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
      
        许多人一上来就追求放下,就想超脱,我看很难。原因就是你省略了重要的
      步骤,太想走捷径。你手里空空,哪有放的东西?本来就赤条条,哪来脱的东西?
      (提要)
      
        超脱和放下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何谓超脱?能放下。如何做到放下?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修,前提是
      少不了的,那就是要拿得起。如果本来就没有拿起来,你有什么可放的?
      
        中国文字很有趣,你看超脱二字,首先是超,然后才是脱,其实也是先拿后
      放的意思。
      
        历史上最超脱、最放得下的莫过于释迦牟尼,人家贵为王子,可以说已经
      “超”到最高境界,说脱就脱,拦都拦不住。所以他是大彻大悟的佛。
      
        中国最超脱的人我首推顺治,如果顺治帝真的最后是出家而不是死于天花的
      话。为什么?就因为人家已经把江山都拿起来了,还能那么轻易地放下,那也是
      要大智慧的。
      
        近一点的榜样是弘一法师。按说大师出家前,拿起来的份量也不轻,名利都
      相当了得。能决然放下,的确也是高人。
      
        而许多人一上来就追求放下,就想超脱,我看很难。原因就是你省略了重要
      的步骤,太想走捷径。你手里空空,哪有放的东西?本来就赤条条,哪来脱的东
      西?
      
        这其实是今人修行的一个重大误区,以为万念放下,就能解脱,其实没有先
      拿起来这个先决条件,直接去放,太难了。
      
        一难在于,“空放”最后很可能“放空”。以为自己一切都能放下,其实是
      从来没有拿起过。这样的修行,一旦世俗的诱惑找到你,你那个境界马上就像冰
      雕遇到春天,转眼就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出家人,本来还参禅打坐得起劲,也
      小有收获,可后来一不留神成了“大师”,名利拿起来了就再也放不下,于是重
      新退转回俗人。对于“空放”者,真正能做到名利找上门来都不去拿,那才是境
      界。而达到这样境界的,万里挑一。
      
        二难在于,如果我们两手空空,也不是没得放,只是这个放可能比放掉江山
      还难,那就是放下自己,即舍己。
      
        别以为你把钱财、名利看淡,不去争就是放,这差得远。因为,那些根本就
      不是你的。放下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称为放呢?对于两手空空者,只有身
      体、生命是自己的,要放也应该放这些宝贝,你能做到吗?
      
        释迦牟尼前世修行可以舍身饲虎,莫说这个境界,就是为了救别人的性命,
      让你捐点“零件”我们做得到吗?当遇到沉船,我们能把生的希望——救生圈—
      —心甘情愿地让给陌生人吗?做不到这一境界,千万别说自己已经万念放下,那
      不过是骗人骗己而已。2007-03-30
      
        评论:
      
        超脱与放下,超越了自我,才能放下世俗。
      
        从古至今,所有能放下人们眼中世俗的,不论是释迦牟尼,还是顺治帝,他
      们无非是超越了自我,站在一个不被世人(常人)理解的高度,做出一些在世人
      (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事情。那是他们内心真正放下了,所以超脱了。
      
        我想,我们这些俗人只有羡慕的份了!(尘)
      
        “空放”最后很可能“放空”。是啊,什么也没有,放什么呢?还是先奋斗
      吧。(华子)
      
        “别以为你把钱财、名利看淡,不去争就是放,这差得远。因为,那些根本
      就不是你的。放下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称为放呢?”
      
        所以,我们为了达到超脱的境界,要先去争财,争名?哪怕是不择手段?
      (匿名)
      
        覃贤茂点评:
      
        还没有拿起,谈何放下!只是这个题目,就已经非常的精道。
      
        萧然兄的这句话,我将之引申为:还没有入世,谈什么出世。
      
        论佛谈禅,在青年人当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一种时尚,我曾称之
      为另一种小资情调。
      
        说得不那听一点,随便什么人,半大不大的青沟子娃娃,人生都还没有好好
      经历过,他怎么能够去理解真正的禅悟境界呢?
      
        谈禅论佛,真的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在这里勉为其力,顺着萧然兄的这些禅话文字,杂七杂八的插嘴说几句,其
      实我也知道自己的勉强和学力不够。
      
        之所以不揣浅漏,实在是因为和萧然兄这二十多年来的友谊之情!
      
        毕竟曾经和萧然兄有一段相同的少年,相同的青春!
      
        现在,也是相同的年纪,相近的参悟。
      
        我觉得,和萧然兄,还是有许多话可以说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