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庇权贵作假欺世
      
          国商集团的刨始人是巴基斯坦银行家哈桑·阿贝迪,此人最大的特长是能竭力
      巴结那些对他有用的人物。例如,在60  年代,他为了给拉台尔银行拉来阿拉伯富
      翁的存款,曾只身飞往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用一块精美华丽的手工地毯作为礼物
      敲开了阿布扎比统治者的宫殿大门,受到阿布扎比统治者希克·扎耶德的召见,结
      果拉台尔银行成为在阿布扎比开设分行的第一家外国银行。
      
          正当阿贝迪在拉合尔银行如鱼得水、步步高升之际,1972  年初,阿里·布托
      政府宣布巴基斯坦实行国有化政策,拉合尔银行也被收归国有,阿贝迪因被怀疑有
      不法行为而遭警方监视。正是在这被监控的空闲时期,阿贝迪萌生了成立国际信用
      商业银行的设想,并决心使之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银行”。但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没有相当的资金要想办银行简直是异想天开。
      
          正当阿贝迪为此伤透脑筋的时候,机会来了。阿布扎比统治者希克·扎耶德存
      放在地窖里的钱不慎被老鼠吃掉了,他的顾问就劝他把其余近200 万美元的钱存到
      银行里去。扎耶德一下就想到了阿贝迪,阿贝迪喜出望外,照单全收,另从美国银
      行处搞到60  多万美元的资助,这样实际共有250 万美元资金,对外却虚报为1000 
      万美元,于1972  年12  月宣布国商正式开业,总部设在卢森堡。
      
          尽管国商创业时资金短缺,先天不足,但生逢其时,不久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油
      价扶摇直上,阿贝迪看准时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石油开发,获取高额利润。5 年
      后,他又与沙特阿拉伯富翁格尔夫·法罗恩家族联手经营,资产成倍增长,使国商
      一跃而为国际性银行集团,跻身于世界大银行之列。进入80  年代后,国商大量吸
      收海湾产油国剩余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总值高达250 亿美元,储户逾百万,
      可谓盛极一时。
      
          可人们哪里知道,国商的这一繁荣景象只是虚有其表。
      
          普赖斯·沃尔特豪斯审计公司在1991  年7 月22  日向法院提交的一份审查报
      告中指出,国商的经营管理混乱不堪,因而从70  年代末起就陷入了亏损状态,仅
      1977~1985  年,亏损额就增加了15  亿美元。卢森堡金融管理局也发现仅1990  
      年度国商就亏损5. 26 亿美元,远远超出其资本总额3. 68 亿美元。英格兰银行委
      派的临时清盘人罗斯审计师估计,国商集团亏损总额可能超过40  亿美元,连续亏
      损已达15  年之久,据此推测,很可能它压根儿就没有赚过钱!
      
          那么,国商为什么能在各国金融监督机构眼皮底下,安然度过15  个年头,并
      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假象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它玩弄了两种手段:一是贿赂收买各国政府高官显要,
      拉大旗作虎皮;二是在银行业务方面大做假帐,瞒天过海。
      
          在国商的大本营西亚中东地区,阿贝迪创业之初就与各国王室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与阿联酋总统扎耶德是60  年代就订交的老朋友,所以每当扎耶德去巴基斯坦卡
      拉奇休假时,阿贝迪总是陪侍左右,或外出打猎,或坐而论道。
      
          对这样一位莫逆之交的事业,扎耶德自然鼎力相助,不仅在其银行中注入巨额
      资金,而且帮助阿贝迪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
      
          在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及现总统伊沙克汗与阿贝迪过从甚密,因而他
      们的亲属受雇于国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外,孟加拉国前总统艾尔沙德、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与国商的关系也非同一
      般,据说马科斯的巨额贪污款就是假手国商转移到瑞士去的。
      
