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特征(3)
      
          对俄罗斯中产阶级收入的分析,因其客观性和代表性,成为解释社会分层及中
      产阶级特征的必要依据之一。如果说家庭月平均收入1000卢布是划分中产阶级的底
      线,那么,家庭月平均收入1500卢布则是区分下层和中层的界限,家庭月平均收入
      3000卢布及以上就成为中层和上层的分水岭。虽然与西欧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俄
      罗斯中产阶级的收入相对微薄,但应该看到,俄罗斯人享有国家津贴,持有有价证
      券,只需支付低廉的房租和交通运输费。如果重新计算该部分价值的话,人均收入
      至少应增加一倍,事实上应该增加两倍,而且调查所得到的收入数据还不包括许多
      影子经济的收入。此外,私有化进程中以象征性价格或无偿的方式得到的房屋、别
      墅、花园等,使中产阶级拥有了许多不动产。Там  же    С105 ~106 
      因此,将收入作为俄罗斯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的必要依据的同时,必须考察中产阶
      级财产状况的各个方面,这是研究俄罗斯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之处。  另一个需特
      别看待的是住房问题。俄罗斯中产阶级大部分拥有三个房间以上的住宅、别墅或带
      花园的房屋产权,家庭人均面积15平方米以上。符合这一标准的为中产阶级下层,
      人均面积30平方米以上是中产阶级上层,16~30平方米则属于各种收入群体。Та
      м  же    С117 也就是说,与收入相比,住房面积和数量作为社会分层
      指标的意义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一方面现有住房作为苏联时期社会福利制度的遗
      留物,并不能反映近十几年俄罗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也不与当前的收入有着直
      接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众多由社会底层上升至中产阶级行列的人,目前还无足够
      的能力为自己扩大或改善住房条件。因此,在住宅面积超过人均40平方米的人群中,
      出现不少属于社会下层特别是领取退休金的孤独老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单论数量的
      问题,主要在于忽略房屋内在质量所代表的意义,比如中产阶级上层所拥有的套房
      与大部分中产阶级下层所居住的厨房、厕所、浴室公用的公共住宅之间的差别光看
      数量就很难有所区别。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住宅质量才是一个关键的分层指
      标,一般来说,只有中产阶级上层人士才可能拥有一套现代化的高品质住宅。 
      
          至于收支结构和消费需求,中产阶级上层大约有一半人的基本收入来源是工资,
      约40% 人的收入来自于企业活动。中层2/3 的人依靠工资生活,1/4 的人主要收入
      为企业活动。下层超过80% 的人收入来源于工资。Там  же    С94~95
      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虽然在某些类别如医疗付费服务及
      子女付费教育服务上由于是各阶层必需的支出,因而没有大的区别,但在总体支出
      与支出项目上却与中产阶级的地位状况相关。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
      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
      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
      尽管一些项目的数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 以上。而中产阶级下层在服装、鞋类、
      日常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节俭开支,中层则常常节约休假的
      开支。在各种使用的物品上分化并不明显,其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拥有物品本身,而
      更多表现为品牌和价格上的区别。只有像洗碗机、近年来购买的新品牌的冰箱、汽
      车等物品才具有一定的分层标志。此外,拥有个人电脑也是区分部分具有较高专业
      技能的中产阶级的标志。 
      
      
      
          形成俄罗斯中产阶级经济行为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其满
      意度。中产阶级大体上满意于自己的工作,其肯定评价随着社会等级的上升而相应
      增加。大部分人的兴趣集中于工作方面,而不是日常生活及消费上。对于中产阶级
      来说,“有兴趣的工作”给他们展现了最具价值意义的内容,这是一个本质上非享
      受型的迷恋工作与劳动的阶级。工作的发展前景、创新精神与能力是中产阶级上层
      主要的评价因素,其他阶层则主要为工作兴趣。上层对工作的不满在于它们“令人
      疲惫”,而其他阶层,尤其是下层则不满于工资报酬,技术工人更多抱怨不卫生的
      工作环境,年轻人则比其他人更少对工作的兴趣。小企业里的职员和技术员、个体
      户和自由职业者感到工作没有前途。中产阶级对待工作的态度主要取决于文化程度、
      职务地位以及在国营或私营部门工作。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正面评价越多,
      文化程度越低,负面评价越多。许多中产阶级在经济活动中担任领导者和组织者,
      并形成了与下属最为普遍的几种行为方式:伙伴关系、同胞式关系、官僚式方式和
      家长式风格。它们受到工作者所处地位、所有制形式及企业规模的制约。而前两种
      形式明显受到被调查者的偏爱。官僚式方式(这里一切我说了算!)最坚定的支持
      者是来自私营部门的企业家,通常是不超过10名工人的小企业,这说明在俄罗斯私
      营企业并不总是民主管理文化的发源地。伙伴关系较多体现在大型国有及股份制企
      业的领导人及1/3 的私营企业家身上,同胞式关系在1/2 的家庭经营组织里占了上
      风。领导人文化程度较低,倾向于同胞式关系,官僚式和民主式两种相反的管理方
      式都出现在接受高等教育者身上。而物质状况与管理作风之间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
      象:物质富裕程度高的人是官僚式管理方式的坚定拥护者,中等富裕者接受伙伴关
      系,而低物质保障者和穷人则显示他们完全与管理方式无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