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救难
      
        诗云:
      
        难儿流落到豫偃,娲兰相救在庙前。
      
        生就一副菩萨心,救苦救难美名传。
      
        清光绪十五年,即公元一八八九年,农历八月初的一天上午,乌云密布,遮天
      蔽日,秋风萧瑟,冷气逼人。在河南省洛阳地区偃师县城的城隍庙门前,围着一群
      人。在人群中央的空地上,跪着一个约七、八岁的小孩儿,只见他衣衫褴褛,面黄
      肌瘦。小孩儿的身旁,还卷曲地半躺着一个约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同样衣衫破旧,
      形容憔悴。那妇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看来是得了重病。小孩儿不断地环顾周围向
      大家磕头,额上都沁出了血,嘴里不停地哀求道:“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行
      行好,可怜可怜我们吧!”并指着半躺在身边的妇女说:“她得了重病,请大家救
      救她。她还要送我回山东老家呢!”如此这般,小孩儿反复地向人群哭诉着。许多
      人投来怜悯的目光,也有抹眼泪的,不断有人扔铜钱和送吃的。后来,那个半躺着
      的妇女气喘得更厉害了,而且浑身发抖,吓得小孩儿哭着扑在她身上,摇晃着说:
      “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可咋办?谁送我回山东老家呀!”看着这般惨相,许
      多人摇头叹惜,虽然大家都有同情心,但却无能为力。
      
        这时,人群中有个妇女说道:“这事要是让徐大姐知道了,说不定会有办法帮
      他们的。”说来也巧,人们正议论着,人群中有个妇女突然喊道:“你们看,那不
      是徐大姐来了,真是太好啦!”这时,但见人群闪开处,徐大姐走了进来。她年约
      三十岁上下,中上等身材,仪态端庄,英姿飒爽。徐大姐后面还跟着两个女儿,大
      的约七、八岁,小的约四、五岁。只见徐大姐走近小孩儿,躬身亲切地问道:“孩
      子,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小孩回答道:“大婶,
      我叫张小法,八岁啦,我们从潼关来,要回山东去。”徐大姐指着半躺在地上的妇
      女,又问小法:“她是你娘,还是你的亲戚?”小法摇摇头说:“都不是。”徐大
      姐再问:“那她是你什么人?”小法略加迟疑后,便瞪大眼睛说:“她是我的仇人!”
      接着又低下头说:“但也是我的恩人!”“是仇人?又是恩人?”此语一出,石破
      天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接着便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真是千古奇闻,
      世间竟有此稀罕事!”有的说:“实在让人费解,莫非这孩子在说梦话?”等等。
      徐大姐听了小孩的话,也是猛然一愣,接着便问那妇女:“大姐,请问尊姓大名,
      何方人氏?方才小法说的话,是否都是真的?”那妇女强打精神道:“我名石叶莲,
      淮北人氏。小法说的全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徐大姐正要再问什么,只见那妇
      女满脸发青,又急喘起来,并且浑身抽搐,吓得小法爬跪在徐大姐的面前,双手拽
      住徐大姐的衣服,哭着说:“大婶,您是好人,行行好,快救救她吧!她病好了,
      还要送我回山东老家呢!”徐大姐怜悯地把小法拉起来说:“可怜的孩子,不要哭
      了,这事今天让大婶遇上了,一定设法帮助你们。”接着,徐大姐便对大家说:
      “这对落难人之间,可能有些蹊跷,一时也弄不清楚,现在先救人要紧,其它的事
      以后再说。”她接着又说:“我家正好有间空房,先带他们到我家去,让孩子他爹
      马上给这位大姐治病。”于是,便有两位年轻妇女上前搀起石叶莲,徐大姐的两个
      女儿也扶着张小法,向北大街徐大姐的家中走去。徐大姐的果敢义举,令众人无不
      啧啧称赞。有的说:“徐大姐人好心好,真是菩萨心肠。”有的说:“徐大姐救苦
      救难,简直是活观音。”这时,天上的乌云也逐渐散去,太阳露出了笑脸。
      
        徐大姐何许人也?徐大姐大名徐娲兰,乳名小兰,二十八岁,县城北邙岭上徐
      村人。她自幼家中贫寒,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十二岁那年,给地主扛活的爹爹,因
      好心追拦地主家的惊牛,与牛一起滑落坡下,既跌坏了牛,也让牛压伤了腰。地主
      不仅不给治病,反诬他害牛,最后被地主家讹去一亩土地作为赔偿,才算完事。这
      年年关,因无米下锅,更没钱治病,爹娘只得忍痛把十四岁的姐姐大兰卖给了牙庄
      秦姓家当童养媳。而这时体弱多病的母亲,还带着一个不满六岁的弟弟。从此,全
      家生活的重担,便一下子压在了小小年纪的小兰身上。她风风火火、泼泼辣辣,除
      了帮着爹娘烧饭、洗衣、看弟弟,还要下地干活、挖野菜、拾柴禾,过着破衣烂衫、
      吃糠咽菜的生活。如此苦煎苦熬到了十八岁。有一天,本村私塾齐老先生对小兰的
      爹娘说:“闺女大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也该有个大名了。我看小兰这闺
      女,既有女娲炼石补天的豪迈胸怀,又有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气慨,就起名叫“娲
      兰”吧,你们看如何?”小兰爹娘高兴地连说:“好名字,中!中!”
      