          在美国,国商虽然早就设立了办事处,但稍知其底细的银行都不愿与它做生意,
      更无法吸引新的存款客户。为了迅速打开局面,阿贝迪苦思良策,最后瞄准了卡特
      总统密友、联邦预算局长勃特兰姆·莱斯。这不仅是由于莱斯手握重权,而且是因
      为莱斯拥有巨额股份的佐治亚国民银行此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是国商收买的最
      佳对象。于是,阿贝迪先以年薪10  万美元聘请莱斯为国商顾问,然后通过合伙人
      高斯·弗朗以240 万美元的高阶收购了莱斯在佐治亚国民银行的股份,使莱斯免受
      任何损失。此后,莱斯又从国商获得了350 万美元的贷款,用以还债投资。莱斯无
      意中从国商得到这么多好处,自然对阿贝迪感激不尽,于是他投桃报李,利用职务
      之便为国商争取华盛顿诸银行的股份,并将阿贝迪引荐给卡特总统等达官贵人。从
      此,国商在美国有了强硬的靠山,活动范围迅速拓展,1977  年,国商以一位沙特
      阿拉伯富商的名义想收购华盛顿的通用财务银行,美国联邦证券管理委员会发现内
      有隐情故不予批准。阿贝迪遂聘请著名律师、美国前国防部长克利福德为法津顾问,
      再由克利福德出面作保,由几位阿位伯富商合资购下通用财务银行,改称第一美洲
      银行,克利福德出任董事长。短短几年中,第一美洲银行又兼并了另外8 家地方银
      行,组成第一美洲银行集团,成为哥伦比亚特区首屈一指的大银行。
      
          在中南美洲,前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秘鲁前总统加西亚、秘鲁前中央银
      行行长菲格罗亚、阿根廷现总统梅内姆等都与国商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在欧洲,英国前首相卡拉汉等人也与国商有瓜葛。
      
          在非洲,赞比亚前外长、喀麦隆前海关关长等更是直接出任国商分行董事长、
      总经理等要职。
      
          就这样,国商通过高薪延聘、巨额贿赂、帮做生意等手法收买拉拢各国要人,
      精心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遍布全球的政治关系网。有了这张保护网,国商的一切活
      动就无往而不胜,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安然过关。以致在这次全球性查封国商行动
      后不久,就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发表声明,称当地国商分行并未参与任何非法活动,
      可继续营业。巴基斯坦政府更是断然拒绝了美国试图引渡阿贝迪去美国受审的要求,
      足见国商势力之大。
      
          除此之外,国商获得“成功”的另一法门就是大做假帐,瞒天过海。细言之,
      则有以下几种惯用伎俩:
      
      
      
          虚报收益。国商曾利用一个名为“福克”的公司获取资金,然后虚构帐户,把
      这些资金作为客户偿还国商的贷款利息再存入国商,以此表明其有“正常收益”。
      实际上,“福克”公司本身就是国商持股企业,它只是另打慈善企业招牌,为国商
      效犬马之劳而已。
      
          无记录存款。即存款来源无案可查,有的储户纯粹是无中生有的捏造。
      
          例如,国商有一个名叫“通勃威德”的储户,存款高达3. 58 亿美元,可此人
      从未露过面,亦无通讯地址,估计这就是一个虚构的储户,其数亿美元的存款当然
      也是子虚乌有的假象。
      
          不记录存款。即有存款而不按规定入帐,只把它们记录在部分经理或行政人员
      的私人档案内。据查,仅国商一位前行政总裁就私藏了6000  份这样的银行档案。
      
          虚构贷款。在国商的帐本上有一位名叫卡利里的贷户,共借支1.5 亿美元,但
      既找不到此人的贷款合同,也没有任何往来书信,这极有可能又是国商的杜撰,而
      那笔巨款却不知所终。
      
          以股东或相关人员名义贷款。据帐面记载,1988  年至1989  年,国商一些大
      股东及相关人员在银行的存款大幅度减少,由8 亿美元减至3. 26 亿美元;与此同
      时,他们的借贷数目却在直线上升,从2.6 亿美元激增至6.47亿美元。更令人不可
      思议的是,这些所谓的贷款大多没有按常规所必须具备的契约文件,因而常给人以
      可乘之机。据说,一位名叫阿布达罕的股东以其沙特阿拉伯的房地产作抵押,从卢
      森堡国商分行借贷了3. 13 亿美元。但事后经调查发现,那所谓的“房地产”原来
      只是一块不毛之地,几无价值可言,对此国商只能自食其果。
      
          就这样,国商把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金滥用、转移一空,成了将上百万
      储户推向绝境的“超级钱坑”。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