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总裁寄希望“以新鲜血液来改造国民党”
      
          蒋介石为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在国民党的历史上,
      每一次改组,都使国民党增添了生机,充实了新的力量。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青年
      的第一次结合,保证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成功;1924年1 月国民党的改组是
      中国青年的第二次结合,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而统一了全国;因此,在全民族
      抗战之时,他要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改组国民党,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青年有
      所谓的“第三次结合”。所以,他自兼团长,以表示对三民主义青年团异常重视。
      
          1938  年6 月16  日,蒋介石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的名义,发表《为组织三
      民主义青年团告全国青年书》。
      
          他指出:“本团产生之主要意义”有三:
      
          一是“力求抗战建国之成功”,要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目的,“必须
      培植国家、民族之深厚力量,以为其基础;而所谓国家、民族之深厚力量者,即全
      国青年觉醒与团结”。因而,该团的成立,是“为国家民族之复兴,筑成坚固之基
      础”。
      
          二是“为求国民革命新的力量集中”,“不问其为何党、何派,苟真正为国家、
      为民族着想者,”亦必“相率而集合于本团旗帜之下”。“如此,则新的革命力量,
      必将因本团之产生,而完全集中,而永久集中。不但目前可凭众志成城之伟力,攘
      暴寇而保国族,即在百世之后,亦必可保证我全民族之精诚团结矣”。
      
          三是“为求三民主义之具体实现”。“总理手创三民主义,原为吾革命建国之
      最高原则;在今日抗战期间,尤为举国一致之信仰”。团的成立,可“使全国青年,
      在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中,受严格的组织与训练”。“使中国革命之青年,尽为
      三民主义之笃信力行者,则三民主义的具体实现,如操左券”。
      
          蒋介石在《告全国青年书》中,提出三青团的任务:
      
          (1 )积极参加战时动员。根据战时全国总动员计划,青年本就其所能所近原
      则,参加国防、产业、交通及宣传、教育等部门。“奉公守法,尽忠职守,任劳耐
      苦,始终不懈,视奋斗为天职,以牺牲为当然”。
      
          (2 )实施军事训练。在抗战过程中,青年皆须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使每一个
      团员,都有保卫国家民族之技能。
      
          (3 )实施政治训练。“使人人具备建设三民主义国家所必需之政治素养,及
      行使四权与地方自治等重要知能;并熟悉民权初步,了解管理组织与领导群众之必
      要方法”。
      
          (4 )促进文化建设。
      
          (5 )推进劳动服务。
      
          (6 )培养生产技术。
      
          “凡此诸端,皆为今后本团所必须努力执行之任务”。青年“须于日常生活中,
      养成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务实之习惯,革除凌乱、污秽、繁复、奢侈、
      迟钝、虚浮之恶习。务使社会风尚,皆能因吾青年实践极端的节约与劳苦的新生活,
      而焕然丕变”,并带动全体国民的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最后称:“吾人今日必须猛醒过去不能保育青年、领导青年之罪愆”,
      “使此组织,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热烈青年及革命分子之唯一组织。”③这一告全国
      青年书是由潘公展起草,陈布雷酌加修润,经蒋介石亲自核改才正式发表的。
      
          在蒋介石发表告全国青年书的同一天,公布《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
      
          团章是由蒋介石指定谭平山、陈立夫、康泽等根据他的指示和国民党的决定草
      拟的。后由陈诚在武汉珞珈山召集研究会,提交团筹备委员会,确定最后草稿,呈
      蒋介石核定,才予以发表。
      
          团章规定:
      
          “本团以团结革命青年,力行三民主义,捍卫国家,复兴民族为宗旨。”“凡
      中华民国之青年,满18  岁以上至38  岁者,不分性别,由团员二人之介绍,填具
      志愿书,经当地分队之通过,并呈由分团部审查,专呈中央团部核准得力本团团员。”
      “但青年团各级干部人员及特许人员则不受上述年龄之限制。”凡团员入团必须举
      行宣誓,誓词是:“余誓以至诚力行三民主义,服从团长命令,严守团章,执行决
      议,实践新生活信条,为国家尽忠,为人民服务,不辞劳怨,不惜牺牲,如违背誓
      言,愿受最严厉之制裁。”组织系统分为中央团部、支团部、区团部、分团部、区
      队、分队。“团设团长一人,由中国国民党总裁兼任之。”“团长总揽团务,决定
      一切。”“纪律”一章规定:“团员应恪守团章,服从命令,并遵守下列之规定”
      :
      
          1.不得泄露团的秘密。
      
          2.不得于团外抨击本团及诋毁同志。
      
      
      
          3.不得加入其他任何党派。
      
          4.不得发表有背本团宗旨之政治主张。
      
          5.不得在本团内有任何小组织。
      
          6.不得互相倾轧陷害。
      
          7.不得违反新生活信条。
      
          “如有违反前条例者,予以下之处分:1.警告2.记过3.劳役4.禁闭5.开除6.特
      别裁判。”④由此可见,三民主义青年团是组织极为严密,效忠于团长个人,具有
      强制性并带有明显的秘密会党色彩的政治团体。它的团章所规定的组织方式同蒋介
      石在《告全国青年书》中提出的团的使命和任务大相径庭,目的和手段相背离。
      
          事实上,蒋介石在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时确实是独断专行,并对三青团寄予厚
      望。参加三民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的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时任行政院经济部次
      长的何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  年夏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打算在国民党
      内再组织一个政党”,8 月的一个雨天,他被召到蒋介石的军校官邸去见他,当何
      廉走进蒋的会客室时,发现陈立夫、吴鼎昌、何应钦、康泽等人也在场。蒋介石在
      这个正式会议上首次宣布,他将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
      三青团成为一个工具,用来吸收青年入团,并说他宣布这些不是为了听取他们对这
      问题的意见,而只是通知他们。
      
          大家默不作声。后来吴鼎昌说:“委员长,我建议改一下这个机构的名称。”
      委员长问改成什么?吴鼎昌答,他感到最好叫“蒋介石青年团”,这样才名符其实。
      蒋介石笑笑,但没有说什么。何廉写道:“我认为吴提出这个建议非常大胆,但实
      际上正中委员长下怀”,只不过蒋介石不好意思公开这样做罢了。⑤正像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1939  年5 月4 日《致三民主义青年团书》指出的
      那样:“虽然贵团宣布的本旨是集合和联合全国各地的抗日青年,贵团现行的团章
      和现实的组织状况却还有很大的弱点。贵团的团章规定着不允许团员信仰三民主义
      以外任何的革命主义,这是极端妨害贵团去团结各党派各阶层的青年。这种办法,
      不能不实际拒绝广大的无党无派的虚心追求真理的青年,拒绝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
      青年。”还指出:“贵团的团章里缺乏民主,同时又规定着许多不适用于民众团体
      的过分严厉的带威胁性的纪律,这也妨害着贵团的发展。??青年人加入或退出任何
      政党和群众团体,纯出于信仰和思想之自由,绝不能出之于威胁利诱;而遵守纪律
      效忠团体的精神,尤须建立在高度的政治觉悟性和责任心的基础上,亦非简单的强
      迫或诱惑所能奏效。”⑥手段与目的之间相矛盾相背离,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突出
      特点。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