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多数人的需要,抵不上一个人的需要(7)
      
        建州圈子高层这么一乱,正是努尔哈赤需要的。他就是想先把圈子里的水搅
      浑,然后摸到自己需要的鱼。
      
        努尔哈赤见四大贝勒五大臣一起反对褚英,心里窃喜,但表面上还得做出公
      正、公平的样子。他对这些人说:“你们是建州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要为自己
      说的话、办的事负责。我不可能听你们的一面之词,就做决定下结论,我要亲自
      进行缜密的调查。既然你们认为褚英有这么多条罪状,那就在罪状上签上你们的
      大名。如果不敢为你们所言负责,那就别签。”
      
        四大贝勒五大臣知道,他们现在是给一把手配戏,当然要卖力气演出。他们
      信誓旦旦地说,我们既然说了,就能为我们所说的话负责,刀架脖子也不改。于
      是,他们毫不犹豫地签名画押。
      
        努尔哈赤把众人俱名的罪状,摆在褚英的面前,问他对此怎么看。
      
        褚英看后,联想到前几天与父汗的争吵,顿时啥都明白了。
      
        褚英扪心自问,自从自己代理国政以来,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建州的发展
      和壮大,根本就没考虑过个人的前途。自己不贪、不占、不畏权势,不管什么事
      情,涉及到谁的利益,自己都是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办事,按律执行。
      
        为了整治圈子里的陈规陋习,难免会与圈子高层的利益发生冲突。一些人,
      仗着自己有军功,为圈子做过贡献,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有组织无纪律,
      有地位无人性,为所欲为,已经成为严重损害圈子健康的病毒。作为父汗的助手,
      他不能熟视无赌。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贵族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褚英一直认为,父汗和他一样,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健康发展,
      永远是首要任务。他所做的一切,父汗应该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现在看来,
      父汗并不是这样的人。最起码,他为国家的苦心经营,不是父汗最需要的。
      
        褚英明白,如果没有父汗的授意,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绝对不敢拿着身家性
      命跟他这个二把手过不去。他们敢这样公开造谣中伤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有力
      的支持。
      
        在一个圈子,一个光明正大的人,面对十个心怀叵测的人,肯定要吃亏的。
      
        一个人,可以做好人,可以做好事,但不一定得到好报。
      
        褚英对自己曾经无比尊重的父汗,对是非颠倒的圈子,从希望变成失望,从
      失望变成绝望。
      
        他能做的,只有沉默,也只能沉默。
      
        努尔哈赤见褚英如此倔强,还真有点心虚。毕竟,他知道,从建设圈子的角
      度看,褚英所为并没有错,而且完全正确。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站在一
      把手的队列之外。
      
        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圈主,不想就此偏居东北一隅,手下有群打手,
      有房子有地有女人,就满足了。他要的,是更庞大、更富足的天下第一大圈子。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个圈子。圈子里的人,必须
      对他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
      
        任何圈子里,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褚英是有能力的人,也是努尔哈赤最
      不放心的人。二把手有能力却不让一把手放心,一把手就会做出对彼此都省心的
      选择,哪怕是不公平的。二把手的公平,和一把手的野心相比,永远不值得一提。
      
        人类会有很多死法。冤死,就是其中的一种。
      
        努尔哈赤肯定要在褚英面前扮演正确、正义的使者,他指着褚英大骂道:
      “对他们的控告,你既然无话可说,我不得不认为他们说对了。我,年事已高,
      对外,不能舞戈伐敌;对内,不能全身心处理政务。因此,特意把更多的战事、
      政事交给你,把大量的部属、牛羊甚至金银都交给你分配、处理。我这样做的目
      的,就是让你拿着东西收买人心,树立权威。你可到好,被提拔没几天,就把东
      西全搬到自家后院仓库里去了。你自己大口吃肉,别人一点儿汤都喝不着。你要
      是偷偷摸摸地这样做,也就罢了,还得意洋洋地把这当成本事,到处炫耀,闹得
      天怒人怨,姑子不得睡,和尚不得安。既然你没资格当这个圈主,那就别当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