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三青团设新生活运动总会,蒋介石重新阐释“礼”、“义”、“廉”、“耻”
      
          新生活运动,是一个由蒋介石所倡导和实践的移风易俗的运动,其目的是以最
      简易的方法,涤除国民不合时代不合环境的习性。
      
          一般认为,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盛衰,往往可以从风俗方面去观察,因为风俗
      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从这些形式的表现,便可以看出人民的知
      识和文化程度,从而推定其国家和民族的强弱与盛衰。
      
          在30  年代,国民党的统治造成流民遍地,乞丐成群,民众为生活所迫艇而走
      险,社会极度动荡不安,在反共前线的南昌尤为明显。
      
          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倒果为因,认为国家民族的衰弱实由于今日我国社会所造成。
      一般民众心理,苟且萎靡,不分善恶,不辨公私,不知本末。官僚则虚伪贪污,人
      民则漫散麻木,青年则堕落放纵,成人则腐败昏庸,富者则繁琐浮华,贫者则卑污
      混乱。其结果遂使国家纪纲废弛,社会秩序破坏,天灾不能抗,人祸不能弭,内忧
      迭至,外侮频仍,乃至个人、社会、国家与民族同受其害。认为中国的积贫积弱是
      一般国民的心理风俗造成的。
      
          蒋介石认识到仅仅依靠暴力组织不足以维持专制统治,还要在社会生活方面规
      范人们的行为,羁缚人们的思想。他认为社会风俗的善恶和厚薄,“是由于在上者
      一二人的趋向所形成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最高统治者的推导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据此,在宋美龄的设计策划下,蒋介石倡导发起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1933  年。2 月19  日,蒋介石在南昌各界扩大纪念周上,
      宣布发起新生活运动,并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由蒋自任会长。随后,相继发表
      六次长篇演讲,并手订《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须知》。
      
          蒋介石作为封建传统文化和封建道统的维护者,一贯主张礼义廉耻,是“国之
      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民之八德。因而他把恢复中华民族的固有道德—
      —礼义廉耻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基本准则。
      
          所谓“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是敬恭侍主,守法循理,戒慎将事,和气肃
      容,善与人处,孝亲敬长,克敦伦纪;所谓“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是一心济
      世,厚人薄己,不争权利,急公忘私,弗辞劳瘁,扶善除恶,以彰公理;所谓“廉”,
      是清清白白的辨别,是既明且洁,严慎取予,操守有节,辨别是非,力排谬说,崇
      尚节约,以惜物力;所谓“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是心存差恶,不屑卑污,尊
      重自处,不甘暴弃,力求进步,不图苟存,宁死御侮。
      
          “新生活运动,就是提倡‘礼义廉耻’的规律生活,以‘礼义廉耻’之素行,
      习之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四事之中。”提倡“礼仪廉耻”的最终目的,是
      “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为,求国民生活之艺术化”,“使反乎争盗窃乞之行为,求
      国民生活之生产化”,“使乎乱邪昏懦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军事化”。
      
          “新生活运动”的程序是:
      
          1.由自己作起,再求之他人;2.由公务人员作起,再推之民众;3.由简要之事
      作起,再及其次;4.由不费钱不费时不费力之事作起,再行其余;5.由机关团体及
      公共场所,如学校、公署、车站、码头、戏馆、公园、会场等作起,再求之于全体
      之社会,以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14)新生活运动由南昌行营新生活运动促
      进会主持,以江西为实验区。1934年3 月17  日,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
      发出通电,号召全国民众努力实行新生活。7 月1 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南昌
      成立,蒋介石任会长,熊式辉为主任干事,邓文仪为副主任干事,阎宝航为书记。
      
          1936  年1 月1 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由南昌迁往南京。同年2 月13日,新
      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宋美龄为指导长。
      
          1937  年3 月1 日,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总会改组,由黄仁霖任总干事,阎宝航
      为副总干事。全国有20  个省、4 个直辖市设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1355  个
      县中成立了县级的新生活运动促进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迁到重庆。
      
