墨人,自1932年起
      就跟随黄樵松,深得黄的赏识重用,从营长、团长一直提拔到师长。黄对戴深信不
      疑,向戴透露了“来一个突变”即率部起义的想法。戴炳南表示“赞同”。
      
        随后,他电询在南京、上海等地同僚故旧,探寻济南吴化文军长起义的详情。
      11月1 日,黄樵松派谍报队长王震宇、队员王裕家穿越火线,到解放军阵地,给徐
      向前司令员送去表示决心起义的信。徐向前亲笔复了一封信,信中说:“贵军长为
      早日解放太原30万人民于水火,拟高举义旗,实属对山西人民一大贡献。向前保证
      贵军起义后仍编为一个军,一切待遇与人民解放军同。惟时机紧迫,为更缜密计,
      事不宜迟。”高树勋也复了一信,强调“见面后速令王回来,以便确定我们见面地
      点”。
      
        黄阅信,当天再派王正中、王玉甲出城,与华野一军团八纵接洽,表示愿意在
      攻打四大要塞之同时,将三十军守卫之东、北两城门,接应解放大军入城。
      
        11月3 日,王正中、王玉甲再次出城,到八纵司令部,要求解放军方面派代表
      进城,与黄共商起义的具体行动方案。徐向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第八纵队参谋
      处长晋夫,于4 日晨随同进城联络,以便里应外合,夺取太原。
      
        本来,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主动请缨,愿意进城亲自与黄接洽商谈,但
      胡耀邦作为兵团主要领导,不可轻易出行,换成晋夫代表解放军进城与黄接洽。
      
        晋夫,原名吕金印、吕守成,191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市郊西吕庙村。1937年10
      月在河南新乡参加八路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参谋业务。
      
        前敌委员会立即将此情况电告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军委于4 日回电:一、
      同意你们所提意见,望按情机断处理。二、迅速整理部队以便协同动作。
      
        然而,没有想到,此时,太原城内的情况突变。11月3 日晨,黄樵松用电话把
      戴炳南召到宿舍,出示徐向前、高树勋的信件。不料戴炳南看后神色大变,借口家
      属在西安国民党手中,劝黄将起义计划推迟几天。黄明白告诉他,已派王正中等人
      前往联络,要戴将起义事迅速告诉各团长。当晚戴炳南回到师部,非但未向各团团
      长传达,反而说服他的把兄弟旅长仵某把各团长集中看管起来,自己驱车赶往绥靖
      公署向阎锡山告密。
      
        戴来到阎锡山绥靖公署,阎已入睡。戴双腿跪在床前,把黄樵松准备举行起义
      的经过与计划全部告诉了阎锡山。
      
        黄樵松一向信任有加且一手提拔起来的戴炳南将他出卖了。
      
        阎锡山一听,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半天没说上一句话来,他都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待戴将事情经过再说了一遍,他才缓过神来。
      
        晚10时,黄樵松突然接到阎锡山要他立即到绥靖公署开军事会议的紧急通知。
      黄素来为人爽直而简单,既未想到戴炳南会出卖他,在此关键时刻,也未察觉此行
      的凶险。等他赶到绥靖公署,阎锡山立即逮捕了他。
      
        次日,太原前线激烈的枪炮声趋于沉寂,平静得有些异常。当黄部联络员王正
      中、王玉甲和解放军代表晋夫、翟许友刚跨入阎军战壕,就被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阎锡山惊魂未定,想立即杀掉黄樵松。但考虑到黄系“客军”,又是胡宗南的
      中央军,再一方面,万一杀掉黄樵松,势必会造成三十军军心不稳。他与蒋介石电
      报往还,于11月6 日,将黄樵松、晋夫等一行5 人用专机押往南京处置。
      
        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终被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
      刑室。
      
        黄樵松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太原国民党守军内部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在外
      围作战中,共有5400余人起义或带械投降。
      
        黄樵松烈士的骨灰于1979年迁往举义地太原。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
      军区、省政协及省城各界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薄一波、程子华等领导人送
      了花圈和挽联。王益民代表山西省委致悼词,称赞黄樵松烈士是一位有正义感、有
      民族气节的军人,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的爱国人士,他为解放太原献出
      了宝贵的生命,虽死犹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