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或“普通人”的世纪(3)
      
          初级和中级教育更是得到了普及,20世纪初,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约翰·杜威进行了教育改革运动。他提倡实用主义哲学,主张“在做中学”,他的
      目标是让每一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新教育反映了美国人的一种民主
      观念: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教育应该而且也能人人有份,发展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人人可以通过它去得到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手段。这一观念的体现是中学的扩展,原
      来在14~17岁的人口中,上中学的不到7%,到1920年,达到1/3 ,1950年达到3/4 ,
      1970年达到将近90% 。同上引书,第728 页。
      
          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美国作为一个富有生产力的工业社会的发展。没
      有哪一个人口差不多的国家有这样高的文化水准,也没有任何别的国家比美国的教
      育更针对每个青年人。教育的投入使美国公民普遍受益,在存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
      最大限度地缓解了阶层差异。
      
          再来看20世纪的美国文化特征。“平等的观念贯穿于美国的各种社会关系。…
      …当两个不同级别的人之间发生个人的接触,建立一种平等的气氛便成为各自潜在
      的愿望。”爱德华·C 斯图尔特、密尔顿·J 贝内特:《美国文化模式》,百
      花文艺出版社,2000 ,第120 页。大众消费社会一旦形成,就成为注重享乐和消费
      的新道德观的母体,加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广泛影响,人们开始认为清教
      主义是对人性的压抑。在美国文化中惯常的时尚流行的“上行下效”的方式变为
      “下行上效”。爵士音乐、崩克文化、迪斯科等,都是由下层群体中兴起,转而为
      寻求享受与发泄的中产阶级以上人士所接纳。在2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文化中流
      行新道德观,它的核心就是要及时行乐,充分享受社会的物质生活,道德上无顾忌。
      在这一时期流行的爵士音乐即是享乐主义的体现。其形式上放荡不羁,道德上反传
      统,追求感官的刺激,是消费社会的产物。
      
          这是一种强调金钱崇拜、物质占有和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将白领中产阶级引
      入一种“透明的生活”,讲究眼前的实惠和快乐,淡于名利地位的追求,反叛传统。
      这种享乐主义首先表现在新中产阶级的工作态度上。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工作是一种
      进取精神的体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但在享乐主义的背景下,
      工作只是为了获得金钱的一种手段,新的工作意识演变成为“工作越少越好,收入
      越多越好”。Mills,op cit, p 230 其次,享乐主义表现在中产阶级对成
      功的态度上,老式中产阶级成功的标志是拥有财产,而在消费时代,成功的模式更
      注重金钱,现代中产阶级也更重视成功本身和成功的目的,手段并不重要。米尔斯
      说:“目前受到强调的成功条件是灵活性而不是能力;是在同事、上司和规章制度
      中混事的本领,而不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勇往直前的闯劲;是你认识的人,而不
      是你懂得的知识;是自我表现的技巧和利用别人的窍门,而不是正人君子的道德、
      物质的成功和人格的可靠性;是对公司的忠心甚至以公司为家的精神,而不是创业
      的本领。”Mills,op cit,p263  
      
          到5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上走向思想一致,社会生活平稳,文
      化风气温和,被称为“丰裕社会”,这一代青年也由于无所作为而被命名为“沉默
      的一代”。
      
          但是,表层下的平静却掩盖不住激荡的波浪。对社会压抑的不满,到60年代爆
      发为“垮掉的一代”的反叛行为。其原因在于50年代的经济发展使得中产阶级享受
      到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越来越多地成为“组织人”——各种巨
      型公司、组织或者社区的一分子,他们乐于顺从既定习俗,愿意听从组织的指挥,
      以保住既得利益和经济安定,他们热衷于个人幸福,对一些社会问题漠然视之。
      “沉默的一代”与20年代的新中产阶级一样,耽于享乐。而“垮掉的一代”则大多
      是出身于中上层阶级,他们对于“沉默的一代”的无为状况大为反感,对个人意志
      的消失痛心疾首,起而否定既有的价值观念,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到60年代这发展
      成一种嬉皮士运动,成为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先声。反主流运动异军突起,指出美
      国尽管物质富裕,却导致人格异化,其领军人物有马尔库塞、米尔斯等思想大师以
      及“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针对美国社会问题,青年学生在反主流文化的影响
      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政治反叛运动,改革教育制度,分享民主制度,支持黑人民
      权,反对越战,这是美国中产阶级青年反对社会正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反叛行
      为,极大地影响了60年代后美国的社会生活。
      
      
      
          进入70年代以后,中产阶级的生活已经如爵士音乐时代一样,完全为享乐主义
      支配。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某种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李庆余、周桂银等,同
      前引书,第354 页。
      
          文化上的表现与政治上的作为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这个“普通人”的社会体现
      了公司化的进一步影响。公司在20世纪到来的时候比以往更加集中,也更加发达。
      大约192 万家公司,或者说总数的98% 只拥有全部工业公司资产的14% ,而略多
      于500 家公司大约拥有全部工业公司资产的83% ,这500 家工业公司在1970年雇佣
      了1460万名工人,占制造业全部就业人数的75%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
      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第295 页。由流水线技术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和
      技术合理化,推动了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规模化、集中化,大型科层制组织日渐
      成为社会的主角。这些组织需要接受专门训练的、深入而狭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而不是自我培养和广博的学识。许多已有的工作被分割开,经过标准化而被纳入具
      有高级技能和服务的官僚组织。许多原来处于分散状态的专门职业领域也因技术环
      境的复杂化而转向制度化机构,聚集在大型官僚机构中。由于现代官僚体制及其正
      规化理性管理将取代市场调节功能和阶级争夺关系,形成高度权威之下由行政机器
      维持的合法统治秩序。这使大多数中产阶级的独立性受到影响,这些置身于巨型公
      司、组织或者社区内的“组织人”更愿意选择顺从,安于个人享受,对一些社会问
      题漠然视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