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古道寻踪(60)
      
        ■万能" 鬼画符"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
      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 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
      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西昌市中心7 公里处,卧于泸山东北处,
      一碧千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湖畔的邛海公园、月色风情小镇、
      月亮湾和新沙滩景观等组成了全新的邛海景观。
      
        西昌市在四川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及交通枢纽,位于川西高原
      的安宁河平原腹地,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
      
        自古西昌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
      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西昌是迄今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由于海拔、
      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又有" 月
      城" 之美誉。
      
        科考队在西昌停留两天考察,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大家感受深刻,而邛海的美
      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一片浩渺
      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而且,2008年奥运会
      皮筏艇的训练基地也选在此处。
      
        北京的冬季,寒冷而没有任何颜色。而邛海冬季,天净水明,树木倒映湖面,
      使人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夜幕降临后,邛海的景色与西昌皎洁的明月,形成"
      月出邛池" 的诗意之境。
      
        经考证,向南迁徙的开明王没有在这里停留,而且几乎是绕开了邛海,继续
      南下。因为当时一个势力相当强大的部族集团,占据了这个地区。彝族可能就是
      这个部族集团的后裔。如今的西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彝族人口占有很大的
      比例。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从名字就
      能看出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博物馆。
      
        "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解读着一个民族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惊叹,是奴
      隶社会的" 活化石" ,它既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展示奴隶
      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三千多件,紧紧围绕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这个主题,真实而
      生动地展示了凉山民主改革前奴隶社会的形态,对民族学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史
      实价值。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 世纪的
      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这个地区的某些地方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社会形态,而这里的" 奴隶制度" ,
      也和中原发达地区的奴隶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早期的社会形态。彝族部
      落里的奴隶,并不会轻易被处死,也不会永远都是奴隶,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自
      由。但是社会的等级森严,不同的等级是不能通婚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循由父母
      指婚的原则。彝族男女在婚前可以有很多的情人,但婚后必须安分守己,否则部
      族会将出轨者处以严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