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役纪实  太原战役提前打响
      
        毕竟,太原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老城,是山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华
      北的工业基地。人不亲土还亲。倒不是完全对桑梓故地的那份情感,华野第一兵团
      司令员徐向前和政委周士第首先考虑的是能和平解决这座北方古城。况且,重兵重
      围之中,还有40万无辜百姓。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不能轻言破城。
      
        他们向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提出:阎锡山如能降服,减少我方伤亡,保存太原军
      工和各种建设,其人力、物力统为我所用,利益甚大。拟命赵承绶劝降,意见如何,
      请速指示,以便遵办。
      
        1948年7 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复徐、周二将军:“你们完成对太原之包围
      后可派俘官入城,携带信件给阎锡山,要他迅速归降,并负责保护城内一切公私产
      业及军用物品,我军可能以不杀之保证,对于全部阎军将领及其眷属,亦可保证不
      杀。”
      
        7 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再电复徐向前、周士第:“阎及其部下,最顾虑的是
      他们的家产,别的不容易打动他们的心。最击中要害的是如能保存他们的私人财产,
      则阎的部下会纷纷劝阎投降,即便阎不同意,也可以发生内变,或者在我军攻入城
      后,愿以保护公共财产自赎。而与阎系军官私有财产最有关系者,莫过于西北实业
      公司及保晋公司。故你们与赵承绶及杨澄源谈话时,可告以阎及其部下,任何人肯
      早日自拔,将功赎罪,我们不仅保证本人及其家属生命安全,即其私人财产,只要
      不是以特权掠夺的官僚资本,我们亦将予以保护,其在西北实业公司的私人股份,
      只要查明确属私股,亦当照私人资本待遇,保证不予没收。”
      
        从徐向前、周士第的初衷,到中共中央军委的布置,政策不可谓不宽,仁至义
      尽如此,只看阎锡山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然而当徐、周提出让赵承绶前往劝降时,赵连呼不可,作为多年追随阎锡山的
      老部下,赵太知道“老汉”的脾气了。他说,我一下子丢了那么多部队,他非杀了
      我不可。赵承绶绝不是虚与委蛇,人民解放军的宽大政策让他非常感激,不仅优待
      于他,还将他的家属从上海接过来与他团聚。赵承绶是真的不敢进城。
      
        为争取和平解放太原,华北军区派副参谋长王世英来到太原前线。抗战时期,
      王世英作为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处长,经常与阎锡山打交道,他试图通过旧关系潜入
      太原与阎取得联系。徐向前当即否决,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最后想了一个投石问路的方法。徐向前请出一位曾经教过阎锡山的老师,老先
      生是位老秀才,已经年近八旬,问他愿不愿意进城去见阎锡山,为民请命,使太原
      的老百姓免遭战火之苦。老秀才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犹在,慨然允诺进城去见阎
      锡山。徐向前以个人的名义给阎锡山写了一封信,让老先生带上。信的大意是,太
      原已是孤城一座,劝他认清大局,以太原30万百姓(已经逃亡近半)生命为重,还
      是和平谈判解决太原问题为是。老先生荷信入城说服阎锡山。哪里想到,阎锡山非
      但没有听从老师的劝告,连师生情谊都没顾及,将老先生给杀掉了。
      
        自恃太原城防坚固,又寄解决太原问题之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刻的
      阎锡山是油盐不进。对此,就剩下一条路:打。
      
        但部队需要休整,兵员需要补充,恰恰在这个时候,徐向前的宿疾再犯,身体
      非常虚弱,也需要静心休养一段时间。根据中共中央安排,华野第一兵团组成前敌
      委员会,书记徐向前,副书记周士第,指挥华北一兵团及晋西北七纵队、晋中军区
      部队、华北炮一旅,根据“围困、瓦解、军事打击”的作战方针,第一兵团诸部集
      结于榆次、太谷、清源一带整训休补,徐向前于8 月中旬从榆次前线动身前往石家
      庄和平医院休养治病。但是,战事那么紧张,他哪里能在医院里呆得住,9 月初就
      起身到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九月会议”。
      
        “九月会议”结束之后,徐向前让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先行赶回前线。
      
        部署攻打太原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部队兵员得到补充。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机关进一步调整充实,参谋长陈漫远、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均已到职;后勤部正式成立,裴丽生任后勤司令员。太岳部队改
      编为第十五纵队,正式列入兵团建制。在太谷开办晋中公学,培训干部。训练了一
      部分俘虏兵,动员一批新区农民参军,充实到连队。各纵队武器装备大大充实改进。
      兵团下属三个纵队,八纵、十三纵、十五纵,加上兵团机关和西北野战军七纵及华
      北炮一旅等部,太原前线集结部队共有8 万余人。
      
        巩固部队,组织纪律性普遍加强。严禁干部对战士,尤其是从俘虏中补充的解
      放战士进行体罚、辱骂和开斗争会等粗暴方式,逃亡减员现象大大减少。
      
        战术水平有所提高。华野第一兵团是经过运城、临汾攻坚战的部队,认真总结
      攻城经验,兵团专门发布了《进攻太原的战术指示》。另由兵团举办炮训队,轮训
      2000多名干部;连队在技术训练上着重于土工作业,尤其是夜间和敌火下作业,有
      70% 的人学会了爆破技术。
      
        开战之前,后勤动员紧紧跟了上来。晋中人民出人、出粮、出门板、出牲口,
      甚至连棺材都贡献出来。每天出动民工不下10万人,牲口3 万余头。鉴于晋中战役
      期间伤员不能及时转移和治疗,将会增加死亡人员,部队首长下决心充实医疗、担
      架队伍。全纵队均成立医疗队、休养所;由旅团为单位组织担架队,每旅25副,每
      团 15 副,由40到60人组成。
      
        而赵承绶等被俘高级军官在解放军的感召之下,积极提供阎军兵力部署,地下
      党和情报人员集中全部力量分区分片进行详细侦察,并不断从瓦解反正过来的阎军
      那里了解情况。太原阎军兵员配置与部署基本摸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