        这年秋天,娲兰与相邻吉村的吉道祥结为夫妻。吉道祥年长娲兰两岁,排行第
      三,为人和善可亲,是祖传中医,也是忠厚老实的庄稼汉。按照双方约定,吉道祥
      招赘到了徐家。婚后,道祥、娲兰夫妻恩爱,孝敬双方老人。五年后夏末的一天中
      午,夫妻俩带着两个女儿正在岭上瓜棚里歇凉,忽见一个三十多岁、书生模样的人,
      跌跌撞撞地摔倒在瓜地旁。但见此人衣衫破损,身上有几处伤痕,处于半昏迷状态。
      夫妻俩连忙把他扶到瓜棚里,放躺在草舖上,进行救治。待其清醒后,经询问,才
      知此人姓郝,是黄河北的秀才,这次带了十两银子,前去省城开封参加会试,岂料
      当日早晨渡过黄河不久,便在山僻小路上被两个强盗抢去了银两,还被毒打了一顿。
      他在气急败坏之下,竟不辨东西南北,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娲兰家的瓜地。因郝秀才
      仅是一些外伤,经过道祥两天的医治,就基本痊愈了。郝秀才临辞行前,千恩万谢。
      娲兰夫妻不仅给拾辍了行装,还送给了几两碎银,郝秀才再三表示感谢。为了防止
      再发生意外,道祥还一直把郝秀才送到官道上。两年后,郝秀才中举人做了河南省
      某县知县,为知恩图报,郝知县亲自到徐家登门拜谢,送上五十两银子表达谢意。
      他还通过同年好友偃师知县,提携吉道祥当了偃师县衙狱吏。于是,夫妻俩便在县
      城北大街买了一处宅院,带着女儿们搬进了县城。搬家前,娲兰给弟弟徐幼兰留下
      了十两银子,作为孝敬父母的生计。吉道祥为人厚道谦逊,办事公道,从不虐待犯
      人,并善待犯人家属,受到衙内外一致好评。徐娲兰更是一副热心肠,肯帮助邻里
      排忧解难,得到大家异口称赞,都亲切地喊她“徐大姐”。转眼间,娲兰夫妻搬进
      县城已经三年。这天上午,娲兰正给小女儿喂奶,忽有邻居一年轻妇女进来,如此
      这般地说了城隍庙前发生的事情。娲兰听后就待不住了,把小女儿交给道祥,便带
      着八岁的长女秀珠和六岁的次女秀织,来到了城隍庙门前。接着,便发生了本篇开
      头的一幕。
      
        且说徐娲兰带着石叶莲和张小法回到北大街家里,知道他们早已饥肠辘辘,先
      连忙给他们弄了些吃的,还给他们换了干净衣服。吉道祥当即给石叶莲进行了诊断。
      叶莲喝了两付中药后,不日病情有所好转,于是便坐了起来,她首先对娲兰夫妻的
      搭救之恩表示万分感谢,接着就断断续续地述说起他们的来历。
      
