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企业法(3)
      
          ( 五) 按组织形式分类按组织形式分类,企业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人投资经营,企业财产及收益归投资者一人所有,对债
      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
      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我国的公司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其中,国有
      独资公司是指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
      司,其投资者只有一个,即国家。由于只有一个股东,故不设股东会。
      
          ( 六) 按企业间的从属关系分类
      
          根据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企业可分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并形成为企业集团;根
      据企业管辖与被管辖关系,企业可划分为总公司与分公司。
      
          1 母公司与子公司
      
          母公司与子公司是相对而言的。母公司是指通过持有其他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
      或资产,从而对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所以亦称为控股公司。受母公司控制、
      支配的公司叫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都具有法人资格。母公司一般是依据其掌握
      的子公司的控股权,通过其在子公司股东会及其董事会中的席位而产生的决策权,
      对子公司实施控制的。而企业集团就是以母公司为核心,通过股权纽带把多个企业
      联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多法人的企业群体(Pony)。企业集团是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企业组成的企业群体,本身并不是法人。企业集团是建立在公司法人制度基
      础之上的,其成员企业在法律上各自保持独立法人的地位。
      
          2 总公司与分公司
      
          总公司与分公司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个公司内部,采
      取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方式,其分支机构就是分公司,而负责并掌管整个企业经营、
      资金调度、人事安排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机构是总公司。分公司作为总公司所
      管辖的分支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性( 分公司一般没有独立的公司名
      称和章程;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资本,不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主体;分公司对外不独
      立承担民事责任;经营活动的结果由公司整体承受) 。
      
          三、企业法概述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国家都会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否则经济就不会繁荣发
      达,国民经济结构就会失去合理性;每一个国家都会制定颁布关于企业的立法,否
      则因企业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就无法调整,经济秩序会遭到毁坏。但是,世界上没有
      一个国家曾经制定过一部统一的名叫“企业法”的法律,甚至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的
      立法和实践中不存在“企业法”这一法律术语。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不可能
      像对刑法、民法、行政法那样对企业法界定其一般适用的标准含义,我们所能完成
      的定义性研究仅仅可能适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试图将其扩大地、延伸地理解,
      将会导致学术上的荒谬。
      
          ( 一) 企业法的概念
      
          企业法是规定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其调整企业内外部组织关系的法。企业法的调
      整对象是企业这种组织或者主体,它规定或调整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企业的
      法律地位和能力、企业的资本、出资者相互之间及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的内部组
      织机构、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关系等。企业是这一定义的核
      心,它决定着企业内部的构成和外部关系的性质,从而规定了企业法的范围。
      
          企业法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上的区分;有广义的企业法和狭义的企业法之分。
      
      
      
          企业法是一种组织法,有时企业法中规定了一些企业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是
      从属于组织的,所以企业法还是以组织性为主。同时还应该明确:表明是一种产业
      政策的有关法律规定,则不属于企业法的范围。产业政策法和企业组织之间没有什
      么必然关系,则不应该将产业政策法归为企业法的范围。
      
          ( 二) 企业法的渊源
      
          企业法的渊源是指企业法律规范存在的具体形式。我国企业法根据其制定的机
      关及效力分为五种,依次为:宪法、国际条约和惯例、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
      规。
      
          1 宪法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任何法律、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宪法中有关企业的规定,是企业立法的基本原则
      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企业法的法律基础。
      
          2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根据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本国国内法,因此,在适用国
      际条约及惯例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当我国国内法与我国所加入的或签订的
      国际条约或双边协定相抵触时,应该适用国际条约或协定;(2) 当国内法与已被该
      国承认的国际惯例相冲突时,一般适用国际惯例;(3) 对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某些条
      款或有违反我国社会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规定不予适用。
      
          在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的规定,而且还要注意国际上流行
      的国际惯例,特别是在企业的涉外活动中,这些往往很重要。例如,关于合同纠纷
      管辖权的规定,合同签订地的规定等等,有的就引用了国际惯例的内容。
      
          3 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其常务委员
      会制定的。前者被称为基本法律,后者被称为一般法律。
      
          4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它是以宪法
      和法律为依据,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否则无效。行政法规具有制定及时、见
      效快的特点,因此,不仅在国家管理的其他领域,而且在对企业的管理中,其作用
      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国家往
      往对某一地区或部门或某类问题给予特殊调整,其中最得力的方式就是通过制定行
      政法规。因此,在制定基本法律的同时,大量的行政法规也出现了,并且成为我国
      企业法的主要渊源。
      
          5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性文件。地方性法规也必须以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其
      效力不具有全国性,只在颁布机关所管辖的区域内有效。在这些地方法规中那些有
      关调整企业关系的规范,也是我国企业法的渊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
      因此我国的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和内容是十分浩繁的。
      
          ( 三) 企业法律责任
      
          企业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有限责任是指股东以有限的出资额为最高偿债限额,企业以有限的财产( 从静
      态看就是注册资本) 对债权人承担债务责任。如 A、B 、C 、D 、E 五个股东各出
      资10万元,以50万元注册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一年后如欠债200 万元,排除恶意抽
      逃、转移、隐匿财产及破产欺诈,如果企业正常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只以有
      限财产(50 万元) 面对债权(200万元) ,那么债权人有150 万元的债权得不到满足
      和偿还,只能算做一种交易风险,由债权人自担150 万元损失。有限责任最初的制
      度动机是为了刺激投资,保护投资。但经常有不诚信的商人利用有限责任,滥用公
      司人格。例如,一人开若干个公司,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利用子公司,或子公司
      利用母公司揽订单,把利润和财产转移走,以及目前流行的先分立、转移优良资产
      办新公司、再破产的破产欺诈。因此,各国法律又开始修正有限责任的负面效应,
      规定了“揭开公司面纱”的“直索责任”,即在滥用公司人格、公司人格混同、转
      移抽逃财产、破产欺诈的情况下不适用有限责任,而是绕过公司有限资产的“屏障”,
      追到公司身后的股东,从有限责任变无限责任。 
      
          无限责任是指出资人不仅以自己投入到经营体中的财产偿债,而且要以自己所
      有的财产( 除了生活必需品) 偿债,出资人之间相互担保,责任连带。如A 、B 、
      C三个自然人各出资5万元、计15万元创办合伙体。一年后经营亏损,合伙体欠债51
      万元,三人先以合伙体财产15万元( 假设无盈亏) 偿债,不足的36万元,仍要由三
      人按照出资比例和利润分配比例以三人各自财产继续清偿,直到偿完为止,三人每
      人偿债12万元。债权人有权向任何一人主张剩余36万元债权,如 A无钱还债,其他
      有能力的合伙人(B、C)替无能力的A 还债,今后合伙人之间再内部追偿替别人还的
      那部分,即B 、C 再向A 追讨替A 还的那部分债务额。无限连带责任的制度动机是
      加重出资人之间的责任,把出资人捆绑起来,共同向债权人担保债务额,以减少债
      权人的交易风险。 
      
          目前在我国,法人企业承担有限责任,非法人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非法人
      中的分支机构( 分公司、分厂、经营部) 的债务责任由总公司以有限资产对债权人
      偿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