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及其法理(4)
      
          五、票据权利与票据责任〖*2〗(一)票据权利1 票据权利的概念及种类票
      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
      索权两种。付款请求权是持票人最主要的权利,是持票人向票据主债务人行使的权
      力,是票据权利的第一次请求权。票据主债务人因票据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汇票中,
      它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或承兑人及其保证人;在本票中,它是指本票发票人及其保证
      人;在支票中,它是指支票的付款人。
      
          追索权,又称偿还请求权,是持票人在行使或保全票据上权利,向应偿还票据
      金额义务人行使的权利。《票据法》第61条规定,票据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
      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票据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追索权是票据的第二次
      请求权,只有在票据权利的第一次请求权得不到实现时,也就是说,当持票人行使
      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时,方可行使。
      
          2 票据权利的取得和消灭
      
          票据权利的取得,亦称票据权利的发生。行为人合法取得票据,即取得了票据
      权利。当事人取得票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  从出票人处取得; 
      
          (2 )  从持有票据的人处受让票据; 
      
          (3 )  依税收、继承、赠与、企业合并等方式获得票据; 
      
          取得票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 
      
          (2 )  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之限制。
      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3 )  因欺诈、偷盗、胁迫、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
      权利。 
      
          3 票据丧失的补救
      
          票据为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必须以占有票据为前提,因此,
      票据丧失后持票人就不能或暂时不能行使票据权利,而且在相对丧失的情况下有被
      他人冒领票据金额或被他人善意取得的风险。可见,票据丧失对持票人的利益影响
      重大。《票据法》对票据丧失规定了三种补救方法:挂失止付、公示催告程序、提
      起诉讼。
      
          (1 )  挂失止付。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票据丧失的事实通知票据的付款人,
      并指示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款项的一种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挂失止付制度是我国
      固有的习惯做法,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使失票人用十分简便的手续
      来保障自己的票据权利。同时,为了不损害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善意并给付对
      价的正当持票人的权利,《票据法》进一步规定,申请挂失止付人在3 日内,可以
      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诉讼,以尽早结束票据权利处于不明确状态。 
      
          (2 )  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是人民法院根据失票人的申请,以公告
      的方法,告知并催促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如不申报权
      利,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票据无效的程序。《民事诉讼法》第18章第193 条至198
      条对此作了专章规定。 
      
          (3 )  提起诉讼。《票据法》规定失票人有权向人民法院就丧失票据提起诉
      讼,实际上这是借鉴了英美法系国家的普通诉讼制度,也是对公示催告制度的补充
      与完善。但《票据法》对失票人如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没有详加规定,因此在实
      践中,其操作有些困难,须在将来出台的配套法规中进一步加以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失票人常常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申明某
      某汇票、支票作废。这种做法于法无据,故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4 利益偿还请求权
      
      
      
          利益偿还请求权,是指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因超过票据时效或者因票据记
      载事项欠缺而归于消灭的,依票据法的规定,对于出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
      的限度内,得请求偿还该项利益的权利。
      
          由于票据时效期间较短,持票人与普通债权人相比更容易因时效期满而丧失票
      据权利。同时,票据是一种严格的要式文义证券,持票人稍一疏忽,不遵守这些规
      定,也有丧失权利而受到损失的可能。在这两种情况下,票据的发票人或承兑人常
      有可能坐收利益。例如,甲收到乙的货物后,给其签发一张金额为5 万元的支票,
      乙收到支票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在6 个月内到银行取款。6 个月后,根据《票据法》
      关于支票时效的规定,乙的票据权利归于消灭。如果法律不给予其他补救手段,则
      对乙来说损失太大,这有失公正。为了纠正这种可能产生的不公正,各国和各地区
      的票据法一般都设置了利益偿还制度,以谋求票据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票据法》
      第18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
      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
      当的利益。”
      
          (二)票据责任
      
          《票据法》规定:票据责任是票据债务人必须向持票人履行的支付票据金额的
      义务。票据债务人依法履行其义务,是持票人取得票据金额,实现其票据权利的保
      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但
      还不够完善。我国的票据实践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商业汇票
      的使用曾一度陷入困境,推广不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票据债务人不讲信用,以
      各种借口向持票人提出无理抗辩,不愿承担票据责任,致使大量的票据纠纷发生。
      这不仅损害了票据的信誉,在较大程度上也扰乱了商品交易的秩序。为严肃票据责
      任,《票据法》对票据责任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明确哪些人是票据债务人,
      在什么条件下必须承担责任,以及对在什么情况下不得抗辩等问题,这是十分必要
      的。《票据法》对票据责任制度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1) 明确规定在票据上签章的人(包括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均
      为票据债务人,必须按照票据上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 
      
          (2) 汇票的付款人或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为票据的主债务人,负有无条件支
      付票据金额的责任;汇票和支票的出票人及其保证人,汇票、本票和支票的背书人
      及其保证人负有担保承兑和担保付款的责任;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负
      有连带的责任。 
      
          (3) 限制票据债务人的抗辩权。《票据法》第13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
      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
      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
      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本法所称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本法
      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也就是说,票据债务人除非在持票人有
      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情况下,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拒绝向持
      票人履行票据债务,也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拒绝向持票人履行票据
      债务。[案例51] 
      
          1996年8 月10日,甘肃某电器公司与浙江某无线电厂签订了订货合同,商定由
      无线电厂供应五种型号的“星星”牌音响800 台,总价款36万元,结算方式为银行
      承兑汇票。合同签订后,该电器公司签发了金额为36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收
      款人为浙江某无线电厂,并向自己的开户行农行申请了承兑。同年10月6 日,该电
      器公司收到货物。投放市场后,因该批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甘肃省工商局扣
      押封存,该电器公司即向其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要求浙江某无线电厂退还货款,
      赔偿损失,同时申请法院裁定农行暂停支付其申请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浙江某无
      线电厂也不甘示弱,要求自己的开户行建行对汇票进行贴现。建行按操作规程向农
      行查询后,发出了银行承兑汇票划付报单。同时,该无线电厂还向农行发出传真,
      表示汇票如遭拒付,将向法院起诉农行,请求赔偿损失。
      
          当地法院驳回了甘肃某电器公司要求裁定农行暂停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请求,
      要求农行在收到建行发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划付报单后,如期履行承兑义务,将36万
      元划拨到建行浙江某无线电厂的账户。
      
          本案涉及与票据有关的基础关系以及票据行为及票据的权利与责任等票据法律
      关系。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