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找儿
      
        诗云:
      
        夫妻寻儿万里行,奇闻轶事层不穷。
      
        与儿庙前奇相会,踏破铁鞋功到成。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
      不费功夫”。在茫茫人海,千家万户之中,三关庙香火盛,地方奇,只要心诚,无
      不神灵,想啥有啥,想谁谁到。
      
        且说这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傍晚,泽法正在思念山东的二老爹娘,圆空前来说道,
      有一对远道过路的老夫妻,要求借宿。于是,泽法、秀织和圆空等人,前去看望。
      但见在庙门外的石几上,坐着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风尘仆仆,神情疲惫,旁边
      放着两件行囊。泽法上前施礼道:“请问两位老人家,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老
      汉感叹地说:“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何处是尽头,只有天知
      道。”老婆子忍不住接着说道:“我们是山东人,出来寻儿子,都一年多了,也不
      见个影儿。”泽法、秀织听后,心中不觉一动。泽法又问道:“您们的儿子是何时
      丢的,今年多大了?”老汉说:“算来儿子已丢失十六年了,今年也该有二十三岁
      了。”泽法、秀织听后,心里更是猛烈的一震。不等泽法开口,秀织便抢问道:
      “请问二老尊姓大名,您们丢失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身上可有记号?”老夫妻见秀
      织问得详细,感到有些诧异。老汉便直说道:“我名张东荷,老伴张鲁氏,我们丢
      失的儿子叫张小法,他左腋下有块胎记。”话音刚落,泽法便再也忍不住了,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爹、娘,您们仔细看看,我就是您们要找的儿子小法呀!”
      秀织也含泪跟着跪下了。圆空等人全都惊愕异常。这突如其来的际遇,把老夫妻也
      惊呆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面前这个英俊的年轻人,竟会是他们日思夜念的儿子。
      张东荷老汉略一镇定,便说:“小伙子,莫要折煞老夫了,你怎么会是我们的儿子!”
      泽法哭着说:“爹、娘,我真是你们的儿子小法呀!”接着,泽法露出了左腋。张
      鲁氏一看胎记,便兴奋激动地对张东荷老汉说:“老头子,没错、没错,是咱儿子!
      是咱儿子!可找到儿子啦!”于是,老夫妻便与泽法抱头痛哭在一起。秀织和圆空
      等在场的人,也都感动的无不落泪。接着,大家破涕为笑,把老夫妻迎接到农耕院
      里,沐浴更衣,接风洗尘。秀织一面给公婆安排好食宿,一面派人给爹娘捎信。没
      多大功夫,娲兰夫妻带着孩子们都赶来看望。两亲家相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语,
      直说到月亮西沉,参星正南,方才安歇。次日,是中秋节,亲朋、香客们闻讯也盈
      门祝贺,西关嫂还送来了石榴和大枣。泽法与爹娘的离奇相会,在县内外一时传为
      佳话。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中秋之夜,团圆之夜,农耕院里热闹非凡,
      大家边赏月愿月,边品尝月饼果品,自然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就成了中心人物。
      老夫妻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着他们万里找儿的艰难经历,大家听着时而惊叹,时而扼
      腕,都为他们这一壮举感慨万千。泽法也向爹娘述说了他被拐后的奇异经历,和被
      救后的幸福生活,以及思念父母的殷切心情。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听后,激动地
      给娲兰夫妻磕头,感恩戴德,称他们是活菩萨、观世音。娲兰夫妻连忙把他们扶起
      来,动情地说:“万万使不得,不要折煞我们!咱们都是亲家了,是一家人了!”
      并说:“这也是老天有眼,才使得法儿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是法儿命大,造化好。”
      这时,已近子夜,大家便分别安歇了。
      
