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儿来的绝对公平?
      
        为什么几千年来圣贤的教导并没有管住大家不安分的心?因为缺乏了一个西
      方的“公平机会”,所以人们难免会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这样的追
      问,王侯将相还真不好回答,或回答的并没有多少底气。(提要)
      
        同事热议山西黑窑工事件,其中一位同事说:“公平与效率是国家机器两个
      必备的轮子,失去其中任何一个的后果都是车毁人亡。千百年来,公平一直都是
      我们这个民族缺少的。其实历史上的很多个朝代统治者也都了解这一点,所以包
      括儒、佛、道在内的流派都曾经参与到公平的构建中。”
      
        这个观点,对了三分之一。三句话中,第一句基本正确,而后两句就值得商
      榷。
      
        人类的发展其实一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走钢丝。因为公平和效率就像太阳和
      月亮,很难二者同辉。强调公平,必然牺牲效率。强调效率,很难兼顾公平。正
      如艾丰老师的“竹竿论”,一根竹竿过城门,不分先后固然公平,但那是过不去
      的。要过去就必须有先有后,先过的部分和后过的部分当然就不“公平”了。
      
        同事把效率和公平比作两个轮子,这不为错,但有些牵强。在我看来,二者
      更像一部车的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虽然看起来目的相反,但又缺一不可。光有
      动力系统,车固然跑的快,但结果只能是车毁人亡;光有制动系统,车不成为车。
      所以,人类的历史浓缩一下,其实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奕,所谓理想社会,就是
      寻找到了二者的平衡点。
      
        我们这个民族历来缺乏公平这话不错,但问题是有哪个民族又不缺乏公平呢?
      美国看起来是最自由民主的国家,在一些人眼里也似乎比较公平。但是布什可以
      坐空军一号,一般美国人可以吗?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绝对
      公平只是人类的幻想。
      
        为什么不可能绝对公平?因为它违背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动力来自差距,
      就像水一样,有落差才有动能,才能发电。
      
        比较而言,中国人其实更喜欢公平。比如中国自古就“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就是典型的宁可牺牲效率也要追求公平的思维。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暴动,
      几乎也都延续了陈胜的“均贫富,等贵贱”思想,都是在打破旧的不公平体制。
      但是几千年来重复的历史,无不是推翻一种不公平,又建立起新的不公平。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去寻找本来就不存在的“天下大公”,而关键是如何
      正视现实,找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
      
        西方总体上的努力方向是强调“机会公平”,即让大家尽量能在同等条件下
      起跑。这样,你是否跑得过别人就成为你自己的事情。由于机会公平,结果纵然
      有再大差异,一般也容易让人平衡。所以,近二三百年来,总体而言西方政体比
      东方稳定。
      
        而东方的思路是让人接受现有秩序。比如儒家,并非如同事所言,在参与公
      平本身的构建。儒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养了儿
      子,儿子就得听老子的,这就是秩序。所以,儒家不过是告诉没有享受到公平的
      人:命该如此,你先天就是“治于人”的。
      
        而道家的作用是让大家“寡欲不争”,“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说白了仍然和儒家一样的本质:让人认命。在这里我不想议论佛家,因为佛家的
      境界不在于此,因此议论起来难免会断章取义或南辕北辙。
      
        故,为什么几千年来圣贤的教导并没有管住大家不安分的心?因为缺乏了一
      个西方的“公平机会”,所以人们难免会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这样
      的追问,王侯将相还真不好回答,或回答的并没有多少底气。
      
        所以,中国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奕成本就非常之巨大。我们积累起来的财
      富(效率),一次次在打土豪分田地的追求公平中被摧毁。这也正是为什么勤劳
      智慧的中国人奋斗了几千年,到头来还是一穷二白的根源所在。2007-06-18
      
        评论:
      
        个人不觉得儒家的思想就是“认命”,至少在“认命”之前规定了很多框,
      然后让大众去“认”。何为“君”?何为“臣”?何为“忠”?何谓“孝”?儒
      家,特别是宋朝理学,对这些概念作了长篇累牍的论述。
      
        所以儒家不仅让人遵守秩序和“认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整套严谨的论述
      证明这个秩序的好处或必然性。
      
        至于佛道之说,确实了解较少。但我想,“佛道本身是什么?”与“佛道被
      统治者宣称为什么?”是两码事。(时岩)
      
        “我们累积起来的效率”,对这话的理解,我想不仅仅应该是技术、物质财
      富、文化财富,还应有好的制度和组织形式。前者容易摧毁(古今中外无有不同),
      后者一旦形成和被认可,就难被抹杀。
      
        所以,我一直无法认同那些所谓文物夸张的价值。(时岩)
      
        世界上所有的事好像都不能绝对化, 就是佛家所说的不能" 太执着" 吧。
      (一星半点)
      
        覃贤茂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中,给我们做出的许诺总是非常的美妙,总是让我们容易钻进
      去就出不来。
      
        比如天下大公,比如天下大同,听起来真的是舒服极了,不能不佩服中国古
      代的高贤圣人境界上的超一流的功夫。
      
        但有时候我会想,这些过于美妙华丽的概念,有时候会不会落入大而不当之
      讥?
      
        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可取之处。
      
        从这一点上来讲,我非常敬佩西方文明。
      
        萧然兄在文章中也提到,近二三百年来,总体而言,西方政体比东方稳定。
      
        五四运动期间,多有大学者,主张全盘西化。
      
        从这个道理上讲,对此我是颇为赞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