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千江千江月
      
        真正信佛,形式并不重要。前代大师早就总结出修行的真谛:“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从佛家道德修行角度,这八个字足矣!(提要)
      
        网友千江月说的极是:“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在。”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也称佛诞日。佛诞不似圣诞,比较而言,在
      大众层面,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市场也不似圣诞那么热闹。少有商家用这个日子
      来促销。但是对于寺庙,今天必定是一年里最热闹的,香火也达到鼎盛。
      
        身为佛门俗家弟子,在佛诞之日我从来没有去寺庙凑过热闹。一来天性喜欢
      清净,习惯不了人山人海。二来我是最最典型的不注重形式的人,我坚信佛无处
      不在,礼佛未必一定要去寺庙。
      
        今天的日子是没有忘记,但说实话,也有不少时候忘记了佛诞日。
      
        比如2004年的佛诞,我就一点也没有想起来。还是一位朋友用短信告诉我,
      天上有佛光(那天北京出现日晕,持续两个小时之久),才突然记起。不过可能
      是与佛有缘,就在此前一天,我在一家宾馆为《全球通》杂志写卷首语,那篇文
      章题目是《你是不是也被一根棍子束缚了手脚》,其中写到了释迦牟尼佛。更令
      人惊诧的是,当时我家佛龛供奉的一直是观音菩萨,每天早晨我都只是默念观音
      的名号。但是那天,我默念的竟然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许佛确实一直就在
      我心中,故能和佛做到心心相映吧。
      
        的确,我们信佛也好,拜佛也罢,形式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我们
      是否心中有佛。心里有,就是不烧香、不磕头,你与佛也没有疏远;相反,心里
      无佛,满脑袋都是私心杂念甚至男盗女娼,即使天天拜佛烧香,你也不可能与佛
      为伍。据说东北那位韩姓的大贪官,每天都烧香拜佛,甚至吃斋茹素,但是这样
      的角色恐怕是与佛格格不入的。
      
        我每年去四川看师父,都会给师父一些香火钱。多也好少也好,佛智大师从
      来不会为数字而动容。他说,“我一百多岁了,随时准备走。大家捐的钱对我个
      人没有什么意义。你们捐,是对佛表达一份心意。钱多了就修缮庙子,把佛法传
      下去。再有余钱,就去救济一下穷苦人。老纳一餐吃不了二两饭,钱对我只是一
      张纸。”这才是佛门对财富的态度。如果那位贪官真的信佛,她绝对不会落到锒
      铛入狱的地步。
      
        所以,真正信佛,形式并不重要。前代大师早就总结出修行的真谛:“诸恶
      莫做,众善奉行”。从佛家道德修行角度,这八个字足矣!这正是:
      
        佛在心中莫浪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只向灵山塔下修。
      
        能够这样去体验、修炼佛法,你早晚会悟出“月照千江千江月”的美好境界。
      2007-05-24
      
        评论:
      
        佛由心生。(玫瑰之雨)
      
        信不信佛,其实无关紧要,积德行善是根本。心怀鬼胎的人即使整天烧香拜
      佛,佛也不会接纳他(她),有善心的人,就算不识佛道,但他们在冥冥之中实
      实在在的在按照佛的旨意行事,也许这就是佛缘吧?(过客)
      
        覃贤茂点评:
      
        月照千江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好象是看过这样的句子,记得不怎么
      清楚。不管怎样,这样旷达的境界,当然是极为难得的。
      
        佛性自在人心,一切的修为归根结底的只在修心。真心实用,只是由内到外。
      虚拟于形式,只会舍本逐木。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静孤明独照,
      心诚万景皆清。
      
        萧然兄的师父佛智禅师说:“老纳一顿吃不了二两饭,钱对我只是一张纸。”
      
        这种通达境界,真是愧杀我辈凡俗之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