        关于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万里找儿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且说在山东菏泽
      县,有个自然村,名叫“引家海子”,住着几十户人家。因附近海子(大波池)的
      水流进村里各家各户,故名引家海子。张东荷、张鲁氏夫妻,就住在这个村子里。
      据祖谱记载,他们的远祖,是医圣张仲景。他们这一支,是在三百年前迁过来的。
      张东荷排行老二,是中医世家,他不仅能医,还有些拳脚功夫,更是个地道的庄稼
      汉。一八八八年夏末的一天,三十多岁的张东荷、张鲁氏夫妻正在家中歇凉,七岁
      的儿子小法,要和几个孩子去海子里洗澡,并去柿林里摘熟柿子吃。张东荷夫妻嘱
      咐儿子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但是到了半下午,据十岁的女儿小翠说,别的孩子
      都回家了,就是不见小法回来。这下可急坏了夫妻俩,就与亲邻们四下去找,直到
      半夜,也不见踪影。夫妻俩犹如五雷轰顶,心急如焚,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于是,
      便到处张贴寻儿启事,找遍了附近州县,半年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他们哭干了
      眼泪,人也消瘦了许多。后来,又多次到较远的州县去找,仍然是石沉大海,杳无
      音讯。就这样,他们日盼夜念、冥思苦想了十多年。岂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一九零三年暑天,一场无名大火,又烧掉了他们及相邻几户人家的房屋。因为他
      们在地里干活,才侥幸逃得了性命。火灾过后,老两口坐在自家的一片废墟上,仰
      天长叹,大声喊道:“老天爷呀,老天爷!你怎么这样残忍,这是不叫人活了,我
      们今后该怎么办呀!”过了一阵,张鲁氏却异乎寻常的平静地说道:“老头子,不
      要着急了,我想这场大火,也许是老天爷逼着咱们离开家,让咱们去找儿子哩!也
      许这是上天的旨意,说不定这次能找到儿子呢!”张东荷听后,先苦笑了一下,但
      略一沉思,又高兴地说:“对呀!老婆子,我真是气糊涂了,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呢!对,咱们再去找儿子去!再去找儿子去!”于是,老夫妻决定离开家,四处去
      找儿子。因为东南、东北都找过了,这次计划向西北、西南方向去找。他们准备好
      盘缠、行李,带上族谱和祖传医书,临行前又包了一包家乡的土,背着写有“引家
      海子”字样的褡裢,并砍了门前的枣树,制作了两根拐杖。亲邻们在村口给他们送
      行时,张东荷的兄、嫂再三嘱咐他们路上保重,多给家中来信,并说会照顾好已婚
      的姪女小翠,让他们放心。这时,村里教私塾的孔老秀才,八十多岁了,也拄着拐
      杖前来送行。孔老秀才饱含深情地对张东荷夫妻说:“你们这一寻子行动,感天动
      地,令人钦佩。希望你们学个孔夫子周游列国壮举,也学个唐僧西天取经精神,一
      定把儿子找回来,全村人都期盼着你们的佳音。但是,路途艰险,人心叵测,凡事
      要多长个心眼,才能保得一路平安。最后,老叔再送你们几句箴言,希望铭记在心
      :多栽花,少栽刺;多作好事,广结善缘;多住集镇庙宇,少宿偏僻野店;功到铁
      樑磨成针,精诚所至金石开。”张东荷夫妻感谢孔老秀才指点迷津。之后,饮了兄
      嫂递过来的壮行酒,与众亲邻挥手洒泪而别。从而,踏上了万里找儿的艰难里程。
      
        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离开家后,一路向西行去。他们或坐四平车、马车,或
      骑毛驴等交通工具。他们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风霜雨露、酷暑严寒。途中,他们
      或借住寺庙、农家,或宿车马店、茶馆。每到一处,就歇三、五天,到处张贴寻子
      启事,有些热心人受其感动,也帮他们打听。为了弥补盘缠不足,张东荷老汉沿途
      给人看病,或打点零工。有时实在窘困,就靠乞讨为生。他们出山东,经河北、山
      西、北上内蒙古,又南下经山西、陕西,最后来到河南,历时一年多,行程万余里,
      一路上不仅饱览了人间万象,自己也亲历了一些奇闻轶事。
      
