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牵线美伊作交易
      
          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一贯奉行“两个支柱”的政策,
      即通过武装支持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使它们成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卫兵”。可惜,
      1979  年2 月霍梅尼回伊朗领导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国王,开始奉行“既不要西方
      也不要东方”的政策,并将美国视为“头号大魔鬼”,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在波斯湾
      的影响力。是年底,卡特政府允准巴列维避居美国,同时拒绝了霍梅尼冻结巴列维
      在美财产并将其引渡回国的要求。从此,两国处于敌对僵持状态。1980  年4 月,
      卡特进一步宣布与伊朗断交,冻结伊朗在美一切资产,将伊朗列入支持恐怖活动国
      家黑名单,禁止向伊朗提供武器,并要求其西方盟国支持这一“不屈行动计划”。
      1981  年里根上台执政后,继续对伊朗实行强硬政策,1984  年还与伊朗的死对头
      伊拉克恢复了外交关系。但经过数年的实践,里根及其亲信们不得不承认,孤立、
      遏制伊朗的政策并无多少实效,只能使之越走越远。而且,美国政府发现,要使自
      1984年3 月至1985  年上半年在黎巴嫩被绑架的6 名美国人质顺利获释,必须与伊
      朗打交道,因为真正控制黎巴嫩绑架者组织的就是伊朗伊斯兰解放运动组织。所以
      无论是队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还是为现时棘手的人质问题着想,里根政府都必须
      放弃对抗。转而采取与伊朗接触对话的政策。
      
          而伊朗自1980  年与伊拉克开战以来,旷日持久的战争已使其军备储存出现危
      机,特别是巴列维原先向美国购买的先进武器装备如飞机、导弹等损失严重、零部
      件奇缺,难以补充,结果使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大吃其亏。为扭转不利局面,伊朗也
      亟需与美国打通关节,进行武器交易。此外,如果伊朗再顽固坚持与伊拉克血战到
      底的政策,只能使苏、美、法诸大国及中东阿拉伯国家更加同情伊拉克,而使伊朗
      在国际上更趋孤立,国内以拉夫桑贾尼为首的温和派和以蒙塔泽里为首的强硬派之
      间的争斗也将随之升级。因此,为改变伊朗的国际处境、安抚国内温和派势力,霍
      梅尼也不得不考虑与美国改善关系。
      
          于是,1985  年7 月底,年迈体弱、重病缠身的霍梅尼在家中召见了奉命回国
      述职的驻南北美、西欧部分大使,意味深长地指示说:“为了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
      伊朗的国家利益,如果大撒旦(指美国——作者注)表示愿意改变它对伊朗的不友
      好政策,同美国进行接触也未尝不可嘛!”8 月初,美国从贝鲁特和海牙国际法庭
      两条渠道分别获悉: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对同美国恢复接触感兴趣,急切
      希望与美国进行谈判。
      
          8 月6 日,里根总统立即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国务卿舒尔茨、
      国防部长温伯格、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召至白宫二楼长方形
      主厅进行紧急磋商。里根和凯西主张,美国应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良机,与伊朗进行
      接触谈判,这样既能为人质获释带来希望,又可为影响霍梅尼之后的伊朗政局、恢
      复美国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创造条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而舒尔茨和温伯格认
      为,对这类重大而又微妙的事情切不可鲁莽草率,应仔细推敲研究,否则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俩的意见并没使里根放弃努力,他还是私下里口头
      授权麦克法兰去执行与伊朗进行接触的计划,并于年底补签了一个“总统决定”。
      
          麦克法兰领受这一重任后,首先将自己的助手波因德克斯特海军中将、诺思中
      校以及乔治城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伊朗问题专家里甸等罗致幕下,组成了一个秘密工
      作班子。然后,通过中间人试探伊朗宗教领袖能否施展其影响,使黎巴嫩恐怖主义
      组织释放被绑架的美国人质。得到的答复是含糊其辞的,但伊朗人同时暗示,他们
      希望能从美国获得巴列维时代所购买的战斗机等武器的零部件。这一要求使华盛顿
      陷入难堪的境地,因为当初就是美国倡议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的,现在却由美国首
      先破坏这一规定,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一旦暴露,美国何以向西方盟国交
      代。正当华盛顿方面感到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之际,它在中东的战略伙伴以色列设
      法为它解了围。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戴维·金奇建议西蒙·佩雷斯总理,以色
      列应急美国之所急,向美国承诺它可以通过以色列同伊朗接触。因为以色列长期来
      一直是伊朗所需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关系特殊;此外,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
      德”特工人员雅考伯·宁洛蒂长期在德黑兰潜伏活动,现在已是拥有百万家财的军
      火商,与伊朗官方高层往来密切。凭借这两个有利条件,以色列可以为美伊接触穿
      针引线、牵线搭桥。佩雷斯对此建议予以首肯,金奇随即赶赴华盛顿与麦克法兰交
      换看法,麦克法兰同意先通过宁洛蒂探听伊朗官方的口风。
      
