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没有归属感的孤独(1)
      
        第七幕 没有归属感的孤独
      
        ■
      
        注定吃亏的伏笔
      
        阿敏的成长环境,注定他的人格不可能完整。
      
        阿敏的青少年,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这就会让他认为,暴力,是解决问
      题的最好办法,不是杀人,就是被人杀。武力是否强大,决定一切。这就决定阿
      敏对复杂问题,缺少分析、推敲和衡量。
      
        在父亲被囚之后,阿敏从刀下得以生还,被人收养,心里怎能没有阴影?因
      为有这样的政治污点,背后难免有人指指点点,使他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为了活
      得有尊严,他不得不在战场上,杀更多的人,抢更多的东西,证明他存在的价值。
      
        因为阿敏为后金的建立,立过汗马功劳,能力在圈子里数一数二,又使他很
      自负,瞧不起靠关系、靠出身获得位子的那些人,也不愿意靠近那些人。他认为,
      自己所得的一切,不是别人的恩赐,全是自己用命还来的。
      
        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阿敏,没读过几天书,修养自然不高,性格必然属
      于喜怒无常、心硬口冷,说话不考虑听者的感受,办事随意性非常强。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在兄弟中,虽排老二,但战功最多,资格最老,说话、
      办事更是由着性子来。他觉得,别人帮他办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感
      恩;如果别人帮他做100 件事,前99件办得非常好,最后1 件办砸了,他只记得
      最后没办好的那件事。
      
        按理说,阿敏经常带兵打仗,有很多机会培养自己的嫡系。正是因为他有这
      样的性格、这样的习惯,使很多人对他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根本不愿意
      与他交往、靠近。就连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对他也是敬而远之。
      
        因为不知道尊重,不知道感恩,又很自负,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导致阿敏在
      后金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也没交下几个知心朋友,只有镶蓝旗的主管旗务大臣
      固三泰,副将傅尔丹、佐旗大臣孟坦、舒赛等,跟他的关系还算过得去。在他的
      镶蓝旗,很多人都抱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工
      资、混日子。很多人怕阿敏,但不服他,更不尊重他,跟着他,只不过想从他这
      里多捞点儿好处。
      
        阿敏在即位这件事上,从没想过,更没准备过。不过,他对掌握两旗兵力的
      代善父子3 人,齐拥皇太极做大汗这件事,也是非常瞧不起。在他眼里,代善就
      是一个软包蛋,不会有大出息的窝囊废。
      
        阿敏见到代善,虽然一口一个二哥地叫着,却打心眼里就瞧不上这个没脾气、
      没骨气、没霸气的“三无”贝勒。
      
        皇太极登基后两个月,也就是1626年10月,蒙古扎噜特部趁大金国新领导班
      子刚刚成立,内部不稳,就起来闹事。皇太极把三个大贝勒、十个小贝勒请来开
      会,研究怎么办。
      
        代善、阿敏自然主张出战。于是,留皇太极看家,代善和阿敏带着后金精锐
      部队前去征讨。
      
        仗,打得异常顺利,轻松擒获了包括酋长巴克父子在内等14个贝勒,又杀死
      了鄂尔寨图贝勒,缴获牛羊、马匹无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