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促进精神成长
      
          有一天晚上,在我给研究生上完品格教育课后,一个学生留下来找我谈话。他
      说自己过去在举重赛场很有竞争力,但后来和别人竞争越来越困难,因为有很多人
      在比赛时服用兴奋剂。我问他,既然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表明兴奋剂会使人不能生
      育、致癌,以及给身体造成很多别的不良影响,那运动员怎么能持续使用兴奋剂呢?
      
          他说:“人们都知道,但是他们不在乎。”在一次体育课上,教授放了一盒录
      像带,描述了对大学生和研究生业余举重运动爱好者的一项调查结果。调查中提出
      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服用一种兴奋剂来保证你五年内赢得每场比赛,但
      在五年后兴奋剂将致你于死地,你还会去服用这种兴奋剂吗?”大多数举重运动员
      都说会。
      
          如果我们问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为了五年依赖于
      毒品的胜利愿意拿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来交换,答案很简单:他们在精神上迷失了方
      向。就像一位母亲听到这个调查结果时所说的,“那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活
      在这个世界上”。
      
          从历史上看,宗教给很多人提供了一种人生观,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在这里,
      我们要往哪里去。宗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当然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可能是
      个有道德的人,而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必定是个好人。但是,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
      说,宗教赋予生活一种更崇高的意义,为生活得有德行提供了一个终极的理由,那
      就是:上帝希望这样。
      
          对于那些不信仰上帝的年轻人来说,我相信,尤其是在现代的文化环境里,他
      们企图把上帝看成某种别的东西:金钱、性的快乐、权力、名望,或者就拿举重运
      动员的例子来说,是不计代价的胜利。
      
          研究表明,比起那些很少涉及宗教活动的同龄人,那些常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年
      轻人,那些承认宗教对他们很重要的年轻人,还有那些属于宗教团体、明确表示反
      对使用毒品的年轻人卷入毒品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相对于那些十几岁就发生性交的
      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那些有犯法行为的孩子而言,那些经常去教堂的青少
      年产生这些问题的机率最小。宗教阻止青少年自我伤害或采取反社会行为的一种方
      法是影响他们选择那些没有此类行为的朋友。J M 华莱士和D R 威廉斯:
      《宗教和危及青少年安全的行为》,见J 舒勒伯格等人编著:《青少年的健康威
      胁和成长过渡》(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44 ~468 页。
      
          对成年人的调查有相似的结果。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会长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
      做报告时说:“有宗教信仰的美国人显而易见更少吸毒、犯罪、离婚以及自杀。他
      们也更健康,更长寿……宗教为未来生活注入希望,并创造了生活的53意义。”马
      丁E P 塞林格曼:《真切的幸福》(纽约:自由出版社,2002年),第59~
      60页。
      
          怀有宗教信仰的父母又是怎样去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信仰的呢——那种信仰不
      仅仅被公开承认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母亲评论说:
      
          如果你把上帝看成众物的核心,那么它将影响每样东西。这会产生一种行为规
      范。它部分来自于那些几个世纪以来试图明辨上帝旨意的人。我们也用我们自己的
      心灵去倾听。有人创造了我们,让我们那样做,所以如果我们不那样做,我们就不
      会快乐。我们被上帝召唤要行善,并遵循很高的标准度过我们的一生。
      
          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夫曼(EdwardHoffman) 描述了一家卢本维希(Lubavitcher,
      犹太教仪式派成员。——译者注)犹太人严格的家庭生活,以及这家孩子的非同寻
      常之处,他们既不吸毒、乱交,也没有暴力行为,而这些却恰恰困扰了其他的都市
      孩子。宗教仪式,例如每周五晚上点燃安息日的蜡烛,就是整个家庭的焦点所在。
      每次饭后,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吟唱传统的感恩祷文。卢本维希的孩子们每个礼拜
      五都要向摆放在家里的“慈善捐助箱”做点小小的贡献。一位犹太教哈西德派(Hasidic)
      的先生说:“孩子们接受父母的要求就像所有的家庭成员接受来自上帝的要求一样,
      这并不多见。”引自威廉·基尔帕特里克的书:《为什么约翰尼不能明辨是非》
      (纽约: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1992年),第262 页。
      
          这些实践使道德建立在一种富有意义的体系之上,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的
      观念和亲身体验成了主要的道德动力。
      
          有一次我给众多父母做演讲时,一位母亲问我:“如果你不是很确定你信奉上
      帝什么时该怎么办?我就不确定这点。但是我正想着要让我的孩子去教堂。如果他
      们从未接触过教堂,他们自己是做不出有见地的决定的,但是我不知道该告诉他们
      我信奉什么。”我回答说,她应该告诉他们实情:那就是她不确定自己信奉的是什
      么,但是希望去教堂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自己做决定。
      
          在精神领域,就像在所有其他的领域一样,我们个人的榜样关系重大。玛丽是
      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对自己的信仰充满热诚,她回忆她的父亲时说:
      
          爸爸总是在信的末尾写上:“努力工作,多祈祷。”这绝对不是华而不实之辞,
      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的。他一辈子勤奋工作。他亲手建造了我们生活的两个小屋,
      并承担了所有的修理工作。他一整天都在祈祷。我父亲在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形象就
      是在深夜就寝之前,跪在床脚边,说着他自己的祈祷词。
      
          总结:即使父母做对了所有的事情——高度重视孩子的品格培养,爱护孩子,
      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进行了明智地惩罚,促进精神发展——他们依
      然会发现抚养孩子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就像
      我们当年一样。
      
      
      
          当我们的儿子十几岁时,我带他们到锡拉丘兹附近的兰德马克戏院去看比尔·
      科斯比(BillCosby) 的现场演出。遵照惯例,科斯比表演《圣经》第一卷《创世纪
      》那场戏,在戏中,上帝给他的两个孩子——亚当和夏娃——订了惟一一条规定,
      “别吃那棵树上的苹果”,然而他们马上就违背了这条规定。科斯比轻声笑着说道
      :“所有在这里的父母听着,如果你们不能轻易地让你们的孩子服从,那么请你们
      别泄气。记住上帝要做到这点都有困难。”
      
          那就是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手头的机会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
      为坚强、善良的人,这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就像所有别的事情一样,品格培养始于
      家庭。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