          经过一番周折,以色列从其内线处获知:伊朗总理穆萨维答应,如果美国能将
      一飞机的军火运送至伊朗,伊朗将在24  小时之内设法使1 名美国人质获释。
      
          金奇立即将伊朗的上述意向转达给了美方,麦克法兰同意照此办理。
      
          不久,由以色列飞行员驾驶的一驾DC—8 型运输机,即满载着“陶”式反坦克
      导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德黑兰。但是,第二天却未见1 名美国人质获释。
      
          美、以又耐心等了几天,仍无结果,只得让宁洛蒂直接询问穆萨维总理,为何
      言而无信?穆萨维回答说,话可不能这么讲,在机场接走那批军火的是激进的伊朗
      革命卫队,而非伊朗政府;况且,人质并不由伊朗政府直接控制,当然不可能如愿
      获释。但如果再提供一飞机军火给伊朗,他愿意再试一下。
      
          宁洛蒂以伊朗未能履行运送1 次军火释放1 名人质为由予以拒绝。穆萨维赶紧
      表示,伊朗将送一张1000  万美元的支票给以色列,作为第一批军火的费用。
      
          1985  年9 月14  日,又一架DC—8 型运输机满载400 余枚“陶”式反坦克导
      弹,降落在伊朗大不里士机场。当天,被绑架了16  个月的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
      本杰明·韦尔首先获释。
      
          尽管为换取1 名人质,美国付出了较大代价,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但里根总统
      还是为此而高兴,马上打电话给佩雷斯,对以色列所给予的合作表示衷心感谢。
      
          随后,美国通过以色列第3 次将价值1000  万至1500  万美元的武器装备运到
      了伊朗。但这一次同第1 次一样,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有人质获释。
      美国对伊朗再次耍弄手腕深为不满,在最后一分钟取消了飞机第4 次起飞的命令。
      
          是年12  月4 日,因与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意见不合,麦克法兰辞去了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务,由波因德克斯特接替。差不多同一时期,金奇、宁洛蒂也
      在官场权力之争中失宠,被撵出舞台,由以色列总统的恐怖主义问题顾问阿米兰·
      尼尔取代。另外,美国最高领导层内部在是否继续同伊朗打交道这一问题上的矛盾
      分歧再度激化,使得美伊间的接触不得不暂告中断。
      
      
      
          直至1986  年1 月中旬,里根总统才断然决定恢复同伊朗的武器交易。
      
          于是,1986  年2 月,一艘满载导弹及飞机零部件的货轮又从以色列埃拉待港
      出发,经红海、阿拉伯海到达伊朗的阿巴斯港。可惜这批“货”送到后,仍未见人
      质获释。里根总统不禁暗暗着急,为迅速打开局面,他决定派麦克法兰作为专使随
      运载军火的飞机前往德黑兰,与伊朗官方进行直接谈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
      了《船桅》周刊和拉夫桑贾尼所披露的那戏剧性一幕。
      
          当然,麦克法兰的德黑兰之行并没能达到切实改善美伊关系的目的,但以武器
      换人质的做法还是获得了首肯。
      
          1986  年7 月2 日,又1 架满载武器弹药的巨型运输机轰然降落在德黑兰机场。
      7 月26  日,第2 名美国人质劳伦斯·詹科牧师在黎巴嫩获释。
      
          10  月7 日,瑞典军火商租用丹麦的“摩尔苏”货轮,从以色列埃拉特港装上
      26  箱用于维修美制坦克大炮的零部件,启程开往伊朗阿巴斯港。11  月2 日,第
      3 名美国人质、美国大学医院院长戴维·雅各布森获释。
      
          但人质看来是放不完的,因为不断有新的“货源”补充。在虐科获得自由之后,
      白宫不久又给伊朗送去500 枚导弹,并通令国务院全神守候更多人质被释放的消息。
      消息终于等到了,却是又有3 名美国人在贝鲁特被绑架。
      
          据有关人士透露,截至1986  年11  月4 日美伊秘密交易被揭发,美国至少已
      向伊朗出售了2008  枚“陶”式反坦克导弹、235 枚“隼”式地对空导弹和大批作
      战飞机、坦克的零部件。付出如此高昂代价的结果是3 名美国人质得以回国与亲人
      团聚,同时美方获得了1200  万至3000  万美元的购货款项。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