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纯情洗去我们心上浮华的风尘
      
          ——有感于《情定落日桥》楠竹
      
          在这个年代,当一批又一批的写手公开自己的感情隐私、写真照片时,当媒体
      上铺天涌来某和某某不得不说的口述故事时,读者的心灵似乎也不再容易被感动了。
      
          然而,我还是希望自己容易并且经常被感动。在我看来被感动也是一种享受,
      那是造物赋予的天生本能,不仅不该被压抑克制,更要处处呈现出来。一个容易被
      感动和容易感动他人的人,应当是具有某些非凡的品质和魔力的,至少,他们会是
      一群心灵完美丰富的人。现在都市里的人们似乎是渴望着感动而不可能了,美男作
      家和美女作家轮番轰炸下的人们都已经审美疲劳,追寻刺激却不得不面对“太阳底
      下无新事”本来局面,到最后反倒更颓然。
      
          在很多作品中,沉痛往事被时光之手化作轻描淡写的云烟,岁月的黄金在心头
      磨砺出不再脆弱的伤痕,写作者不但自己追逐着浮华的泡沫,作品中的风尘味道也
      使得读者蜕弃了内心的童真。在阅读和写作的世界中,人生成为了某种流程和形式,
      人们变成戴着面具披上枷锁的工具,穿梭在人群似乎是走在战场上。冷漠、孤独、
      厌倦,如影随形,都市里的人们再也享受不到天生的感情的复杂丰富,也领略不到
      神圣的命运所隐含的深奥内涵。有人说这是个众神狂欢时代,写作正在堕落,我们
      无法在“精神世界”找到归宿,沉沦的心无法得到救赎。
      
          然而终于有什么感动了我一把。在当下的阅读语境里,《情定落日桥》竟成为
      一个能够感动我的“异数”。从出版的黑话来说,它没有“卖点”,然而她却这么
      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
      
          刘小枫说,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只有一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它维系着每个人的灵
      魂不至于堕落炼狱,这个细线就是个人的内心之善与纯洁。现在,70年代正贴在一
      大群人的脊背上,成为一种标签,同时也成为不可推卸的负担。理想主义,还没有
      从这一代人的集体视野里退去,诗意的色彩,还在这群人的背后打出略微有点不合
      时宜的光环。而这一本标示着“70年代私人史”的个人化文本,更是如此突出了一
      个当下无比匮乏因而异常鲜明的特质:纯情。
      
          想起来纯情,似乎叫人有点不好意思。
      
          纯情意味着青涩,意味着不成熟,意味着花已落果未熟的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意味着陌生和娇羞,意味着在离家远一点的地方摔倒又摔倒,最后不得不自己站起
      来的尝试,意味着当那人在暗中滋生“不再摔倒”这一意念的短暂刹那,纯情就已
      经绝尘而去。
      
          走向成熟和强大是我们一生的主题,因此纯情就是不可逆的,纯情如生命一样
      只来一次,并不多做停留。生命可以很漫长,而纯情只是一瞬间——时光流逝构成
      生命的全部内容,但到最后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是的,到最后总会有东西给我们
      留下来。
      
          诗歌和记忆是人类抗拒时光流逝的武器,在这场抗拒之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作
      品,这些作品讴歌了人类的灵性和之爱,也讴歌了人心的深沉和繁丽,同时也使得
      人性的光辉因之不朽。但是文学史上,纯情可没有很高的待遇。在奥德赛的诗歌中,
      纯情是胆怯的脚步;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纯情是软弱的动摇。而对在革命时代诞生
      的孩子来说,纯情,却是一个让人稍微感到可恼的定语,横加在少年青涩的笑容上。
      
      
      
          认识到纯情的可贵,大概只会是这样一个情形:一个伟大古老的国度整体上从
      农业时代快速地转型向现代社会的瞬间。在这一瞬间,作为这个时代最年轻的老人
      ——七十年代人,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失去纯情的痛楚,目睹了她的谢幕,纯情是
      我们化蛹成蝶褪去的皮,就好比一面逝去的旗帜飘落向记忆远处。当我们终于意识
      到纯情的美丽,竟然是因为我们已经成熟,多么可叹的流年岁月!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确然是“一次中国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的集体告别仪式”,从今而后,我们只能
      打起精神,饱经风霜铁石心肠了。
      
          在这个观盖繁华的年代和城市里,我竟然为一本书的纯情而感动得心醉神迷,
      就因为它真实坦率之余还带着那么一点纯情。现在,真实和坦率已经泛滥成灾,可
      一丝珍贵的纯情却给一切镀上了黄金般的高贵底色,不容亵渎。我想说,让这样的
      感动来得再多一点吧,让那些纯情岁月的华章,洗去堆积在我们心头的浮华风尘,
      引领我再次回首我们共同有过的纯真岁月。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