        一天,他们行在太行山麓,刚转过一个山口,迎面碰到一个劫路者。但见一个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要买路钱。张东荷老汉让四平车夫拉
      着张鲁氏后退几步,自己操起枣木拐杖,与那青年对打起来。谁知那青年是银样蜡
      枪头,不顶事,只两三个回合,便被张东荷老汉驾住那青年的大刀,一个扫蹚腿,
      把他打翻在地,并顺势夺过了他手中的大刀。那青年见势不妙,赶快跪下磕头,并
      哭着哀求道:“好汉爷爷饶命,小的兰小三有眼不识泰山,我家中还有八十岁的瞎
      眼老奶奶,得靠我养活,小的以后再也不敢劫路了。”张东荷老汉说:“你说的可
      是实话?你家住在哪里?”兰小三说:“小的不敢有半句谎言,我家就住在前面一
      里多处。”张东荷老汉押着青年,让他前面带路。不消一会儿,便到了兰小三的家
      里,也只是没有院墙的两间旧土坯房。果见一个白发苍苍的瞎眼老太婆,坐在屋门
      口。那老太婆听见有人来,便大声问道:“是孙子回来了吗?可给奶奶带回吃的?”
      张东荷老汉知道兰小三说的是实情,便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让他今后走正道,不
      再干伤天害理的事,并好好孝敬奶奶,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好青年。兰小三再次给张
      东荷老汉磕头,说今后一定痛改前非,靠正当劳动养活奶奶。最后,张东荷老夫妻
      送给瞎眼老太婆一个二百文铜板,并留下点干粮。瞎眼老太婆千恩万谢,说是遇到
      活神仙了。
      
        这天,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乘马车来到长治的一个农村,借宿在一户农家。
      傍晚时分,见近邻的一张姓大户人家门前,有巫婆神汉在作法驱邪。经询问管家得
      知,那张员外二十多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不思饮食,不爱说话,经常两眼发愣,
      动辄乱摔东西,因医治无效,诵经不灵,才找来巫婆神汉作法驱邪。张东荷老汉听
      后略加思忖,便对管家说:“张员外儿子的病,也许我有办法治,请你告诉张员外,
      不妨让我试试看。”次日上午,张员外亲自把张东荷老汉请到家里,张东荷老汉为
      张员外的儿子诊断后,开了个药方,张员外的儿子服过几付汤药,加上张东荷老汉
      又进行了针灸治疗,到第四天头上,病情就基本好转。张员外夫妻大喜望外,亲自
      把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接到家里住,待为上宾。加上又是张姓本家,张员外与张
      东荷老汉谈的非常投缘,并让儿子小晋拜认张东荷老夫妻为义父母。村里听说来了
      神医,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么一待,就是半个月。临行时,张员外夫妻给添
      了些盘缠,又给带了点干粮,互相依依惜别。
      
        又一天,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骑着毛驴,行在大同附近的一个山路上,迎面
      看到一个头戴孝布的中年妇女,带着一双身穿重孝的未成年儿女,痛哭流涕。在离
      他们不远岭下的土堆上,压着一些白纸,土堆前摆着一些供品。张鲁氏是慈悲心肠,
      最见不得这类伤心事,便说:“老头子,歇会吧,看那妇女和孩子怪可怜的,咱们
      不妨问问去。”于是,两人便下了毛驴,张鲁氏上前问那妇女:“大妹子,小心哭
      坏了身子,有什么伤心事,能否给大姐说说。”那妇女强忍住悲痛,断断续续地说
      道:“我们是本地人,我名孟连氏。这前面土堆下面,是个小煤窑。三个月前因小
      煤窑里瓦斯爆炸,黑心的窑主不仅不救人,竟狠心地把井口封住,把活着的人也都
      憋死在了里面,我男人也遇难了,至今也没取出尸骨。大家找窑主理论不成,便把
      窑主告到官府,因狗官受了窑主的贿,也不替苦主们作主,只是让窑主给每家赔了
      十两银子完事。像我们母子三口,上边还有公婆,今后可怎么活呀!恐怕是死路一
      条了。”张鲁氏听后,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她想,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黑心窑主
      和狗官,也太可恶了。她劝孟连氏:“千万不可往绝路上想,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
      们拉扯大。”告别了孟连氏后,老夫妻又骑上毛驴上路了。行了没多远,张鲁氏心
      里忐忑不安地说:“老头子,咱那法儿被拐后,会不会也被卖去当煤黑子,要是那
      样,就太惨了。”张东荷劝慰她说:“我想不会的,咱那法儿是跟着两个耍武卖艺
      人走的,现在也可能是在哪里耍武卖艺呢!”张鲁氏说:“但愿我儿平安!”
      
