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三青团并非过眼烟云。1949  年,蒋氏父子退到海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
      着手国民党的改造。直至此时,蒋经国在三青团时培植的班底才有了用武之地。陈
      果夫缠绵于病榻,陈立夫则不得不到美国养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蒋家天下陈
      家党”的格局。
      
          三民主义青年团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它的影响并没有随风而逝。
      
          蒋介石国民党在1949  年冬树倒猢狲散的混乱局面中,开始对失败的原因作一
      番认真的思考。蒋介石认为:“当政二十年,对于其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着
      手。”“党政军事教育人员,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特别是没有
      注意民生主义的实施,是国民党失去民心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此蒋介石提出,
      “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国民党历来号
      称“以党治国”,认为抓住了党,就把握住了“国”的命脉。对国民党的改造问题,
      开始认真地加以研究。
      
          国民党在大陆时,有所谓“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陈氏兄弟曾对蒋经国的
      “培养”“接班”设置了一重重的障碍。蒋氏父子退到海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抓党,着手国民党的改造。由蒋介石遴选陈诚、蒋经国、张道藩、谷正纲、郑彦棻
      等16  人组成改造委员会,以取代原由460 人组成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成为国民
      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其实,陈诚、蒋经国、郑彦棻、连震东、郭澄、崔书芹、袁守
      谦、陈雪屏等都任过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干部,改造委员会中各个组的负责人,大多
      数由三青团的人担任。直至此时,蒋经国在三青团时培植的班底才有了用武之地。
      而CC  系不仅完全被排斥在改造委员会之外,而且成了打击的对象,陈果夫缠绵于
      病榻,陈立夫则不得不到美国去养鸡。CC  系与蒋经国的争斗最终以蒋经国的取胜
      而告终。蒋经国由此开始了全面接班的进程。
      
          三民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现代史学领域内,还不曾有人研究过的课题。
      
          历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功能,特别是前一个朝代的覆辙对于后人的借鉴作用
      尤其重要。导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自身原因是什么,就三青团与国民党的这段历
      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逆历史潮流而动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抗战和民主,是民心所向,潮流所动。抗战初期以抗日为号召,才吸引了千千
      万万情系报国的热血青年,使三青团得以设置。然而国民党蒋介石不是顺应民心,
      放弃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立宪的政府,抛弃国民党一党的领袖而在立宪政府中成为全
      民的领袖,而是玩弄手段,把三青团变成抵制民主的工具。三青团的一切举措皆出
      于一党一派的私心私欲,皆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抵制日益发展的民主宪政运动和
      反共为依归,这是三青团名声狼籍、为广大爱国青年所不齿的根本原因,也注定了
      三青团短暂的命运。
      
      
      
          内部纷争派系斗争也是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为制止国民党内派系斗争,蒋介石设置了三民主义青年团。然而三青团内的派
      系斗争,更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党方”、“团方”、CC  系、复兴社、蒋经
      国系此消彼长,相互抵消了内部的力量,加速了国民党的崩溃。
      
          当然,三青团的短暂命运和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国民党所代
      表的地主买办阶级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的帷幕已经落下,三民主义青年团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在台湾,蒋氏父
      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作者历几个寒暑,对三民主义青年团描绘出了大概的历史轨迹,
      由于资料和作者能力所限,偏颇之处,定在不少,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1995  年6 月作者于人民大学静园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