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要像训练宗教徒一样训练青年,大、中、小学生均须集体接受团的训练,峨嵋
      山上的和尚也不能例外
      
          毛泽东曾形象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
      来和希望,谁争取到广大青年的支持,谁便掌握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谁吸引了青年,谁就代表了那个时代。
      
          对于这一点,国民党统治者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它是从反面理解的。
      
          不是以自身为国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政绩,使广大青年心悦诚服,而是使用各种
      手段,训练青年,“党化”“团化”青年,愚弄青年,使青年成为“喉舌”、“耳
      目”之类得心应手的统治工具,为巩固其统治效力。
      
          按照蒋介石的理论,“青年要成为刻苦耐劳、任重致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
      的人才,其思想必经科学的训练,其行动必受严格的锻炼”。“中国国民党和三民
      主义青年团乃是实行革命建国的总指挥部,成年的国民务须加入国民党,青年的国
      民加入青年团”,“他们对于入党入团,有权利也有义务”。①因而,与中国共产
      党争夺青年,训练青年“皈依三宝”,是三民主义青年团活动的核心任务。
      
          “皈依三主”是借用佛学的一句术语。佛学上的所谓“三宝”是皈依佛,皈依
      法,皈依僧。但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所谓“三宝”,是皈依三民主义,皈依中国国民
      党,皈依其“最高领袖蒋主席”。也就是说,信仰三民主义,信仰国民党,信仰蒋
      介石,要像信仰宗教一样,要到迷信的程度,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为愚昧盲从无智无
      识的崇拜信仰蒋介石国民党的宗教徒,成为其维护其统治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此即
      三青团训练的目的。
      
          关于广大青年对于国民党和政治现状的心态,国民党统治者并非心中无数。1939 
      年9 月5 日,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务干事会制定的《本团对于社会青年之指导方
      针》中承认:“一般青年对于政治现状之不满,为一不可讳言之事实。”然而它认
      为青年对政治现状不满的原因,是“由于青年认识之错误,心理上之幻觉者居其半,
      而实际政治之缺憾,影响青年本身之生活,求学不得安心,知识不得满足,职业无
      法解决”。②为纠正青年“认识之错误,心理之幻觉”,排除青年的不满情绪,必
      须麻木青年的神经,对青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进行洗脑,使其混灭自主的思维
      和反抗意识,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施以严格的训练。
      
          三青团为训练团员规定了一系列程序,凡团员于入团宣誓之前,必须进行入团
      训练。入团之后,又要进行经常训练。经常训练包括分队会议、读书指导、生活指
      导等,并利用学校假期,举办青年夏令营,以集训各校学生;举办各种干部训练斑,
      训练各级干部。1939  年11  月23  日,临时中央常务干事监察第二次联席会议制
      定了《团员训练方案》。透过这一方案,可见三青团关于训练活动的梗概。
      
          《团员训练方案》把训练内容分为:精神训练、理论训练、军事训练、技术训
      练、服务训练、集团训练。训练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训练相当于入团
      训练,中高级训练,则根据团员的职业、性别,分为不同的科目,根据不同的科目,
      规定教程。其内容繁复庞杂,破碎支离。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训练的第一步是精神的训练,是恢复民族固有的道德性。
      “革命必先革心”,青年要肩负重大的责任,一定要首先革除过去的恶习,振作生
      机。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我们民族固有的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通统恢复
      起来,建立革命的人格”,“有了这种革命的人格以后,才能谈到有志节,有气魄,
      才能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为达到精神训练的目的,三青团中央规定以1936  年11  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
      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作团员守则,以《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军人
      读训十条》作训练信条。
      
          《守则》共有十二条:
      
          一、忠勇为爱国之本二、孝顺为齐家之本三、仁爱为接物之本四、信义为立业
      之本五、和平为处世之本六、礼节为治世之本七、服从为负责之本八、勤俭为服务
      之本九、整洁为强身之本十、助人为快乐之本十一、学问为济世之本十二、有恒为
      成功之本③
      
          《读训十条》是:
      
          第一条实行三民主义,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怠忽之行为。
      
          第二条拥护国民政府,服从长官,不容有虚伪背离之行为。
      
          第三条敬爱袍泽,保护人民,不容有居做粗暴之行为。
      
          第四条尽忠职守,奉行命令,不容有延误怯懦之行为。
      
          第五条严守纪律,勇敢果决,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
      
          第六条团结精神,协同一致,不容有散漫推倭之行为。
      
          第七条负责知耻,崇尚武德,不容有污辱贪鄙之行为。
      
          第八条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浮滑之行为。
      
          第九条注重礼节,整肃仪容,不容有亵荡浪漫之行为。
      
          第十条诚心修身,笃守信义,不容有卑劣诈伪之行为。④
      
      
      