        再一天,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骑着骆驼,在驼铃叮当声的伴奏下,来到内蒙
      古包头白云鄂博大草原,借住在一家牧民的蒙古包里。由于张东荷老汉医好了几个
      牧民的一种流行病,受到主人巴特尔夫妻的热情款待。他们用马奶、炒米、莜面、
      烤羊肉等来招待客人。三天后,正值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主人赔着他们不仅观
      看了赛马,听了马头琴演奏,还参观了百灵庙,参加了篝火晚会,目睹了“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临别时,巴特尔夫妻还送了他们一条羊皮
      褥子,作为纪念。
      
        接着,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离开内蒙古,又南下经山西的五台、太原、运城
      等地,在解县关帝庙处盘桓了几天,他们虔诚地拜祭了关圣帝君,祈求早日能找到
      儿子。之后,又南下到达风陵渡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这天,他们住进华山脚
      下的一个车马店。从与店主人攀谈中得知,十五年前曾有一中年妇女带一八岁男孩
      住过该店。店主人并回忆说:“据当时该中年妇女说,他们是耍武卖艺的,其师兄
      在风陵渡沉船事故中遇难了,她和小孩侥幸逃得了性命,她要送那个小孩回山东老
      家去。”张东荷老夫妻听后,一喜一忧。喜的是,他们意识到那个男孩,可能就是
      自己的儿子小法。忧的是,如果真是小法,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那个妇女还没有
      将小法送回家呢!说不定途中又有不祥变故。但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个重要线索。
      于是,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打起精神,离开了车马店,一路向东寻访。他们经过潼
      关、洛阳,最后来到偃师县城西关三关庙。因天色晚了,便要求借宿,哪知竟神使
      鬼差般地与儿子奇遇,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且说张东荷、张鲁氏老夫妻在三关庙与儿子泽法奇遇团圆后,就在农耕院里住
      下。由于泽法、秀织夫妻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老夫妻也
      帮着庙里做些善事,张东荷老汉还经常给香客们看病,颇得人缘。过了不久,张东
      荷、张鲁氏老夫妻在泽法、秀织夫妻的陪同下,还回过一次山东老家,受到引家海
      子全村人的热烈欢迎。为了庆贺奇迹般的找到儿子,答谢亲邻们的关爱,张东荷老
      夫妻买了花生、糖果等,招待乡亲们,并请兄嫂和孔老秀才上座。同时,还请了说
      书的,说了三天书。张东荷老夫妻不畏艰险万里找儿的事,也被当地广为传颂,被
      誉为奇人奇事。因为儿子已在河南生根开花,他们便决定随着儿子定居河南。在返
      回河南时,张东荷老汉到附近的花园里采集了些牡丹等花种,并带了个山东大鏊子。
      回到偃师三关庙后,张东荷老汉把带来的牡丹等花种,种植在庙里,与洛阳牡丹等
      花卉交相辉映。此后,道祥、娲兰夫妻也经常来农耕院相聚,与张东荷老夫妻关系
      非常融洽,从此,这两地奇缘的亲家,也实实在在地成了一家人。
      
        转眼间,已近年关。这天,是腊月二十三日,俗称过小年。漫天飘着鹅毛大雪,
      到处白茫茫的。大家都在忙着筹备过年物品,全家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正在这时,
      圆空道长来到农耕院,对泽法、秀织说:“方才有道士报告,说庙门外来了一个四
      十多岁的妇女,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说家境贫困,要把孩子舍给庙里,让孩
      子有个活路,特来与你们商量,看这事该咋办?”大家一听,便神情不宁起来。秀
      织说:“世上竟有这么多伤心事。就拿前年来说吧,一天早晨刚开庙门,便见石条
      上放着一个用小被抱着的小女孩,才几个月大,里面还留了个字条,写着小女孩的
      生辰八字,真是可怜。等我刚把小女孩抱起来,便见躲在附近的一个年轻女子离开
      了。西关嫂早想抱养个女孩,我就把那个小女孩送给她了,西关嫂还非要我认那个
      小女孩为义女。今天更有比这稀奇的,五、六岁的男孩子,也要往外送,这当娘的
      也忒狠心了些。但不管怎么说,还得慈悲为怀。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咱们这就看看去吧。”于是,大家便一起前往。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