        原来,这石叶莲十三岁上丧母,受尽了继母的虐待。常言道:“有后娘,就有
      后爹。”好不容易熬到十八岁,狠心的爹竟要把她卖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作妾。
      在走投无路下,她半夜逃到山里削发为尼。但后来又忍受不了青灯孤影的寂寞生活,
      三年前与一游方和尚贾师兄邂逅生情。于是,两人便蓄发结伴,浪迹江湖,靠耍武
      卖艺为生。一年前夏末的一天,他们在山东菏泽一个小镇上耍武卖艺。散场后,发
      现一个小孩仍痴迷地不走。经询问,孩子说,他叫张小法,今年七岁,家住附近的
      “引家海子”。孩子说:“你们的武艺真好,比我爹强多了。”这时,只见贾师兄
      眼睛咕噜咕噜乱转,打起了坏主意。他暗对叶莲说:“我看这孩子不错,把他带走
      算啦,也好给咱们当个帮手。”叶莲虽然也喜欢这孩子,但觉着这么做有损阴德,
      可那能拗过贾师兄一再坚持,也就勉强同意了。贾师兄问小法:“你愿不愿意跟我
      们学武艺?”小法瞪大眼睛说:“愿意。”贾师兄又说:“那好,就跟我们当徒弟
      吧,不仅教你学武艺,还天天给你弄好吃的。”小法说:“我不能跟你们走,我不
      愿离开爹娘。”贾师兄又说:“我们给你爹娘写封信,让他们放心,等你学好了武
      艺,过几天就送你回家。”就这样,他们连哄带骗,挟持着小法,一路向西行去。
      过了几天,小法想爹娘了,贾师兄便拿出一张字纸,继续哄骗小法说:“这是你爹
      娘的来信,让你跟着我们好好学本领,等学好了再回家。”如此这般,一个不谙世
      事的小孩子,竟迷迷糊糊地跟着他们继续往西走去。等小法后来察觉上当受骗了,
      几次哭闹着要回家,还偷跑过几次,但都被贾师兄找回,并进行威胁打骂。经过近
      一年的游荡生活,他们经泰山、过黄河,走长治、五台、太原、来到晋南运城,在
      解县关帝庙盘桓半月后,又于两个月前来到风陵渡口要过黄河去华山。渡河那天,
      天空阴云密布,为了早点渡过河去,数十人蜂拥着上了一条大木船。岂料船刚到河
      心,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木船失控,卷入下游漩涡,船破下沉,满船人
      哭喊成一片。叶莲眼疾手快,加上懂点儿水性,一手死死抱住一块船板,一手紧紧
      抓住小法,被飘流搁浅在下游南岸的沙石滩上,总算死里逃生,侥幸地保住了性命。
      经过他们在附近岸边的几天寻觅,终于在一处沙石滩上找到贾师兄的尸体,幸好叶
      莲腰缠的几两碎银子尚在,便买了口棺木,将贾师兄就近择地而葬。这次突如其来
      的灾难,使叶莲醒悟到这是上天对自己罪过的惩罚,决心将功赎罪,把小法送回山
      东他爹娘身边。于是,叶莲带着小法经华山、潼关、灵宝,一路向东走去。后来,
      叶莲病了,盘缠也尽了,他们就边乞讨边走,日行不过十余里。他们艰难地经过渑
      池、新安、洛阳,昨天来到了偃师县城。因为实在走不动了,便躺卧在了城隍庙门
      前。
      
        娲兰听了叶莲的诉述,叹口气说:“你历经磨难,也是个苦命的女子。你知错
      改错,说明你善念尚存。等你病好了,我们给你们凑足盘缠,帮你把小法送回山东
      他爹娘身边。”叶莲再次表示由衷地感谢。可是当天夜里,叶莲的病又加重了,高
      烧不退,并且梦呓不断。什么“判官来了,小鬼来了,来锁我了,来索命了!”
      “阎王爷,求求您,我不能死,我还要送小法回山东老家呢!”等等。次日上午,
      叶莲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道祥对娲兰说:“她已病入膏肓,恐怕是没救了。”到了
      下午,叶莲可能是回光返照,突然有了些精神,哭着对娲兰说:“大妹子,我自知
      病情沉重,不会撑多久了。您好人作到底,我有三件事相求……”娲兰也含泪说:
      “大姐,您有啥事尽管说,只要我们能办到,一定尽力而为。”叶莲说:“我死后,
      第一,请你们设法把小法送回山东他爹娘身边,好让他与爹娘团圆。第二,请你们
      给淮北我老家弟弟那里去封信,让他三年后把我的骨头背回去,葬在母亲的身边。
      第三,小法这孩子虽暂时住在这里,也该有个合适的名份,这孩子聪明可爱,我看
      你们就收他为义子吧!”娲兰点头一一答应。在一旁的小法,是何等的机灵,听完
      叶莲的话,当即跪下给道祥、娲兰磕头,口中连喊“爹!娘!”娲兰爱抚地把他搂
      在了怀里。这时叶莲又昏迷了过去,当天夜里便气绝身亡。娲兰夫妻买了口棺木,
      把她葬在县城北堤外的乱葬坟里,并立了一小块石碑。小法披麻带孝,手执白幡,
      口中连喊“师娘”,哭成了泪人儿。后来,每逢清明时节,娲兰都要带着小法去给
      叶莲上坟。数年后,叶莲的弟弟前来背走了她的尸骨,把她葬在了母亲的身边,实
      现了叶莲生前的遗愿,这是后话不提。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小法已经十六岁了,实际早已成为娲兰夫妻的
      养子。在这八年里,由于娲兰夫妻的精心呵护,小法已茁壮成长为一个人见人爱的
      半大小伙子。经过在私塾里的多年刻苦学习,小法也已是满腹经纶,老师鼓励他再
      苦学两年,就可以考秀才了。小法在学习之余,还帮着干家务,照看六个妹妹,并
      练习小时候跟爹和贾师兄、叶莲学的几路拳法、刀法和棍法。在这八年里,娲兰夫
      妻给山东荷泽小法的老家去过多封信,但都杳无音讯。道祥也曾亲自送过小法两次,
      一次因途遇兵乱,一次因路遭水灾,都幸脱不测,无功而返。
      
        这天,娲兰夫妻正合计着再次送小法回山东老家的事,突然,有徐村的徐大嫂
      前来报信说:“娲兰,你弟媳苗青云上吊了,家里乱成一团,快点儿回去看看吧。”
      于是,全家人便骤然一惊。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