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九四六年初,四十四兵工厂已决定迁至山东济南[ 后迁至台湾] ,工厂的子弟
      学校为这事,加紧赶课,於一九四六年五月课程全部授完放假,以便学生能随时与其
      家庭搬迁,这种大工厂搬迁可不是1-2 个月的事,而且那时从贵阳出来,全靠汽车运
      输,其速度之慢可想而知,我们家被安排在7 月份出发,有两个多月的空闲时间,此
      时我突生一想法告知父亲," 我想趁此闲时将逃难的经历追记下来" ,父亲听后不仅
      赞成,而且非常支持,下面的问题是用什么写,怎么写,那时我还只用过毛笔和铅笔,
      用毛笔写,太慢不说,又写在什么纸上,以后能不能长期保存,以后决定用沾水钢笔
      写在我平日用的横格本上,但用沾水钢笔不仅速度慢,且写的字深浅不一,父亲最后
      决定用他仅有的一支老式黑杆钢笔暂借我一用,而他自己办公则用沾水钢笔,这是对
      我最大的支持,这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使用钢笔。於是我开始了我一生中的第一篇长
      篇写作
      
        於是我开始了一个月左右的写作,每天上午我用半天时间复习功课,因为下半年
      我还要考中学,下午则用来写作,家务劳动除了挑水,妈妈洗衣时邦助拧干,以及吃
      面食时的揉面等需要用劲的活妈妈干不了,还是由我来承担以外,其它家务活几乎全
      由妈承担,这实际也是对我写作的支持。
      
        我写起来真是得心应手,一切的一切,都似乎是昨日发生,深深的印在脑子里,
      笔尖在纸上滑过,一切经历的事情,就从脑海中滚滚流出,不用草稿,直接就写在练
      习本上,就如同平日写日记一般,一天完成两三千字是轻而易举的事,整个写作时间
      内,除父亲建议我不要简单从开始逃难那天写起,而应该将桂林甲山村的风景描绘一
      番,生活环境与幸福生活叙说一下,再来写苦难的逃难经历,这才有反差,有鲜明的
      对比,使我们更能记住小日本鬼子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写作中偶而对什么时间
      到达某地记不太清,则求助父亲或母亲,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写了三个
      练习本约四万多字的逃难日记,完成此稿之时,距离我十三周岁生日还整整差两个月。
      
        一九五六年,父亲将这三个练习本装订成册[ 当时各本封面就有些破损] ,自行
      设计封面并为之写序,许多人赞誉,很难想象一个十二- 三岁少年会将这样一段历史
      记录下来,珍贵,难得。一九九五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又将其改写成七万
      多字的纪实文学,将两份手稿分别赠送给湖北省政协文史组,桂林市政协文史组,作
      史料研究,后又自印50本书,赠送给包括北京首都图书馆在内的十数家省市图书馆,
      得到一致好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不仅将其作为史料研究,同时还将一九四六
      年那本逃难日记[ 西南大撤退逃难纪实] 原始手稿要去作为历史文物珍藏,这些对我
      都是莫大欣慰。
      
        作者周新璇璿
      
        作者简历
      
        1933年8 月生于湖南长沙
      
        1933年至1943年在湖南长沙、湘乡、湘潭、祁阳、永兴等地随父工作流动就读。
      
        1943年至1944年在广西桂林读书。
      
        1944年7 月至1945年元月历时半年逃难至贵州贵阳。
      
        1945年至1946年7 月在贵阳读书。
      
        1946年至1951年在武汉四中、一中读书。
      
        1951年7 月抗美援朝参军、入沈阳空军八航校学习无线电。
      
        1952年10月作为空军受阅方队军旗手,赴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检阅。
      
        1953年5 月赴北京参加空军首届展览,被挑选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及军
      委总部首长当讲解员,有幸与他们面对面。
      
        1954年空军选拔五人组成一代表团去民主德国学习军事装备,本人当时作为唯一
      的一名正式党员,被指定为代表团副团长(时年仅21岁)去德国学习半年,出发前接
      受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及多位副司令员的宴请饯行,在国外还有幸当面向陈毅元帅汇
      报并陪同参观,在柏林期间还受到驻德大使姬鹏飞接见。
      
        1956年又被空军选派去苏联学习导弹(我部队仅我一人)在大连解放军俄语学院
      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
      
        1957年因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去苏联学不到东西,故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现国防科技大学)导弹无线电遥控专业学习。
      
        1963年毕业分空军司令部,从事打U-2 高空侦察机研究,65年因保证击落U-2 作
      出贡献而立功,受到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朱德委员长等人民大会堂的接见。
      
        1969年被选为驻国家科委总理联络员助理(相当中央部长助理)接受聂荣臻元帅
      亲自布置任务,并有幸与聂荣臻元帅共进午餐。
      
        1970年受林彪线上人物的迫害,故自己申请复员回地方当工人。
      
        1980年落实政策,改办转业,先后担任无线电天线厂技术厂长,武汉市科委科技
      交流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
      
        1993年退休。
      
                                    (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