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绝活儿才能吃遍天下
      
          “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时刻谁都想露一手,问题是你自身有没有这“一手”。
      在你还没有被重用之前,别等别靠,赶紧练一手人无我有的绝活儿吧。
      
          1.别太依恃文凭社会是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理智了,如果你想在这个务实与理
      智的社会生存下去,你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本领来,而不是靠着镀金的文凭吃饭,如
      果你还抱此想法,赶快放弃,现在还来得及,否则贻误终身。
      
          “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
      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到底有多神? 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 哈佛
      的经验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非也。仅
      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当不上老板,担不起重任,难以混出个人
      样来。手里拿着哈佛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毕业生中并不
      少见。
      
          吴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
      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
      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
      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
      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
      连续的挫折,吴刚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
      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吴刚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
      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青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
      的大学,所以淡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
      :“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
      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
      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
      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
      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
      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
      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
      毕业的。”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吴刚耳边回荡。
      
          类似吴刚等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混”得好。
      
          实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证,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意识到这一点,你才
      能畅行无阻。哈佛毕业生尚且如此,就更不必说你的文凭了,钻研一门真正实用,
      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学问,方是你的未来出路!2. 有绝活儿才能为人所不能为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
      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 不一定就是石匠) 。
      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
      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驷踏、进
      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
      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
      
          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那白
      灰薄如蝉翼,匠石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
      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
      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生存的真理。
      
          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炼、苦钻,成就了一
      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
      人为。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
      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
      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
      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
      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
      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
      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
      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
      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的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
      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
      的。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 个锁
      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
      一次把锁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
      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
      弟张显新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说:“我练了1 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
      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
      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
      不让货物撒出来? 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
      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
      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 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
      有3.4 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
      出了恰当尽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
      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
      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
      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
      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
      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
      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
      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
      出了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
      呈现无故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要技术主管昼夜值
      班制,二是出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
      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
      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
      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保班全部100%的目标。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多少人下岗,
      其中不乏中专、大专学历者,而许振超以一个初中生的学历,硬是靠关键时刻能打
      硬仗的绝活儿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的员工楷模,成为“老板”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许振超以技术为突破口练就自己的绝活儿,其实任何岗位都可以有绝活儿——
      只须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快一点就可以了。甚至,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任劳任怨
      的职业精神都可以成为绝活儿,成为你不可缺少的理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