          1938  年三青团成立后,新生活运动即作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社会活动的一项
      重要内容。蒋介石在《为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告青年书》中,提出青年欲完成六大
      任务,必须“涤除旧染,振作生机,”“彻底改造其生活”。“于日常生活之中,
      养成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之习惯,革除凌乱、繁复、奢侈、迟钝、
      虚浮之恶习。务使社会风尚,皆能因吾青年实践极端的节约与劳苦的新生活,而焕
      然丕变,”并带动全国同胞,“而进为现代国民”。(15)这时,蒋介石为使新生
      活运动适应抗战的实际需要,对其宗旨“礼义廉耻”作了新的解释:
      
          所谓“礼”,由“规规矩矩的态度”改为“严严整整的纪律”,“规规矩矩的
      态度”是指平时对于个人生活态度的整饬,而在抗战建国的进程中,纪律高于一切,
      在战时每个人更需要遵行全民共守的纪律和法令,否则就不能造成共同一致的力量
      ;所谓“义”,由“正正当当的行为”改为“慷慷慨慨的牺牲”,在抗战前线奋勇
      杀敌,运输救护是慷慨牺牲,战区同胞毁坏自己的工厂,焚毁自己的粮食,不拱手
      资敌,坚壁清野,在后方从事生产,救济流亡,出力出钱,都是慷慨牺牲的行为,
      都是“义”的高度表现;所谓“廉”,由“清清白白的辨别”改为“实实在在的节
      约”,“节约”二字的本义,是要求每个人厉行节俭省约,做到俭以养廉,约以济
      物,推而广之,又可理解为节制私人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身心,绝对不作妨害国家,
      消耗国力的举动,在抗战时期,尤为重要;所谓“耻”,由“切切实实的觉悟”改
      为“轰轰烈烈的奋斗”,孔子说,“知耻近乎勇”,“知”是觉悟,“勇”是奋斗,
      驱逐外敌的抗战事业,需要每一个国民轰轰烈烈的奋斗。
      
          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新生活运动得以继续开展。
      
      
      
          1941  年,三青团编印《团员生活须知》,对于《团员守则》、《新生活运动
      纲领》及《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所规定的规约,都详加说明,要求团员遵照实行,
      并规定各级团队举行小组会议时,团员应一律进行生活检讨与批评。到1944  年初,
      蒋介石指示,各地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的书记,由各该地团的书记兼任,各地新生活
      运动,也由团试行兼办。于是新生活运动的推行,成为三青团各级团部及团员的主
      要任务。
      
          遗憾的是,当政者并没有看到中国社会贫穷衰弱的病因,而是本末倒置,把药
      下错了。它所提倡的某些行动准则,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无法实行。
      
          广大的民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乞丐如蚁,哀鸿遍野,他们的生活现状就是
      对新生活运动口号的绝妙讽刺。贪官污吏吸骨敲髓的盘剥,猛于虎的苛政,缺乏衣
      食之必需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到处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他们的生活怎么能够达
      到所谓“文明”呢?标榜新生活运动,高唱“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三青团,对眼
      前的事实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三青团设新生活运动总会,有社会服务处,更有
      富丽堂皇的青年馆,然而对于流亡到大后方失学失业、风餐宿露、贫病交馁的广大
      青年,又做了些什么呢?因此,这样的新生活运动激不起广大青年的真情和热诚,
      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注:
      
          ①蒋介石:《中国之命运》,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编:
      
          《中国国民党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三册),第644 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搞》第59  页。
      
          ③《训练要则》第58  页。
      
          ④《训练要则》第60  页。
      
          ⑤《训练要则》第61—88  页。
      
          ⑥《何廉回忆录》205 —206 页。
      
          ⑦《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搞》第161 —162 页。
      
          ⑧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搞》第165 —168 页;《张治中回忆
      录》第337 —345 页。
      
          ⑨《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第428 —429 页。
      
          ⑩《张治中回忆录》第369 —370 页。
      
          (11)《张治中回忆录》第370 —371 页。
      
          (12)《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937 —939 页。
      
          (13)《张治中回忆录》第371 页。
      
          (14)见《新生活运动纲要》
      
          (15)  《革命文献》第62  辑,第22  页。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