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的尊严与荣誉
      
        早春三月,万物复苏。一本书和书中的主人公王艾甫,像惊蛰的雷音与天堂的
      雨水,让我这个老兵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心灵的震荡久久难以平息,几分慨叹几分
      敬意,悲喜交集中有些痛!
      
        而此前,王艾甫的故事,已经感动了大半个中国。
      
        历史寻找有缘之人。王艾甫是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业余收藏中的一次意外
      邂逅,使他得到了四大本解放战争期间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和夹藏其中的84份
      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泛黄的纸张,漫漶的字迹,900 多个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名
      字,仿佛革命烈士那湮没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在天之灵,轰然打开了他心灵的共鸣和
      永难忘怀的军人情结,冥冥中他听到了逝者的呼唤,看到了九泉之下一双双渴望回
      家的眼睛。于是,风雨十年为烈士寻亲,足迹遍布十余省区,不惜倾家荡产,影响
      各界广泛参与,从两鬓染霜到一头白发,共为60多名阵亡烈士寻到了亲人,或魂归
      故里,或恢复烈士名誉,让为国捐躯者英名彰显,让他们几十年思断肠、哭干泪的
      亲人们,终于得到了一份迟到的心灵慰藉和一份永恒的光荣。
      
        王艾甫曾是一名军人。他家兄弟六人,就有五人当过兵。由此可知,三晋大地
      的英雄血脉和精忠报国的门风是如何熏染了他,营养了他。24年的军旅生涯,亲眼
      目睹多位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牺牲在自己身旁,更使王艾甫刻骨铭心地体验了
      军人的崇高和死亡的沉重。战场是流血牺牲的地方,也是生死情深的地方;是让人
      不惜赴汤蹈火的地方,也是让人懂得尊重生命的地方;是残酷无情的地方,也是赋
      予人生以大情大义的地方。就是这一份军人独有的情感特质,使王艾甫以花甲之身,
      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肩负起了送英灵回家,还逝者光荣,让革命烈士英名永存,
      激励今人后世这一神圣使命。
      
        他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过深重的苦难与屈辱,更有过可歌可泣的奋斗与抗争,
      支撑着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最伟大力量,是那些普通人,是那些勤劳、朴实,一声
      召唤便不惜以死报国的劳苦百姓。中华史册应该镌刻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
      “中华儿女”“人民英雄”这些宏大而崇高的名词下,只有站着一个个具体的人、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么,我们的民族史,我们的英雄史,才是活生生的,才是完
      整的,才是有血有肉有精魂的。他说:“我不敢想象,当年他们在弹雨纷飞的战场
      上倒下的情景;我也不敢想象,一位位烈士的亲人遥望远方,悲痛欲绝的情景。为
      烈士寻亲,只是一种纪念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实质是:我们应该为烈士招魂!”
      
        为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贡献生命的烈士们招魂,为那些为我们今天
      的幸福而前仆后继的先烈们招魂,为那些正值二十年华就把鲜血浇灌在共和国基座
      上的烈士们招魂,这不应该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时刻不能忘怀的吗?不应该是在一
      个崇尚物质,而精神有些挂空的时代,每个人的必修课吗?不应该是每一个真正的
      中华子孙,必须自觉和经常接受的灵魂洗礼吗?为他们招魂,不也正是使我们每一
      个后来人,得到灵魂的引领吗?
      
        世界着名绘画大师凡·高曾在思想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死去的人借助生者
      得到重生。如果他们悄无声息地死去,实际上我们那一部分也随着他们去了。”王
      艾甫在一个物欲旺盛的年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于喧嚣时世,行大义之举,殚
      精竭虑,筚路蓝缕,甚至要经受偌多的怀疑、误解、冷漠与讥讽,乃至无良知者的
      谩骂和拳脚相加,以一颗百折不挠的赤热之心,以大海捞针般的艰难和韧性,接续
      着战争年代军队未完成的工作,承担着和平年代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帮助那些死
      去的烈士一一回家。当我们在书中读到:在蒙蒙秋雨中,乡亲父老夹道迎接,十万
      头鞭炮凌空爆响,王艾甫将郝载虎烈士的阵亡通知书郑重交给其亲人,于香烟缭绕
      中置放到灵位上时;当我们在书中听到:那盼父亲盼了60年,等父亲等了60年的霍
      玉花老太太,在王艾甫的陪同下,伏在父亲墓前一声凄楚长唤“哎- 走啦”时;当
      我们在书中看到:王艾甫远赴河北正定,把精心装裱好的阵亡通知书,亲手送到赵
      献烈士已经80岁的妻子梁贵兰面前,老人颤抖着双手满面热泪流淌时;当我们在书
      中看到:烈士李振才的侄子李金山,为父亲终于在有生之年圆了寻弟梦,而铿然跪
      倒在恩人王艾甫脚前时……一幕幕感天动地,我们怎能不为这打通时空界限,接连
      生死亲情,使英灵得以回归,使心灵得以寄托的场景而肝胆灼痛,而喉咙酸楚,而
      潸然动容呢!
      
        王艾甫用一己良知报烈士以人间大义,烈士亲人用深深感恩报王艾甫以无限敬
      重。他们无亲无故,却把感情血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共怀朴素大爱,却使中
      华美德在物质之上得到了再现与闪光。我称王艾甫是历史记忆的打捞者,是善待生
      命的守望者,是革命道义的弘扬者,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以单薄的力量和广
      阔的情怀,担荷了历史的重量和公共的良知,他用传奇般的故事告诉世人:在我们
      这块古老而肥沃,浸满先人血汗的土地上,革命精神的传承,是足可期待的。
      
        王艾甫,他用双手默默擦亮的,不仅仅是被岁月尘封的烈士的名字,不仅仅是
      烈士亲人们的心,还有我们为共产主义,为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革命理想,这是大
      写的历史,更是大写的真理。
      
        我谨以一个老兵的名义,向这本书,向大写的好人王艾甫,敬礼!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