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千山万水
      
          泰戈尔: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2003年3 月  休斯敦 
      
          长久以来,除了<<阿甘正传>>当中阿甘徒步跑万里的镜头令我印象深刻,除此
      之外,任何一部与美国人有关的电影,即使是贫苦阶层的劳苦大众,也能驶出一辆
      摇摇晃晃的小车,因而我一直坚   
      
          定美国是" 车轮上的国家" 这句话。
      
          没想到,到了美国之后,我开始彻底地沦为了比劳苦大众还大众的阶层,因为
      没车。
      
          休斯敦是一个没有地铁的城市,初到休斯敦的那一天,所幸还有体坛周报的特
      约记者詹敏坚到机场接我,否则一定在偌大的布什机场迷路不可,因为美国机场多
      的是shuttle bus(就是那种各种旅馆提供的公车,有的是免费,有的收取一定的费
      用) ,少的是cab (出租车),来来往往的shuttle bus 简直让初到的我迷惑不清。
      那时候看到满大街的车流如海,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偶而穿越城市街道的时候,
      视线所触及处,看见街灯照在大街上寂寞的影子,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才有些感觉
      到,如果没有那些车灯的映衬,这几乎就像是一座空城了。 
      
          仅仅两天之后,就尝试了没车的苦恼。
      
          那天正好是两个记者来休斯顿采访姚明的比赛,请他们在休斯顿的china town
      (唐人街)吃过饭之后,我们照例打电话预订出租车来接我们,可是左等右等,一
      个小时之后饭店门口都人影全无,这时饭店的待者告诉我们:预订出租车的结果是,
      五个小时不来都属正常,一般来说只有大一些的酒店门口才会有出租车在等侯。我
      们有些傻眼了,急忙跑到门口去拦车,一辆辆顶着出租字样的车呼啸而过,就是对
      我们的招手、跺脚、抛媚眼视而不见。朋友在电话里面告诉我们:美国不是中国,
      尤其是在休斯敦这样的城市,如果在街上招手要出租车,司机是不敢停车的,美国
      人万事讲预约,他们的出租车是一定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的,难怪我们受此冷落。 
      
          我们只好在喧闹的路边等了几个小时,如果不是后来一个美国朋友的意外出现,
      估计我们最后都只能站成壁花了。从那次的惨痛经验之后,我们固定了一个熟悉路
      的司机,每次都给他提前打电话,将我们带到赛场或是其它地方。1 月份火箭客场
      征战达拉斯和圣安东尼奥的时候,我们又被交通工具的问题撞了一下腰。先是因为
      没有车,在塞满了各种" 民族气味" 的灰狗巴士里面晃了一天,等我们在圣安东尼
      奥的SBC 中心看完比赛后,才发现由于参加赛后的新闻发布会耽误了时间,门前的
      出租车全都消失不见,同行的另两名记者此时凭他们在中国多年以来行路的经验,
      遥指不远处言之凿凿地说: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很近,就在不过一个mile( 折合成一
      个多公里) 的地方。早就又饿又累的我,闻听此言,欣喜不已,于是马上雀跃着随
      他们背包前进。走到近半个小时的时候我才发现两个在美国永远都颠破不灭的真理
      :第一就是,目测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第二就是,美国的路修出来不是给人走路的,
      仅作车道而用的。所以一路上就像红军远征难,我们忽而上草地,忽而下陡坡,忽
      而过山洞,忽而涉水边......偶有汽车自身边擦过的时候,会有人打开车窗好奇地
      张望,为了替中国人争脸,我们都会作" 黑人牙膏广告" 般咧嘴大笑状,以使他们
      猜测:这又是哪一个著名的亚洲旅行家在环游地球四十天?
      
          就那样,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了那个所谓目测一个多mile的路。
      其实,在美国买辆车,相比较于他们收入的比例,不过像我们买个手机一样,当然
      他们的税少也是他们车多的原因之一,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韩国一款现代汽车,在
      中国时这辆车的售价大约在三十万人民币左右,在美国的价格却仅仅为8000美金,
      如果不是因为9.11之后,不再允许外国人在美国考取驾照,否则技痒难熬的我早就
      冲上美利坚的考场了。
      
          当中还有我们的朋友-上海电视台的林鸣的小插曲:有天实在难以忍受没车的
      苦恼,早就会开车的他去朋友家借了俩车试试手艺。结果刚出人家车库就连车带房
      子一块撞了,小伙子一脸沮丧地回到酒店,摊摊手:要赔500 美金呢,而且程序很
      是复杂!这一意外的事件更是让我们下定了决心万事靠双脚。
      
          我们的没车倒也成全了休斯敦当地的一些出租车司机。打车去了N次机场以后
      的某次,某位熟悉情况的朋友告诉我们打表去机场不会超过多少钱,我们才发现,
      原来懂得" 宰人" 的不只是中国司机啊?当然也发生过有几个司机因为抢客而争执
      起来的事情,其实在美国开出租车算是极低收入的工作,而且在我乘坐的那么多辆
      出租车当中,基本上开车的都是来美国" 揾生活" 的外国人。我们除了付车费之外,
      还要根据美国人的规矩付出15-30%的小费。可想而知,我们中国记者的大批到来为
      休斯敦的出租车事业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不过这当中也有温馨的回忆,比如我
      后来结识的一位可爱的黑人司机,是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从来不对我们乱收费,
      还经常不收我们的小费。临离开休斯敦之前他还送给我一只小狗玩具作留念。
      
      
      
          没有车的苦难在美国整整折磨了我四个月,直到赛季快结束的时候搬到了离赛
      场近一些的地方,才结束了我那可怕的打车生涯。
      
          我当然并不是最惨的,我的大学同学,东方体育日报的袁汉也在休斯敦呆了一
      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独自一人居住在离火箭训练不远的一个motel(汽车旅馆) 里面,
      为了节省去赛场的费用,他花钱买了一辆自行车,看着他骑着单车在崎岖的车道边
      上晃晃悠悠的时候,我甚至会想起那个精典的" 心灵鸡汤" 的故事:一个人整天为
      买不起新鞋而哭泣,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我们仿佛要走遍千山万水,却像那些鸟儿自天空飞过,
      没有留下痕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