          三青团还为团员规定了团员读书研究实施进度表,把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建
      国大纲、五权宪法、“领袖最近训词”、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新生活运动纲要、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以及一些近代中国国耻史书籍作为必读书目,并由团部
      负责人考核督导,作为奖惩的依据,培养团员对三民主义、对国民党、对蒋介石的
      绝对信仰。
      
          在主青团的训练要则《分队须知》中把分队作为团的训练的实施单位。
      
          它要求分队的成员“对于主义,对于领袖,忠实地信仰和服从,”“分队长应
      以传教士的精神,保姆的态度,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的方法,训练团员”。
      
          辅之以训练任务的是宣传工作,要求分队宣传的第一项内容是“总理遗教,同
      时用三民主义的理论,驳斥其他主义或理论的谬误”。第二则是“领袖言行,使民
      众认识领袖的伟大,坚定民众对领袖的信仰心和服从心”不难看出,这样就把对团
      员的精神训练搞成了宗教的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团员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树立蒋介
      石的绝对权威,是对蒋介石的绝对信仰和服从,不容许团员有自己独立的思想。⑤
      这种死记硬背式的灌输和宗教式的训练结果,使参加三青团的青年们差不多都成了
      木偶,他们学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每当提到,或者仅仅涉及他们的“最高领袖”
      蒋介石时,就“喀嚓”一声立正。
      
          这种作法使一切正直的人反感。三青团成立时即任中央干事的何廉在他的回忆
      录中对于蒋介石制造的个人崇拜有生动的描述,他说:“当时在三青团内发展起一
      种对委员长超出正常对领袖的尊敬和忠诚程度,他几乎被奉为上帝。当我第一次参
      加三青团中央干事会议时,我听到一声信号,接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霍然站起立正,
      使我吓了一大跳,不知出了什么事。原来这信号是告诉大家,委员长的座车到了。
      我们听到信号得站起立正,一直站到他就坐;他准备离开时,我们得再次起立,直
      到听到表示他已坐在车中的信号为止。当我们说到‘领袖’和‘总裁’时,也得站
      起来;他讲话时我们得站着。甚至在函稿中提到委员长时得另行抬头,或留出相当
      的空白才写旁的字。
      
          在三青团总部礼堂大门上,委员长和孙中山的像并排挂在那,事实上,三青团
      的每个礼堂都是这样。在行政院可没这一套。当他进入行政院会议室时,我们只是
      按通常的礼貌站起来,又随便坐下。我们说话时也很随便,不拘礼节”。何廉说,
      由于蒋介石的独裁和对他的个人崇拜,“在三青团中央干事会议上,实际上什么也
      没有讨论”,对什么问题都不可能进行讨论。何廉说:
      
          “开始时,我和卢作罕在会上还提出一些问题,但从那以后,我们也保持沉默
      了”。⑥在对青年的训练中,三青团把学校看作是与中国共产党争夺青年的主要阵
      地,尤其重视三青团组织在各级学校的发展。早在1939  年7 月17日,蒋介石就发
      出了对学校团务的指示,提出“要在一切日常生活行动中”,“收得领导青年的功
      效,使共产党无法活动,甚至无从立足”。因此,自1939年起,在各大中学校,普
      遍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如因CC  系分子程天放任四川大学校长,便在1939  
      年春设立三青团川大直属队筹备处,把200 多名学生拉入三青团,甚至将峨盾山的
      青年和尚47  人也拉入团内(抗战时期四川大学曾一度迁移到峨眉山),1940  年
      4 月则正式成立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四川大学直属区队。
      
          到1943  年2 月,蒋介石为表示对各大学团务的重视,“振作各大学的风气”,
      决定亲自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并到中央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巡视,以作表率。
      
          1943  年,三青团“一大”通过《统一全国青年组训纲领案》,把训练对象扩
      大到大、中、小学的所有在校学生,“初小在七岁至十岁期间,一律编为幼童军;
      高小初中十一岁至十五岁,一律编为童子军,十五岁至十七岁青年,一律编为少年
      团”。“童子军、少年团,经考核合格,始得加入青年团,每年定期举行集体入团
      典礼”,由此开始了强迫集体加入三青团的先例,进一步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控制。
      
          如此训练的结果适得其反,增长广大青年的逆反心理,对这一套说教和控制异
      常反感和厌恶。这种不断增长的对国民党三青团的离心力,使延安更具魅力和吸引
      力,成为国统区青年学生向往的地方。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