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理题目(14)
      
          谁是盗窃犯
      
          有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某地的A ,B ,C 三人被押上法庭。负责审
      理这个案件的法官是这样想的:肯提供真实情况的不可能是盗窃犯;与此相反,真
      正的盗窃犯为了掩盖罪行,是一定会编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说
      真话的肯定不是盗窃犯,说假话的肯定就是盗窃犯。审判的结果也证明了法官的这
      个想法是正确的。
      
          审问开始了。
      
          法官先问A :“你是怎样进行盗窃的?从实招来!”A 回答了法官的问题:
      “叽哩咕噜,叽哩咕噜……”A 讲的是某地的方言,法官根本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
      意思。法官又问B 和C :“刚才A 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的?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是什么意思?”B 说:“禀告法官,A 的意思是说,他不是盗窃犯。”C 说:“禀
      告法官,A 刚才已经招供了,他承认自己就是盗窃犯。”B 和C 说的话法官是能听
      懂的。听了B 和C 的话之后,这位法官马上断定:B 无罪,C 是盗窃犯。
      
          请问:这位聪明的法官为什么能根据B 和C 的回答,作出这样的判断?A 是不
      是盗窃犯?
      
          分析与解答
      
          不管A 是盗窃犯或不是盗窃犯,他都会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 是盗窃犯,那么A 是说假话的,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 不是盗窃犯,那么A 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 如实地转述了A 的话,所以B 是说真话的,因而他不是盗窃
      犯。C 有意地错述了A 的话,所以C 是说假话的,因而C 是盗窃犯。至于A 是不是
      盗窃犯是不能确定的。
      
          向导
      
          在大西洋的“说谎岛”上,住着X ,Y 两个部落。X 部落总是说真话,Y 部落
      总是说假话。
      
          有一天,一个旅游者来到这里迷路了。这时,恰巧遇见一个土著人A 。
      
          旅游者问:“你是哪个部落的人?”
      
          A 回答说:“我是X 部落的人。”
      
          旅游者相信了A 的回答,就请他做向导。
      
          他们在路途中,看到远处的另一位土著人B ,旅游者请A 去问B 是属于哪一个
      部落的?A 回来说:“他说他是X 部落的人。”旅游者糊涂了。他问同行的逻辑博
      士:A 是X 部落的人,还是Y 部落的人呢?逻辑博士说:A 是X 部落的人。
      
          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A 是X 部落的人。
      
          (1 )如果A 遇见的B 是X 部落的人,那么,B 就说自己是X 部落的人(因X 
      族人是说真话的),这时,A 向旅游者如实地传达了这个回答。
      
          (2 )如果A 遇见的B 是Y 部落的人,那么,B 也会说自己是X 部落的人(因
      Y族人是说假话的),这时,A也向旅游者如实地传达了这个回答。
      
          设:A 是Y 部落的人。
      
      
      
          (1 )如果A 遇见的B 是X 部落的人,那么,B 就说自己是X 部落的人,由于
      A是Y部落的人,他是说假话的,所以,他会把B 的回答向旅游者传达为“B 说他是
      Y部落的人”。
      
          (2 )如果A 遇见的B 是Y 部落的人,那么,B 就说自己是X 部落的人,而A 
      也会把B 的回答传达为”他说他是Y 部落的人”。
      
          从题目的给定条件可知,A 对旅游者传达的话是:“他(指B )说他是X 部落
      的人。”可见,假定A 是Y 部落的人时得出的(1 ),(2 )两个结论,都是与题
      目给定条件相矛盾的;只有前一个假定(即假定A 是X 部落的人),才符合题目给
      定条件。所以,做向导的A 是X 部落的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